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春之灵     
今天学《笋芽儿》。读了课文后,我谈了自己阅读后的感受,为孩子作个示范:“我特别喜欢‘钻’字。从这个字我可以想象到笋芽儿破土而出的样子,还能体会到笋芽儿急切想看看美丽世界的心情。你们能不能像课文一样,给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赋予动作、表情?”  相似文献   

2.
眼睛     
“春天是什么颜色?” “春天是绿色的。” “绿色是一种什么东西?” “绿色是生命!” 在我的生命中有两种颜色,除了黑,便是父亲常跟我提到的绿。父亲说:“你听,春天来了,出去走走吧!去‘听’春天!” 我走着,走在人群里,没有人注视我。我用我的听觉感受到光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小木船》这篇课文时,我布置学生自己预习,然后让学生们质疑。预习后,一个学生举手发问:“课文中‘小木船在地上,摔坏掉了’的‘摔’字和我在画书上看到的‘甩手榴弹的‘甩’字不同,是不是书上用错了?”另外一个学生说:“不是用错了,我看‘摔坏’的‘摔’与‘甩手  相似文献   

4.
讲台上,语言的风云翻卷聚合,面对几十双铜铃大眼,我正起劲地谈讲《三味书屋》: “小朋友们!鲁迅先生在书桌上刻下的那个‘早’字,形状像什么?”“像火把!”“像花骨朵!”“对!大家看,”我边讲边在黑板上勾画,‘早’字上宽下窄,那刚刚打苞儿的花骨朵也一样,上边的花苞儿宽,下边的花梗儿窄;那火把上半截燃烧的火焰显得宽,下半截细长的柄显得窄。课文依据这些特点。把鲁迅先生刻下的‘早’字,比作‘含苞未放的花骨  相似文献   

5.
《笋芽儿》是一篇科学童话。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活泼,适合儿童口胃。它生动地再现了笋芽儿长成竹子的过程,体现了笋芽儿奋发进取的可贵精神。如何使学生弄懂竹子的生长过程,从中既学得科学知识,又领悟深刻的内涵呢?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我颇用了一些心计。一、抓住中心,由结果探索过程,激发儿童求知欲。通常课堂教学,采用从头至尾的讲读,这样不免平铺直叙,令人乏味。讲本课时,我先让学生讲出课文大意后出示卡片,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话: 终于,笋芽儿脱下了一件件阻碍自己长大的衣服,把它们抛在脚下,长成了一株强壮的竹子。抓住关键词语“终于”、“阻碍”等词,让学生思考,笋芽儿的成长与哪些事物有联系,结合对挂图的  相似文献   

6.
第四关键句:与教师一起领导学校到竹园小学采访,一定得“腿勤”。因为这里的“权威发言人”特别多。“网上学堂?这事张老师熟悉,最好去听听他的介绍。”“‘笋芽儿’文学社?最有发言权的要数杨老师了,我带你去采访吧。”这些回答不  相似文献   

7.
我教《第一次跳伞》,讲解到伞张开后“我”感受到什么时,有一个学生举手提问:“老师,这句话里有一个字写错了,‘好象穿着救生衣漂浮在碧蓝的大海上’的那个‘漂’应是飘扬的‘飘’,因为课文的第一代写了‘蔚蓝色的天空飘浮着朵朵白云’就是  相似文献   

8.
“我找到春天啦!小草从土里钻出来了。”“柳枝儿发芽了,是柳枝招着手把春天喊来的。”“迎春花吹着小喇叭,她们说:春天来啦!”“石头上的青苔也绿了,那是春姑娘的脚印。”……语文课上,我带着孩子们来到河边的草地上寻找春天。在分散观察后,孩子们纷纷跑到我身边,兴奋地汇报着自己的发现。我一次次地为他们敏锐而细腻的观察力激动着。“老师,我听到小河在和春雨姑娘说话呢。”一个小姑娘满脸欢笑地拉着我来到河边。这时又有好些孩子围过来。“哦,他们在说什么呢?能讲给我听吗?”我十分好奇,热情地鼓励她。“小河问:‘是谁在挠我的痒痒?’‘…  相似文献   

9.
遭遇尴尬     
学习《少年闰土》一课时,在学生汇报课文主要讲了有关闰土的哪几件事时,随即板书,当“拣贝壳”的“拣”字出现在黑板上时,下面同时出现了几个声音:“老师,‘拣’字写错了!”当时我脸一红,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不小的错误。但我并没有因这几个学生给我带来尴尬而生气,也没有将错字简单地一改了之,而是问那几个同学:“能不能告诉老师这个字为什么用错了?”其中一个学生一脸得意的神情,站了起来,显得有些激动,说:“我们原先学过,‘拣’字有‘挑选’的意思,而‘捡’表示把东西捡起来,课文中说在海边‘捡贝壳’,所以应用‘捡’字。”我点头微笑,肯…  相似文献   

10.
一次执教《鸬鹚》一文,笔者尝试着和学生一起赏析课文遣词造句的特色。欣赏完作者的动态描写后,吴磊同学突然举手发言:“老师,我想课文第三节的‘渔人……又把它(鸬鹚)甩进水里’这句话的‘甩’字用得不确切。因为渔人是非常爱护鸬鹚的,用‘甩’字从感情色彩上分析好像不能反映这一点。‘甩’字能不能改为  相似文献   

11.
赵珈瑜 《学周刊C版》2011,(1):200-200
听一位教师上梁实秋的《鸟》,让学生体会“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唤起”中“唤”字之深意时,这位教师是这样引导的:“为什么不是从梦境中叫醒或喊醒,而是用了‘唤’?”“早上唤醒我们起床的是谁?”“你能从‘唤’字里读出点什么吗?”从学生的回答里可以看出他们的情感已经跟作者产生共鸣,对文本的理解也提升到了一定层次。  相似文献   

12.
我们班有个较认真的学生,他在《假如我会克隆》的作文中写道:“我想:‘假如我会克隆,我一定要克隆出许许多多的人体器官,让器官有病的人都换上好的器官。”’我在批改作文时,将“我想”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并去掉引号。没想到,作文本发回去后,这个学生找到我说:“老师,课文里‘想’字后面就是用冒号、引号的。”我说:“你说的情况确实存在,但是,你是否发现课文里有在‘想’后面用逗号的,有在‘想’字后面用句号的,也有在‘想’字后面用冒号的?”他不解地问我:“那‘想’字后面到底该用什么标点符号呢?”我对他说:“这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具体的语境。”  相似文献   

13.
我老家门前有一片竹林。春天,小鸟在竹林里叽叽喳喳地叫着,不停地呼唤着笋芽儿。笋芽儿从地里探出小脑袋,好奇地张望着。  相似文献   

14.
<笋芽儿>是一篇童话,写了笋芽儿在春天里破土而出成长为一株强壮的竹子,告诉孩子只要从小敢于经风雨、见世面,锻炼自己,才能健康成长,内容浅显易懂,语句优美.笋芽儿成长过程中,跟妈妈有儿次对话,表达了她从害怕到坚强的态度,是埘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训练的好题材.在设计教案时,笔者打算通过学生对话朗读来体现笋芽儿的感情变化,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个小细节却改变了笔者的仞衷,于是就有了以下的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15.
今天,在让学生听完《春天的手》的录音朗读课文后,我问:“听完课文,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学生积极发言。甲说: “我觉得阿姨读得很流利、很有感情。”乙说:“我觉得春天很美。”丙说:“我好像看到春天已经来了。”丁说:“我觉得春天是‘叫喳喳’的!”他刚一说完,全班都哄笑起来。我当时一怔,以为他是想在同学面前捣乱,有点生气。但当我想起“倾听着  相似文献   

16.
在教《可爱的草塘》一课时,我正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最能体现北大荒物产丰富的句子赏析,进一步感受草塘的可爱。这时,有一位学生问我:”老师,课文中说‘棒打狍子瓢舀鱼’,还说‘今年春天给你们邮的鱼干,一点儿不掺假,都是我用瓢舀的’。瓢能舀到鱼吗?我不信,因为在我家承包的鱼塘里怎么舀也舀不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一)“鲸”字妙解学习《鲸》这篇课文时(课前曾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我刚写上课题,孩子们就针对“鲸”的字形提出了自己的创见。一个孩子说:“老师,我认为‘鲸’实际上是一个错字,因为通过预习我们都知道鲸是一种哺乳动物,不是鱼,怎么能写成鱼字旁呢?”另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想是因为以前科技不发达,人们对鲸有着错误认识,以为鲸是鱼,把‘鲸’写成了鱼字旁,现在科技发达了,人们知道了‘鲸’是哺乳动物,就应该把鱼字旁改写成反犬旁。”又有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认为‘鲸’不是错字,不应该改。因为‘鲸’是形声字,右边的‘…  相似文献   

18.
那是一个晴朗的春日。我的心情特别好,当我轻松迈上讲台的一刹那,忽然来了灵感:这么暖人的春风,这么迷人的春色,何不让学生谈谈春天呢 ?于是,我在黑板上潇潇洒洒地写上了一个“春”字,我问学生:“看到这个‘春’字,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立刻活跃起来,竞相发言:  “我想到了‘三八妇女节’ (原来他是拆‘春’字拆出来的 )前几天,三八妇女节时,我给妈妈过了一个特别难忘的节日,我帮妈妈做了一天的家务,并送给了妈妈一个节日礼品──音乐盒,妈妈可高兴了,直夸我是个懂事的孩子。”  “我想到了春天,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相似文献   

19.
从我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中得知:编故事识字的方法很受学生喜爱,并且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编故事识字的方法多用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富于想象,许多字他们都会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识记。小学生是非常喜欢听故事的,许多有趣的故事,他们听一遍就能讲下来,若是让他们编故事,他们也是有一套的。如我在教“梅”字时,就有学生这样编故事识字“:我家有一棵树‘木’,它开花了,我‘每’天都去看花,奶奶告诉我那花是‘梅’花,我记住了‘梅’字。”而“杨”字学生这样编故事“:小明端一碗汤不小心碰到树‘木’上,‘汤’洒了,我…  相似文献   

20.
一次,我讲《将相和》这篇课文,我问道:“‘相’和‘将’分别指谁?”学生顺利作答:“‘蔺相如’和‘廉颇”’。我刚想顺势板书,可脑瓜像卡了壳似的,“蔺相如”的“蔺”字,想不起来怎么写了。心想:“瞎写吧,不仅会误人子弟,还会招来学生的嘲笑。翻书吧,又怕耽误时间,怎么办呢?”突然,我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同学们,仔细观察板书,看老师写的‘蔺’字正确吗?”我刚一写完,教室里就沸腾了。“老师,写错了!”“那谁来教教老师?”“上边是个‘艹’,下边是‘门’。‘门’里面是个‘住’多一横。”同学们争着发言,一笔一画教得甚是认真,好像生怕教不会我这个老师似的。我认真地写着,很快,一个大大的、工工整整的“蔺”字就诞生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连声说:“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可以当我的老师啦!”同学们的脸上洋溢出胜利的微笑。我看大家意犹未尽。又使出一招:“‘廉颇’这两个字更不好写。哪位同学愿意上台教教大家呀?”话音未落,同学们就急匆匆地打开课本找“廉颇”去了。很快,一只只小手就接二连三地举起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