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民国时期对云南边疆民族的治理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为了加强对云南边疆尚未改流土司和“边民”的治理,成立了设治局,使云南向着有利于边疆稳定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云南省政府民政厅还对“边民”进行了史无前例的人口调查,得到了许多珍贵的民族研究资料,对今天云南边疆民族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滇西抗战是发生在多民族聚居的云南边疆的一场反法西斯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云南边疆民族关系发生了一些明显变化,并反过来对滇西抗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构成了云南抗日战争史和民族关系史的重要内容。滇西的沦陷,到滇西反攻战收复失地,都对滇西土司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于式玉是我国近代边疆研究的重要女学者,长期致力于边疆民族事业和社会教育事业。在抗战大背景和社会实践调查经历及与其夫相互影响之下,她为藏区教育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和形成了“知始出于行”的边疆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4.
国民参政会是抗战初期国共合作的产物,是国民政府创造民主气氛,进行民主抗战的体现。它的成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民政府的政治态度和抗战政策的变化,顺应了广大人民抗日的政治愿望,推动了抗战的进程。但是,由于国民政府的专制独裁统治,国民参政会成立不久便表现出了极大的局限性,原本能作为反映民意、决定国家大政方针的代表机构,却成为国民政府控制下的一个无职无权的民意咨询机关。  相似文献   

5.
论彭桂萼     
云南缅宁县(今临沧市临翔区)人彭桂萼集边疆教育实践家、诗人、学者三重身份于一身。作为边疆教育实践家,其献身边疆教育,满园桃李,是边疆教育界的一座丰碑;作为诗人,其诗歌以民族解放为主题,具有澎湃的热情和独具魅力的地方特色,在云南抗战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学者,其地方民族研究论著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云南重要的地方文献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评介近代云南史料笔记三种。谢彬著《云南游记》 ,其内容侧重于云南教育文化方面 ,对于研究民国初年云南社会历史也颇多参考价值。陈碧笙著《滇边散忆》 ,明确提出了建设“大云南”和“国际交通线”的战略思想 ,以及发展云南边疆城市问题 ,具有积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陈嘉庚著《南侨回忆录》涉及云南抗战期间“南洋机工”史事和诸多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是我国民族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云南作为少数民族聚居之地,族群众多,成为抗战时民族学调查和研究的重点区域。在梳理中国早期民族学史发展脉络的同时,对有关云南地区抗战时的民族学调查和研究进行探究,认为这一时期形成了国民政府、学术研究机构和团体、民族学家个人"三位一体"的调研情况,正是三者的相互促进和影响,促进了民族学的发展和边政学的兴起,同时也带动了云南地区民族学学术研究的繁荣和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国民参政会是抗战初期国共合作的产物,是国民政府创造民主气氛,进行民主抗战的体现。它的成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民政府的政治态度和抗战政策的变化,顺应了广大人民抗日的政治愿望,推动了抗战的进程。但是,由于国民政府的专制独裁统治,国民参政会成立不久便表现出了极大的局限性,原本能作为反映民意、决定国家大政方针的代表机构,却成为国民政府控制下的一个无职无权的民意咨询机关。  相似文献   

9.
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的同志们与军事部队、当地地下党员团结一起,在军事接管的基础上,迅速建立起云南省、地、县、区各级人民民主政权,彻底打碎了国民政府在云南的反动官僚机构;同时,通过征粮剿匪、土地改革等方式巩固、建设了云南省人民政权,有力保障了新中国在西南边疆的统治,为边疆云南省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0.
“2003年中国蒙古族历史与化国际学术研究会”于2003年10月2日至6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和通海县举行。会议由国家民族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中国蒙古史学会、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与蒙古学学院、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通海县政府、云南民族理论学会、云南蒙古族研究会共同主办。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通  相似文献   

11.
论民国时期的云南边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至清末民初,云南边疆与内地还存在极大的差异,土司及边民尚缺乏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观念,既不利于政府边地行政,也不利于边疆危机的应对,所以边疆开发和边地国防建设尤为迫切,云南边地教育亦因此在民国时期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在云南省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取得了全新的发展。云南边地教育培养了大批边疆人才,促进了边疆开发,凝聚了一个以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为内核的民族共同体,为抵制英法的侵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云南边地教育不仅是影响政府边地行政的关键因素,而且是极其重要的国防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2.
彭桂萼的边疆研究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桂萼的边疆研究成果丰硕,代表性论著有《双江一瞥》、《西南边城缅宁》、《边地之边地》、《勘定滇缅南段界务后整理云南西南边务建议书》、《双江的茶业》、《顺镇沿边的濮曼人》和《耿马改县雏议》等,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云南重要的地方文献之一。  相似文献   

13.
滇越铁路是云南通往东南亚的唯一国际铁路。新中国建立后,国家投入大量资金修复滇越铁路昆河段,使滇越铁路昆河段成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云南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动脉,有力地推动了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从多方面着重论述滇越铁路对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与进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生态审美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种旨在消解人类中心主义的新型审美方式和审美观。长期以来,由于地域、经济、文化的边缘性,云南的边地小说创作被纳入乡土文化、民族文化、边地文化范畴中加以研究阐释,遮蔽了其内在的生态审美性。以新时期云南边地小说创作为例,立足生态审美视角,发现新时期云南边地小说创作在自然生态层面反映出生命意识与自然景观的融合,在家园意识层面表现出诗意栖息与本真存在的交汇,在审美理想层面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在训政前期,国民党用党法规定中国是一党制度。所以,这个时期的治国方式是名副其实的直接党治。从形式上看,党和国分别有一套组织系统,它们通过中政会来联系和沟通。从实际运作来看,由于党与国舍为一体,党政之间还有其他的附属联系管道。它们是中执会、中常会和中监会。  相似文献   

16.
新疆历来是中国古代各个朝代备受重视的领土,自西汉张骞开辟"丝绸之路",汉政府在新疆设立西域都护,统辖南道和北道各国,到后来唐朝政府在新疆先后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作为唐朝在西域的的最高统治机构,一直到清朝乾隆二十四年定新疆、二十七年在伊犁设伊犁将军,并在新疆各地筑城设营驻扎军队以戍边,其中以伊犁惠远城是为大城,为新疆各地总会之所。  相似文献   

17.
加强民国时期边疆治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与现实意义。既有研究对民国政府经营内蒙古、新疆诸省区的研究较多,对云南、广西诸省治理的研究相对薄弱。因是,加强民国政府对西南边疆的治理研究,在史料、史实诸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挖掘新知,是当前近代边疆地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取向。  相似文献   

18.
鸦片战争以后,循道公会、内地会等基督教组织,在滇黔川边广泛传播。其中循道公会的信徒达6万之众。参与基督教传播的,是一批在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殖民侵略浪潮下来华的出身于英国社会下层和少数民族族群的传教士。这些传教士,可以称之为英国“康沃尔少数民族”。在劳动阶级和少数民族族群出身的圣经基督教教会传教士群体的历史活动中,明显地表现出了自发的阶级性和民族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就地理和文化意义而言,华夏的"中心"与"边缘"相处模式值得深究,虽然"羁縻"成了牵制者与被牵制者关系的主线,但却表现为从"笼络"到"约束"的发展过程。本文通过分析历代中原王朝对云南的心态、手段、政策等方面,纵向缕析"中心"——中原王朝对"边缘"——云南的经营思想的转变,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历朝历代所采取的不同经营模式以及与此相应的经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