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以档案记忆观、数字人文等为理论基础,分析了现阶段城市记忆资源整合与城市记忆服务等方面的不足,对城市记忆资源搜集、存储、整合主体等进行了探讨;以城市记忆服务原则为基础,提出专业化、普及化、定制化三种城市记忆服务类型.  相似文献   

2.
丁海悦 《山西档案》2022,(3):142-149+154
职业化、市场化、大众化的体育事业建设背景下,围绕着竞技体育项目职业联赛中的职业体育俱乐部形成了多元异构的职业俱乐部档案资源,同时城市记忆工程的兴起为城市体育文化记忆建设创造了条件和机遇。在城市体育文化记忆的视角下,职业俱乐部档案资源成为承载记忆的载体。职业体育俱乐部档案资源和城市体育文化记忆之间存在逻辑上的匹配关系,具备历史文化价值、参考价值和经济价值等价值形态,并且将从文化保护、文化展示和文化产品三个维度对城市体育文化记忆工程提供信息资源支持。  相似文献   

3.
"城市记忆工程"是从建构城市记忆的视角,对城市记忆档案资源进行整合、激活、再现、传承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基于构建城市记忆的视角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序、路径进行重新解读.档案信息资源在"城市记忆工程"中的分布、构成和地位如何,"城市记忆工程"中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手段方式、程序有何变化,本文就这些问题做一些粗浅地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几年来“城市记忆”工程所形成的档案信息资源的特点,对如何整合“城市记忆”工程档案信息资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许晶晶 《档案》2011,(4):43-45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使如何留存完整的城市记忆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城市记忆与档案资源留存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应采取发掘有关馆藏、摄录城市影像、收集口述档案、征集散佚档案等四种方法留存城市记忆档案资源。同时,应加强有关法规和制度建设,明确城市记忆档案留存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任敏 《档案》2014,(11):51-53
城市记忆档案记载着城市的历史变迁、承载着厚重的城市历史文化,开展城市记忆档案资源的收集整理、归档管理和开发利用,构建城市记忆档案信息资源体系,是维护城市记忆、保护和弘扬城市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基于社会协作系统的城市记忆资源整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记忆信息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城市记忆资源整合社会协作系统架构,并采用分层设计思想研究基于城域网的城市记忆资源分布式整合系统功能结构与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8.
城市记忆建设中信息资源整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城市记忆信息资源整合的必要性,高校图书馆在城市记忆信息资源整合中的优势,城市记忆信息资源的收集和整合.  相似文献   

9.
城市记忆传承城市文化,在城市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城市记忆、城市记忆工程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记忆与城建档案的关系,并结合绍兴市城建档案馆的工作实践,对城市记忆视角下如何开展城建档案工作提出了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城市发展,城市记忆受到社会关注,而城市档案的积累保护和开发利用,就是城市记忆的保持、再现和传播过程。为此,一些城市档案部门相继开展了城市记忆活动。2002年,青岛市率先提出“城市记忆工程”,随后,武汉、柳州、大连、上海等也相继开展。他们将记录重大活动、城市变迁与抢救性收集城市记忆档案资源相结合,将城市记忆档案资源建设与开发并举,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了交流和总结这些经验,中国档案杂志社和上海市档案局共同组织了“档案与城市记忆”论坛。14座城市档案部门派代表参加,带来了12篇精彩发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指出公共图书馆进行基于"城市记忆"的地方文献建设不但具有必要性,而且与其他机构相比具有绝对的优势。认为在建设策略方面,应从文献收集、文献整理、文献利用等方面入手,开创地方文献建设的新局面,让公共图书馆真正成为"城市记忆"的记录者和保护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探讨在保护城市文脉和留存集体记忆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建设"城市记忆",包括如何拓展建设主体、构建协作平台、使"城市记忆"建设与研究可持续,为我国"城市记忆"建设提供更多新思路。[方法/过程] 基于对国外代表性"城市记忆"项目的网络调查、文献调查以及对国内主要"城市记忆"项目的实地调查和电话调查,发现我国"城市记忆"建设目前面临资源采集人力不足、多方协作平台缺失,建设和研究不可持续等问题,从而提出了拓展建设主体的诉求。[结果/结论] 将建设主体从图档博拓展到大学,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生群体这一人力资源优势进行更广泛持久的资源采集,依托大学的多学科优势可以搭建有利于资源整合的多方协作平台,依托大学持续的教学科研活动可以保障记忆项目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Selling home: Corporate stadium names and the destruction of commemoratio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 city's primary benefits from professional sports franchises are civic pride and identification with its teams. The stadium or arena, as the physical “memory place”; for teams, has historically been named to commemorat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team, the city, and the fans. This paper chronicles the rise in corporate naming and argues that sacrificing the commemorative name of a sports venue for a paid corporate name alters the identity statements of memory places, abbreviates the narrative about a city and its teams, and threatens the idyllic illusions about sports that fans have long chosen to maintain. As corporate naming spreads beyond sports, the substitution of commercialization for commemoration presents a growing threat to public memory places of many kinds.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emergent memory, a conceptual extension to rhetorics of public memory, to describe memory’s genesis in sites built without commemorative commitments. Examining Detroit’s “8 Mile Wall,” a site built to reinforce segregated housing, this project argues the rhetorical tenets of emergent memory present in this space. As a relic of segregated history, the wall symbolically recalls the city’s controversial past, but has recently been the subject of a local mural project to redefine the wall’s purpose. Some consider this a step toward reclamation, as it visually repositions the disturbing remnant. For others, the murals simply cannot overwrite troubling memories of the city’s discriminatory history. This essay uses emergent memory to describe how the wall’s complicated mnemonic legacy simultaneously harkens to a difficult history and how the mural additions use that same legacy to convey an optimistic future for Detroit and those marked by this urban space.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社会记忆的基本要素结构,重点对社会记忆研究的三种切入式传统(主体-中介-客体)进行了剖解和阐释,揭示出档案记忆研究是以中介切入的方式来思考和探视社会记忆.这是档案记忆研究在社会记忆理论研究框架中的立足点,是将档案记忆放入社会记忆系统加以考察,既与社会记忆理论研究接轨,又能独立展开的学术坐标.  相似文献   

16.
档案记忆再生产研究是运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和当代社会记忆理论,对档案记忆的生产(生成)与再生产行为及其过程进行多方位、整体性探讨,旨在探索发现档案记忆再生产行为的内在机制与本质规律。作为档案记忆研究的自然延伸和再度阐释,档案记忆再生产研究具有整合档案记忆研究既有成果、开拓档案记忆研究新空间、助推社会记忆研究新发展、打开学科知识交汇的新门径等学术价值;需要我们探索解决其中涉及的科学性问题、本体论问题、合法性问题、体系化问题、关系性问题、方法论问题,以构建一体化的档案记忆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档案记忆研究不只是一种理论观点、一种理论解说,它对阐释理解档案现象、探讨解决档案理论与实践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从档案记忆工程、媒体对档案记忆展演、国家记忆传承、档案部门构筑社会记忆、档案学理论创新等5个方面对档案记忆研究的现实意义进行了阐释,以表明“走进记忆之门”的档案学,还要进入记忆的堂奥。  相似文献   

18.
从个人信息管理的角度探讨个人记忆的本质和特征,分析个人记忆与个人信息管理的关系、个人记忆失误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指出个人记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优化个人记忆的若干对策,为改进现有的和设计新型的个人信息管理工具、优化个人信息管理提供更好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元数据的设计是城市记忆资源库建设的核心技术环节,城市记忆资源的多媒体集成性、资源组织多维性和处理过程复杂性等特点对元数据的设计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以OAIS参考模型为指导,基于多源异构城市记忆资源,从内容视角、根据资源处理过程复杂的特点从流程视角设计了城市记忆资源分层元数据模型,对城市记忆资源的准确描述、有效控制、高效组织具有一定意义,有助于形成一个多主体参与、跨领域整合、全流程管理的资源平台,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充分阐述社交媒体对社会记忆的建构传承有助于形成基于互联网的社会记忆发展新态势,社交媒体档案记忆的多元化、智能化,亦可推进发展社交媒体建构传承社会记忆的理论与方法。从社交媒体孕育社会记忆建构传承的新环境以及积极影响、消极影响这三个方面逐层诠释社交媒体的社会记忆建构传承,并对如何发挥社交媒体建构传承社会记忆的积极作用,克服避免其消极作用在媒体平台、档案部门、互联网用户等方面提出了应对之策。社交媒体具有记忆价值、人文情感等特质为社会记忆建构传承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树立数据思维、促进记忆“智造”、建立过滤机制等策略为社会记忆的建构传承提供了普世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