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口号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上海市为开创适应一流城市的一流教育,提出了在本世纪末基本实现转轨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最根本的是要以课程教材改革为载体,建立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落实到学生。以课程教材改革为载体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新  相似文献   

2.
面向21世纪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研究与实验课程教材研究所吕达,张廷凯一、改革的背景课程教材改革是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和学制的改革,最终必须通过教育内容即课程教材的改革才能落实;教育方法的改革也必须以课程教材改革为前提。课程教材改...  相似文献   

3.
从1988年开始的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至今已进入第9个年头。这场被称为跨世纪育人工程的改革,从1989年提出的课程改革方案起就鲜明地提出了把中小学教育从“升学一应试”教育的轨道转到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轨道,在中小学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上海的这场改革,不仅在全国较早地提出了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目标,而且率先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学校课程,落实到教材中、课堂里,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众所周知,任何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4.
一、新视角——学科活动课程是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素质教育是我国迎接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既定方向。然而,在许多中小学,素质教育喊得惊天动地,“应试教育”却抓得扎扎实实,学生在活动课程中朝气蓬勃,到学科课程上却死气沉沉。基础教育如何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是许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我认为素质教育不能只有一句口号性要求,必须找到切实有效的载体。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下,只有把它落实到学科课程,落实到教材改革,落实到课堂教学,落实到学业评价中去,才能得到真正实施。最近颁…  相似文献   

5.
要更新课程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与时俱进,转变课程思想,建立现代课程理念,既是当前改革的主导,也是今后改革的先导。课程的改革必然有一些全新的理念反映到课程制度中。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是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而课程改革又是达向这个目标的最重要途径之一。课程教材改革,必须坚持素质教育的导向性,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倡导全面、和谐的教育。树立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价值观,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相结合,并使之与社会发展协调一致的全体学生发展的课程观。新…  相似文献   

6.
杨宁 《甘肃教育》2014,(5):53-53
新课程改革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有“课本就是一个范例”、“整个大千世界才是学生的教科书”的意识。要改变思想品德课枯燥乏味的局面,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树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资源观,整合并优化校内外各种资源,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教育功能,丰富教学内容,有效落实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以数学课程改革为先导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不断深入。数学课程以面向新世纪的大众数学思想为指导,在数学内容选择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内容作出了明确的界定,现在已经进入到教材编写的阶段。为了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改变数学教材千篇一律的面貌,我们必须进行数学课程设计问题的研究。数学课程设计是指依据教学目标,在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的指导下,对数学课程内容的编排方式的设计,以使课程的展现过程不仅能够具有可接受性,而且使学生形成…  相似文献   

8.
黄光华 《中学文科》2007,(10):31-32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育人为根本,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文化、科学技术、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等全面素质的教育。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是德育和智育高度统一的课程。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思想影响,许多学校一直把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知识课来看待。为改变传统的惯性思维,应把素质教育引进思想政治教学之中,那么怎样才能将素质教育落实到政治教学中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设计思想 《笔墨游戏——青蛙》一课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观念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理念的推进、落实中进行的课堂教学研究。它是以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新课程、探索新方法为宗旨的教学设计。课堂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挖掘这节课的人文内涵以增强学生作品中的绘画因素,激发学生传承、发扬美术文化,提高作品的表现力,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已进入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阶段。必须看到,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形势的不断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日益凸显。事实证明,素质教育只有进入到课程改革层面,才能取得实质性成果。一方面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课程和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育思想和培养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一、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任务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并根据《纲要》要求,全面开展课程改革的实验,使素质教育的思想真正落实到教育的实践中,使素质教育的实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1.在《决定》的指导下,围绕《纲要》提出的改革目标,制定实验方案并组织实施;验证并修订、颁发各学科的课程标准。2.形成教材编写、审定、选用的有效机制。加强对教材编写、审查的管理,提高教材质…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的各种素质都获得培养和提高。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是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以课程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改革教法与指导学法为手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而进行的教育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一轮课程的实施,新一轮的课改以崭新的教育理念撞击着传统教育的方方面面。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课堂,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不论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是优秀的教材,最终要落实在课堂上,体现在课堂教学方式、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上。几年来,我校紧紧抓住"以  相似文献   

14.
指导思想: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性地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积极、稳妥、扎实地开展课程改革实验,把课程改革作为建设  相似文献   

15.
未来社会的竞争,说到底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这决定了学校的教育必须适应未来,面向21世纪,各项教育改革必须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如何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如何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青浦县城北小学以课程教材改革为突破口,提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的办学主导思想,努力探索学校素质教育的新途径。“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的办学主导思想,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人  相似文献   

16.
我国教育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历史变革。课程和教材作为整个教育改革的焦点,受到的关注日益突出。这是因为:教育改革的目标、方向最终必须落实到具体的课程中,通过课程来实施和实现。所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改革课程体系和内容,建立现代化的课程结构,以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的各种素质都获得培养和提高。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是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以课程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改革教法与指导学法为手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而进行的教育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8.
与以往历次课程改革相比,此次课程改革的最大区别就是不仅课程体系有了较大调整,而且反映出教育思想的革命性变化,即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归纳起来,此次“课改“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转变教育功能,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课程标准之中.……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和实施,当今教材改革和课程改革正方兴未艾,适应时代的需要,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和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传统教育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发展、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和创新能力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对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高师化学教学论课程,应怎样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对科学教育的要求呢?对此作提出了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推进高师化学教学论课程体系的改革的初步想法,针对当前化学教学论教学中,教材、教法、评价等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提出了改革意见和具体方法。希望通过化学教学论课程体系的改革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