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林海》是一篇文质兼美、写景抒情的优秀范文。怎样让学生深切地体会作者心中涌动的激情,怎样渗透并让学生掌握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呢?我围绕这两个主要问题,抓住“亲切与舒服”这一主线,使学生从优美的语言文字中既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又于情感深处萌发对大森林的热爱和珍惜之情,并掌握  相似文献   

2.
《繁星》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怎样让学生体会作者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呢? 一、披文入境、境中体情 第一步,驱遣学生想象,进入画面。教师首先出示灯片,展示繁星满天的画面,播放优美宁静的音乐,创造出宁静、充满梦幻的氛围。教师再  相似文献   

3.
《故都的秋》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也是郁达夫的代表作品之一。作者通过对北平清秋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故都秋天的热爱、向往和赞美、眷恋之情,字里行间流露着深沉的落寞和悲凉的情感。那么怎样让学生体会作者深沉的感情,以及这种情感的由来;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更好地欣赏文中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叙议结合,情理相融;对比衬托,烘云托月的写作技巧;怎样品味文章清新自然、酣畅淋漓、错落有致的语言,我们一起探讨一下这一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4.
一、借文本的修辞手法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利用文本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有想象的空间和联想的余地,抓住其中的契机,可以让学生兴趣大增。如朱自清的《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等修辞手法来描绘春天的美景。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找到文  相似文献   

5.
黄国君 《教师》2011,(2):51-51
一、借"文本"的修辞手法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利用文本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有想象的空间和联想的余地,抓住其中的契机,可以让学生兴趣大增。如朱自清的《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等修辞手法来描绘春天的美景。  相似文献   

6.
朱剑 《考试周刊》2015,(47):45-46
《荷花》这篇课文运用优美的文字向读者传达荷花的美及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习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同时欣赏荷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培养学生审美之情。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美、感受美、欣赏美,使他们获得丰富的美感。  相似文献   

7.
提到背书,学生头痛,谈到学生背书,老师摇头。为解决这个两难问题,有的老师采取的办法:一是“留”,中午……;二是“请”,要求家长每天检查签字;三是“罚”,错一罚十……其结果是事倍功半,三败俱伤。能另辟蹊径吗?我想到了“听”,想到了听觉这个分析器,于是尝试起来。《春》是一篇脍灸人口的优美散文,语言优美清新,意境新鲜明朗,主题蓬勃向上。怎样让学生在两课时内理解、背诵呢?我采用了听、读并重的方法。第一课时后,课文的感情基调和基本内容学生都有了一定了解,在此基础上,我布置了一道作业题:“今天回去大家都来当一次广播员,为自己制作一盒《春》的朗读带,明天带来我们共同欣赏。”心理学认为,如果人们特别专注于某种事  相似文献   

8.
朱自清先生的精短散文《春》,意象单纯,主题明朗,语言优美,让你感到韵味无穷,百读不厌,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在教学中,我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将《春》的教学目标定为:1.引导学生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2.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倡个性化朗读;3.激发学生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热情。为达到这个教学目标,我对于《春》作了一次审美教学的尝试。一、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感知《春》的美情美意《春》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也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作者以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争…  相似文献   

9.
杨玉华 《云南教育》2003,(25):35-36
《海滨小城》是一篇写景抒情的优美散文,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根据课文特点,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欣赏优美的景色、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品词赏句上,使阅读与审美有机结合起来。一、理解课文内容与审美相结合教学时,我首先要求学生自己试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语言文字与作者直接对话。文章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和视角;而学生读课文,则是通过这面镜子折射出的画面去洞察客观事物。在学生初读课文时,我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读课文,用笔勾画出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想一想作者为何这样写。在…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注·提”实验教材第十册第八单元《月光曲》一文 ,叙述了德国著名的作曲家贝多芬在一所茅屋里遇到穷兄妹俩后 ,感情由同情到激动 ,再到兴奋 ,即而创作出了《月光曲》。全文的主线非常清楚 ,那就是以贝多芬的情感贯穿全文。我在教学这一课时就是抓住这一主线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 ,探索生活的真理和人生的真谛。一、以创设情境来显情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它往往比语言来得更直接 ,更贴切 ,更能激发人的感情。因此 ,上课之前 ,我便打开音乐让学生欣赏《月光曲》。伴随着和谐优美的曲子 ,很快把…  相似文献   

11.
《月光启蒙》(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8课)是一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作者孙友田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唱民谣、童谣和讲故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怀念之情。初读这篇课文,我便被优美的文字所吸引,被课文所创设的意境感染,觉得这篇课文应该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来体会到这种美。可在仔细研读文本的过程中,我又踌躇了:1.这篇课文抓一个什么中心问题才不至于太散?2.在原作《月光母亲》  相似文献   

12.
【教学案情】 朱自清先生的《春》是苏教版第七册中的一篇写景散文。文中摄取了春天的几个镜头: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春天里活动的人。作者在描写过程中,语句优美,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热情赞美了春天,讴歌了春天。我在自班执教了朱自清的《春》这一课。我执教这一课的主要意图是让初一的学生懂得写景过程中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及其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旨,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可爱的动物》,让学生感受音乐是怎样表现各种动物的动作、叫声、形态等特点。2.通过欣赏《可爱的动物》,让学生感受音乐,进行模仿各种动物的律动。3.通过欣赏,感受音乐的优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热情。二、教学重点:1.通过欣赏表现动物的音乐片段,体会感受音乐是怎样塑造形象的。  相似文献   

14.
《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描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课文景是美的,描述美景的语言也是美的,贯穿于美景、美文之中的是作者被祖国壮丽山河的美激荡起来的情感。教学中应通过指导学生有层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5.
《春》是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多年来,它一直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点篇目之一。按照编者的思路,通常我们都是采用盼春绘春赞春这一顺序来教,重点带领学生分析欣赏作者描绘的五个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根据素质教育对语文课...  相似文献   

16.
王霜玲 《学语文》2006,(1):17-18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中学语文课本的传统篇目。这篇散文意象清幽脱俗。语言典雅隽永。感情细腻。是一篇百读不厌的经典佳作,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过于注重对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社会、政治背景的分析,机械地挖掘作者的政治立场和人生苦闷。并以此来串起文中那一幅幅精美动人的画面,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笔者认为对此文的教学应充分挖掘这篇美文的审美价值。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我将《荷塘月色》的教学设计为以审美为导向.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体审美意识的过程。具体的教学目标是:1、引导学生品读和欣赏细腻典雅、优美动人的文学意境;2、强化朗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语言美;3、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体验课文情境.培养对美的事物的自觉审美和追求。  相似文献   

17.
《春》是一篇精美的抒情散文 ,其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构思美……美无处不在 ,俯拾皆是。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挖掘《春》之美 ,使学生的心在美中纯化 ,情在美中升华。语文新课标指出 :欣赏文学作品 ,要“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春》的语言优美、凝练 ,极富表现力。作者不但遣词造句精当无比 ,字词锤炼技法高明 ,而且善用精妙的比喻、形象生动的拟人、富于节奏的对称和排比、亲切自然的口语……使文章句句放射出美的光芒。可以说 ,作者用语言的艺术呈现出一个充盈着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的真切的春天。教学中 ,教师应注重引导…  相似文献   

18.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本设计重在培养学生的感受、欣赏和评价能力,指导学生在阅读情境中感悟、体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作者描绘海上日出的美景中感受大自然的壮美,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2.在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注意积累词语和优美的句子。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提…  相似文献   

19.
一、激发学生读写兴趣 兴趣是动力,有了兴趣才会有成功的希望。我经常有针对性地找一些报刊上的精美短文拿到班上朗读,让学生一起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体会作者的意图,欣赏文句的优美。《故事会》、《童话大王》等书学生一旦得到,便爱不释手,我也会因势利导,开展读书、讲故事等一些有益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编者絮语     
新的一期,新的风采,一卷如诗如画的乐章展现在你面前,让你欣赏。无论多大年纪,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提到“老师”的名字,总会勾起许多许多的回忆。《恩师难忘》为我们唱出心中的歌,《哦!沙朗》、《草原睡了》咏唱着兄弟民族美好的生活,留下一幅幅优美的意境。《情系延安》内涵深邃,感情真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