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由于民事侵权行为导致的人身权损害即包括财产损害,也包括精神损害。精神损害赔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社会的进步,是民法发展的趋势,但这种责任方式具有它的局限性和辅助性。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主体包括直接受害人和间接受害人。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要充分考虑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实际,考虑加害人和受害人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2.
对刑事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就刑事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从其赔偿范围及赔偿数额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方法和建议,以期达到有效惩罚犯罪分子,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的目的,结合我国国情,同时也是实现我国法治的协调和统一,适应世界法律发展潮流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关于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害人对受害人造成的精神损害必须通过有关法律规定给予物质赔偿。本文就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赔偿的对象及数额的确定等具体问题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4.
用物质赔偿精神损害,已成为许多国家侵权法中一项通行的法律制度。在我国是民事立法的一个新突破,《民法通则》及《意见》虽然基本肯定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但是对于精神损害赔偿概念及其主客体、内涵、赔偿的范围、特声、和适用原则,及如何确立赔偿数额等问题,法律尚无系统的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5.
浅谈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和数额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和数额的确定,理论界及司法实践者见仁见智。本文认为精神损害的适用范围应该突破《民法通则》第120条文规定,对于侵害公民生命权、健康权及侵害知识产权等,也可以适用精神损害赔偿;主张立法机关尽快完善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定,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并对如何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刍议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损害赔偿是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受到侵害而遭受精神上的损害请求赔偿的法律制度,应从保护民事主体人身权利角度出发,在立法上扩大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进一步明确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精神损害虽然无形却是客观存在的.对于一些受害人来讲,精神上的损害远甚于物质上的损害,如果不对其进行精神上的抚慰和赔偿,有失法律的公平.我国私法领域的精神损害赔偿已在立法、司法上得到了肯定,而在公法领域国家对公民造成的精神损害,是否应该进行赔偿,法律制度上却是不置可否.精神损害赔偿既然已在私法领域得到了确认,那么就不应因侵权主体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法律标准.国家精神损害赔偿是法治社会所需,且我国实施国家精神损害赔偿的条件已经成熟,不存在阻碍.  相似文献   

8.
医疗损害赔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损害赔偿是指因医疗损害而引发的、对患者造成的损害所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医疗损害的理论基础应采用侵权行为;其归则原则应采用一般过错推定原则,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医疗损害赔偿的范围应包括直接损害赔偿、间接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赔偿请求人应包括患者本人或与其有密切关系的近亲友。另外,我国也应加快对医疗损害赔偿的立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精神损害赔偿是一方违法侵害他方合法权益(主要是人格权益),造成他方精神损害后果严重,侵权人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文章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之规定。阐释了侵权行为导致精神损害赔偿的诉讼主体,赔偿的客体范围及其在立法和实践上的突破,以及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与赔偿数额的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范围限于自然人。客体范围原则上限于人身权益.同时包括与精神利益有关的特定财产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以侵权行为造成严重后果为构成要件。赔偿数额由法官根据解释确定的几方面因素自由裁量。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与法制观念的增强,人们不断强化对精神利益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重视对自身的价值、尊严和安全的追求,由此而引起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立足于民法的基本理论和现行法律法规,从精神损害的定义、内涵及构成要件出发,探讨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确立的社会和历史必然性,揭示其确立的理论依据和重大意义。同时全面回顾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发展的历史,结合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现状,深刻剖析其立法和司法缺陷,并对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提出几点思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与司法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损害是公民因人格受到侵害而产生的精神痉,也就是对公民精神权利的损害。精神损害和其他身体损害一样,依照我国法律,可以确认并依法进行起诉,进而要求赔偿。这种赔偿从目前的法律规定看,主要针对侵害人身权利中的名誉权、隐私权等较小的一个范围。在司法实践中,虽然这种赔偿制度已延伸至《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中,但仍然不能解决目前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我们还需要不断补充、完善和建立更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君君 《唐山学院学报》2009,22(1):48-53,68
民事立法中已经确立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本质上属于民事诉讼,但其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却一直得不到解决。文章在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与赔偿涵义界定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立法与实际,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同时考虑到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不同法律部门的协调和域外立法的借鉴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在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当前的法律实践中,精神损害赔偿问题越显突出。这就需要我们尽快建立起适应时代步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并针对我国的现状,借鉴国外的法律制度,制定出扩大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赔偿的主体,以及通过各种依据和原则来明确赔偿的数额等相关条款,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主要探讨医疗美容损害的确认和鉴定标准,损害赔偿责任和责任竟合制度及损害赔偿范围等法律问题.认为:医疗美容不同于生活美容,也不同于医疗救治;医疗美容损害赔偿是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竟合,是赔偿请求权的竟合;应建立医疗美容损害的确认制度及鉴定标准;医疗美容损害赔偿范围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现行的行政聘偿制度已经凸显出许多缺陷,很难满足行政赔偿司法实践和保障人权的需要,应当对现有的法律进行修改和完善,确立以公务过错责任原则为主、危险责任原则为辅的归责原则体系,将行政不作为和抽象行政行为扩充到国家赔偿法的行政赔偿范围之内。完善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以实现行政赔偿法律制度的重构。  相似文献   

16.
论精神损害赔偿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神损害赔偿是指加害人因其侵权行为引起受害人精神利益损害而依法承担的赔偿责任,其实质是用物质替代补偿精神利益。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四个方面,即行为人主观有过错,实施了侵权行为且造成了损害事实和后果,侵权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精神损害赔偿应贯彻抚慰为主,补偿为辅,法官自由酌量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确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律地位,是对人的精神价值存在于合同领域的认可和尊重,符合完全赔偿原则的应然要求,是对民事责任体系的理性发展和完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完全可以跨越政策考量和法律技术的种种障碍,在民法领域实现实质正义上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8.
精神损害赔偿是我国民法学旧的一个新课题,而“精神损害”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概念。对“精神损害”的定义应当反映我国《民法通则》的立法精神,合科法律的公平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精神损害赔偿 法律化,化提供一个合理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处在发展过程中,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我们应加强对人身权制度的理论研究,扩大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主体,采用财产方式和非财产方式并重的双轨制,确立刑事附带民事精神赔偿制度,完善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规定。  相似文献   

20.
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国民法理论和民事法律、法规都否认精神损害的存在,尤其不承认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其主要理论依据就是自然人的人格不可以用金钱衡量,也不可以用金钱赔偿,这一理论为苏俄民法典所推崇,并为我国50年代民法理论所接受,这是导致我田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滞后的最主要原因,随着科技发展,文明进步,人们的权利意识增强,尽管我们仍然坚定地认为人的尊严、生命至高无上,但一旦受到损害,一定数额的金钱赔偿,是法律所能找到的最重要的救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