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我们知道力学对于物理如同骨骼之与人体,尤为受力分析方法,能正确和熟练的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技巧是学好力学的关键,更是学好整个物理的关键。当物体所受得力在一个平面内时就可以在一个平面内画出其所受的力,求出未知力。当物体所受的力不在同一个平面内时也就是物体受力是空间的,就不能在一个平面内画出物体所受的每一个力,这样就为分析受力增添了许多思维障碍,特别是加入了摩擦力方向的判定,就更是容易出错。下面我就以典例为载体,介绍一种受力方法,空间受力、分面分析法。例题一、如图1所示,在倾角为θ=30~0的粗糙斜面上放一物体,重力为G,现在用力与斜面底边  相似文献   

2.
物体受力分析是高中物理力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不少学生在解较复杂的力学习题时,往往感到“老虎吃天,无处下爪”.究其原因,是不能正确地对物体进行受力情况分析,不是漏掉某一个或几个力,就是重复或多加了某一个或几个力,因此无法按题意要求解答.不能正确进行受力分析的原因,是对力的本质和各种不同形式的力的产生条件模糊不清.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力的本质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只要物体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物体就受到了力;  相似文献   

3.
物体的受力与物体运动状态有密切关系,许多力学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物体的受力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主要是分析研究对象(物体或几个物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进行物体受力分析,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如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三要素和力的作用效果,能区别力和惯性;掌握重力、弹力、摩擦力和浮力的计算;理解二力合成、二力平衡和杠杆平衡,有了这些基础知识,在实际运用中,只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受力分析,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力学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知识点板块.在学习力学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需要对受力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此时,我们就可以借助正交分解法将复杂的力逐步分解.所谓正交分解法就是指将力分解成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分力,结合受力物体的状态研究分力,解决问题.掌握正交分解法可以极大化地简化力学问题,提高同学们的解题效率和解题正确率.  相似文献   

5.
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各种不同受力情况下运动规律的科学.因而弄清物体受力情况是解决一切力学问题的前提.由于力学问题还要延续到电场力、磁场力作用下的运动,所以受力分析就成为整个物理学的重要基础.同时,科学受力分析方法的应用过程也是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过程.下面谈一下如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1.受力分析的程序①根据题意选取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对象的原则是要使对问题的研究尽量简便.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也可以是由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②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环境中隔离出来,按照先场力、再接触力的顺序对物体进行受力分…  相似文献   

6.
大家知道,力学是学好整个中学物理的基础,而对物体受力情况的正确分析是学好力学的关键;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物体受力分析最感困难,许多学生不能判断出受力分析中的错误。为此,下面给出两条判断物体受力分析是否正确的原则:一、每个力都能找到施力物体;二、物体的运动状态与物体的受力情况相吻合。 第一条原则可以使学生避免在物体的受力图上多画力,如所谓的下滑力、向心力、回复力等以作用效果命名的力。但是,只掌握第一条原则是不够的。因为有的多画的力也可以找到施力者。  相似文献   

7.
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各种不同受力情况下运动规律的科学.因而弄清物体受力情况是解决一切力学问题的前提.由于力学问题还要延续到电场力、磁场力作用下的运动,所以受力分析就成为整个物理学的重要基础.同时,科学受力分析方法的应用过程也是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过程.下面谈一下如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相似文献   

8.
初中阶段主要学习了重力、摩擦力(包括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滚动摩擦力)、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浮力等),受力分析主要是分析这些力.初中物理要求研究的力学问题基本上是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应用二力平衡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准确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排除不易分辨的伪力.只有正确地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才能准确合理地结合物理规律和公式来解决问题,所以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环节.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物体受力分析最感困难,许多学生不会判断受力分  相似文献   

9.
高中物理教材中学生刚接触的是力学模块,研究了几种常见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往往实际问题中,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如果这些力作用于物体上的同一点,或者几个力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在这几个共点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受力分析,成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障碍,如果最简单的力学没有学好,学生高中物理就没有入门,最终物理就成了最难的科目,如何能高速有效准确的解决力学最简单的受力分析问题,是学生能真正进入物理学习的门槛,如果能做好以下几点,就能准确解决一般的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平衡物体的受力分析物体受力分析就是把选定的物体(即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情景中所受到的力找出来,并画出受力图.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并且受力分析思想还贯穿在整个高中物理学习中.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确定受力物体;2.隔离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将研究对象隔离出来,进而分析周围的物体对它施加了哪些力;3.画出受力图示——一边分析,一边在受力图上准确地标示出各力的方向;4.分析受力顺序——一是场力(如重力),二是弹力,三是摩擦力,最后把其他力(题目中给出的附加力)标出.例1如图1所示,竖…  相似文献   

11.
对物体受力的分析和计算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如果物体的受力变化则有可能导致运动状态的变化,在有些问题中力的突变往往具有很深的隐蔽性,力的突变常伴随物体一些临界状态出现,这是我们做题时应特别引起注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正>在物理问题中,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是运用力学规律列方程的前提。下面就正确进行受力分析需要掌握的三种方法逐一分析。1.基本概念法:从"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一概念着手,搞清楚研究对象与哪些物体之间有相互作用,分析时可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的顺序逐步进行。例1如图1所示,光滑小球处于平衡状态,试分析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力学的中心是研究物体受力和运动的关系,因此认识力的概念,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力学的基础.认识力的概念,主要是认识场力(包括重力、万有引力、电场力和磁场力等)、弹力(包括弹簧的弹力、接触面的支持力和绳的拉力等)和摩擦力(包括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等)的概念,认识这些力的产生条件和力的三要素;分析物体受力主要是隔离出作为研究对象的物体,分析它受到的所有力,并会画出受力图.  相似文献   

14.
力学研究的中心课题是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力和能是力学的两条主线。本文对高中物理(必修本)力学部分的重点、难点扼要归纳和举例分析。 1 物体受力情况分析 分析某个物体的受力情况时,通常要把这个物体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并把这些力一一画在受力图上,这种方法叫做隔离法。用隔离法分析受力,既不能漏掉实际存在的力,也不能添出无中生有的力。一般可按下述顺序来考虑:首先考虑重力,其次着周围跟哪些物体相接触并有无弹性形变来判定有无弹力,再根据与它相互挤压的粗糙接触面之间有无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来判定有无摩擦力。  相似文献   

15.
在学习力学的过程中,许多同学常由于受力分析不正确而影响问题的正确解决,在考试时会因此而丢不少分.那么如何才能少犯错误?正确进行受力分析的关键在什么地方呢?一、进行受力分析时,要明确被分析的受力物体是哪个,只考虑受力物体受到的力,不要考虑它施加给别的物体的力.我们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物体受力的分析和计算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如果物体的受力变化则有可能导致运动状态的变化,在有些问题中力的突变往往具有很深的隐蔽性,力的突变常伴随物体一些临界状态出现,这是我们做题时应特别引起注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一、平衡物体的受力分析物体受力分析,就是把选定的物体(即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情景中所受到的力找出来,并画出受力图,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并且其还贯穿整个高中物理学习过程,所以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高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是同学们所必须掌握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一、平衡物体的受力分析 物体受力分析,就是把选定的物体(即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情景中所受到的力找出来,并画出受力图,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并且其还贯穿整个高中物理学习过程,所以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高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是同学们所必须掌握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解决有关力学问题时.最常见的方法就是从物体的受力分析入手.明确物体的受力情况,根据运动和力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现在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编写的初中物理新教材,其明显的特点是将能量的观点融于其中.为我们解决有关力学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下面就这方面的问题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解答力学题首先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对于浸在液体中物体,应先考虑它们受到的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浮力,然后再考虑其它的力.本文就浮力的计算进行分析归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