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围绕“丰富语篇内涵,增添课堂活力,提升综合能力,体现文本价值”等方面,探索如何在小学英语综合板块教学中有效拓展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综合阅读》的基本教学策略是“一篇带多篇”。“一”是重点。首先是要抓好单元内重点篇目的学习,不要平均使用力量。体现单元精神的课文是单元的重点篇目。《文言寓言三则》所在的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其主题是“文言基础”,目的就是让学生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以文言文写的《文言寓言三则》自然成为单元重点,要以本课的学习,带动其他课文的学习。  相似文献   

3.
文言作品的言语形式增大了学生阅读与理解的难度。而引领学生与文言作品进行深层对话,生成自我的理解与感悟,又是文言文教学应有之义。《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经典的托物言志散文,如何让学生由作者所言的“莲”之象体会其所表达的“君子之志”,实现由“言”到“意”的转换,是教学的重中之重。为此,教师在教学时需引导学生品言归义,感知莲象;串联花象,由象悟意;融入情境,实现言意共生。  相似文献   

4.
【教学设想】《渔父》是苏教版高中必修五“直面人生”专题中的一篇文言课文。作为文言文,教学中将遵循“先言后文”的原则和程序:先让学生学习文言字词句知识.掌握字词句含义,扫清阅读障碍,正确理解文章内容:然后学习其中的人文内涵。传承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精神素养。  相似文献   

5.
来稿摘编     
让学生尝试写作文言文为了让学生从文言中展示能力,我尝试让学生自己写作文言文。在学了《少年中国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马说》几篇文言文之后,我要求学生以班级和学校生活的现象为内容,写一篇文言“说”,题目自拟。学生的文言作文有不少都是可圈可点的。摘录两篇如下:《抄作业说》(沈伟)吾班抄作业数次,校长见而告之班主任,曰:“作  相似文献   

6.
文言文教学中,要实现“读”的高效课堂,就要顺着“言语形式”走进“言语主体”的情感世界,具体来说就是要在诵读教学中紧紧抓住“这一篇”文言的音韵、节奏、虚词、章法、特质进行诵读,由此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体悟作品的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7.
学生阅读古典作品,往往感到文言虚词不好理解,这是因为文言虚词变化较多,同样一个虚词,在不同的场合作不同的解释。常用虚词的数目虽然不多,但用得频繁,作用重要。因此在教学一篇文言文时,如何区别、比较、明确一个虚词在不同句式里的表达作用,是中学语文教学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在《鸿门宴》一文的教学中,我集中地比较了“为”“之”“因”“且”“故”“于”“以”“而”等文言虚  相似文献   

8.
文言是民族文化的“根”。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最终都将指向它的文化。文言中有着丰富深刻的思想艺术内涵,如何让我们的学生破解表面的文字坚冰而领悟到、欣赏到是教学的关键。文言教学是最“吃”教师功夫的——扎实的古汉语功夫和文化积淀,高超的教学艺术在课堂中的施展。一、教出思想,涵泳人格文言学习有两方面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助于现代汉语的学习,文言是现代汉语的根,“根深才能叶茂”。文言的词汇很多为现代汉语所继承,其中的成语更是民族语  相似文献   

9.
朱庆和 《新高考》2004,(1):16-18
古文翻译是对古汉语知识的综合能力的考查。近年来,在高考语文试卷上,加大了文言文的主观题,体现着新《语文教学大纲》中“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的要求。如何做好文言文的翻译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八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寓言体传记,全文通过给郭橐驼立传,通过他介绍养树的经验,再把养树之道“移之官理”,巧妙地把“养树”与“养民”联系起来,形象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顺民之性以养民治道”的理想。学习本文应在扫除文言文语言障碍,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并运用本文设事明理的写法。在教学方法上,力图体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去阅读、思考、理解和探索。  相似文献   

11.
钟勤佳  杨娜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7):145-146,154
功能文体学是语言的功能理论来分析文体。基于语言三大元功能之一的语篇功能,文学翻译过程中语篇衔接与连贯的问题得以发现和讨论。因而在揭示文言小说《促织》中的与此相关的文体特征和体现出的丰富艺术内涵之后,来对比分析三个英译本是如何保留或忽视这些文体特征的。  相似文献   

12.
【自读导言】1.进一步了解人物传记(史传文学)的特点与写法。2.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辨清文章的主题思想。3.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分析信陵君的人物形象。4.学习本文记事写人、布局谋篇的方法。5.掌握文章中“就”“过”“独”“下”“辞”“无”“存”等文言实词,“之”“以”“者”“所”“安”“何”“故”“且”“莫”等文言虚词,以及特殊文言句式。(解说: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也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前面已经学习了三篇司马迁的文章,因此,本课不必再对作者及《史记》进行介绍,也不宜搞文本串讲,但课文的基…  相似文献   

13.
当前的艺术教育不应仅仅是传统认为的艺术技法的教育。本文通过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以优化课堂教学这一理论指导为线索,提出音乐教育课堂教学“综合化”的观点,阐述了如何让中学音乐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从而使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而达到音乐教育最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如何把文言文上精彩、上出趣味,让学生愿上、爱上这是个大难题。笔者认为初中文言文重点应放在"趣、美、思"这三个字上,于是在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下针对"文言之趣"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尝试。  相似文献   

15.
创意说明《五人墓碑记》是一篇碑文体散文,全文以“义”为核心,采用叙议结合和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的中心。学习本文应先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才能很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及文章的主旨。同时,应扫除文言文的语言障碍,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浯:在教学方法上,以学生为主体,力图体现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目标1.体会文章气势恢宏,情理并茂,叙议结合,巧用对比来突出人物形象与精神的写法。2.掌握和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巩固  相似文献   

16.
<正>品味语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的学习活动。那么,如何让学生爱上这一活动并养成习惯,并让他们在这一活动中真正提升审美素养?“养育语文”认为,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循循善诱,多角度的“诱”,立足于字、词、句、段、篇积极引导,教会学生如何“品味”。学生可以在对语言的全方位品味鉴赏中,感受语言之美。  相似文献   

17.
近年大倡作文创新。文言亦在“新”之列。或曰:文言何新之有?最数老旧矣!因此我想到高考满分文——《赤兔之死》。其实,“新”是相对时下常用之物说的。常用即不新。“新”并非指历史上所未有。我不反对用文言。在一个汉文化统治下的国度,不懂文言和不会用文言都是很可悲的。我不刻意提倡,但学生尝试用文言我很欣赏。我想,学生学会写文言,会更有助于写时下文;但会写时下文未必会写文言。学生潘攀用文言写自己害病的过程就很有特色。其笔调老道,游刃有余;字里行间,尚有许多空间任其驰骋。一咳嗽小事,让其如此一写,便生出许多趣味…  相似文献   

18.
吕立 《贵州教育》2009,(18):36-37
“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是语文学科的特点。为此,每一篇课文必然要体现两方面的价值。其一,课文本身的阅读价值,即教材中丰富的思想感情、人生哲理、态度价值等等,它赋予学生精神成长的养分;其二,课文蕴含的教学价值,即语文学科的“语文味”,听说读写的教学内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走进文本,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还要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写作妙处,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真正做到以“他山之石,攻己之玉”。  相似文献   

19.
无论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改革,最终都要体现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把新课程实验的目光投向课堂。聚焦课堂;把新课程实验的行动落实在课堂,见效在课堂。但是,现行的文言文教学.由于受文言文语言特点的限制,加上教学观念的影响.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的是串读串讲的方式。相当多的老师信奉“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过分注重文言实词的解释,而轻视思想情感的领悟;教学方式机械化,自始至终运用一种模式组织教学;课堂教学呈现涣散状态.老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那么。如何才能打破这种“沉闷”呢?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认为。文言文教学主要可从“读”、“品”、“译”三字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20.
《项羽之死》乃选修系列的一篇散文,项羽这位末路英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我认为这是一篇可读性很强的散文,可此文乃以文言形式行文,而文言文向来都不受学生青睐。因此,我决定另辟蹊径,先让他们解读文本,在与项羽这位盖世英雄的灵魂对话之后.再让他们分组表演。整个课堂教学分为四大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