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杜老师: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6课《雷雨》中说:“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哗,哗,哗,雨下起来了。”“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其中包含了什么修辞手法?谢谢。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附属学校徐子慧  相似文献   

2.
科学要素是科学发现过程中必然涉及的因素,其中包括观察、假说、实验、理论等。以“原子结构发现史”为例,原子结构的确立历经理论探讨、实验探究、模型确立三个阶段,体现了观察是建构与检验假说的基础;假说是解释、预测现象以及指导实验的依据;实验是获取现象以及检验假说的手段。教师应当返还属于学生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关注学生的“错念”,培养学生提出假说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改中,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出现了“凡事面向全体”、“教师步步设疑”和“满堂皆是夸奖”的现象。针对这些教学误区,提出三个兼顾:培养学生,共性与个性要兼顾;提出问题,设疑与质疑要兼顾;评价学生,批评与表扬要兼顾。以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效能。  相似文献   

4.
琴师     
第一次站在讲台是1988年。那年,我被分配到县中教高中历史。“我愿作你们的朋友,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帮助你们学懂、学深、学透……”“哗……”短短几句开场白,赢得学生热烈掌声,真乃未成曲调先有情。以后的日子里,迎着朝霞我和学生一起晨练;伴着夕阳我和学生一起活动;历史课上,执起教鞭与  相似文献   

5.
《英语课程标准》中对词义推测能力的培养是这样阐述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通过上下文克服生词困难,理解语篇意义”;“能通过文章中的线索进行推理”;“能根据上下文猜测不熟悉的语言现象”;等等。因此,词义猜测能力的培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下面本文结合最近几年的高考阅读理解语篇,就如何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正确推断和把握词义的方法与能力,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6.
来到大海边,慢慢地闭上双眼,整个沙滩就只有我一个人了。躺下来,身体被大海与沙滩包围了。放眼而去,一望无际,看不到边缘的蔚蓝色的大海,一次又一次地亲吻着我的脸庞,发出“哗——哗——哗——”的声音,感觉好惬意。海上的“保卫者”海鸥,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好像是一个个士兵在巡逻,它们在自己的家园上空翻飞。  相似文献   

7.
高中新课程计划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的培养目标 ,并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笔者在“电磁感现象”一节教学中尝试了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教学理念 .1 .在“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中 ,一般采用教师讲解加实验演示的教学方法 ,教师活动较多 ,学生主动性活动少 ,不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笔者在这节课中采用学生探究合作教学模式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较高 ,学生主体性活动大增 .实践表明 ,合作探究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2 .笔者在“电磁感应现象”这节教学中 ,采用了合作学习方法 ,具体的做法是 :每四人为一组 ,每组学生可以就课堂的关键问题进行讨论 ,各小组要推选代表汇报小组的探索结论 .这样做 ,真正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培养了学生合作竞争的素质 .下面以“电磁感应现象”合作探究的教学设计来说明合作探究教学的具体做法 ,请同行批评指正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培养实验方法探索的能力 ;2 .通过实验归纳出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 ;3 .运用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解决简单问题 ;4.培养合作...  相似文献   

8.
语文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文教育功能和蕴涵丰厚的艺术魅力是学生精神生活、情感培养和智力发展的动力,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审美教育。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习和发展能力,丰富感情,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实时阅读速度”与“实效阅读速度”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引入“元阅读”模式;注意“阅读疲劳现象”的消除。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培养中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等艺术教育中,由于普遍存在着重“技”轻“文”的现象,忽视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而使得学生创作、表演充满了“匠气”而缺少“灵气”。这与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驰。语文课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意义重大。尤其是古典诗词,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徐懋庸,是三十年代步入左翼文坛之初就享盛名的杂文家。他写过一篇短篇小说,题为《桂英爸》,连载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十五到二十三日的《申报·自由谈》,署名哗子。《桂英爸》出于徐懋庸的手笔,应无可疑。所署哗子,原是他的长女之名。他在《冷却了的悲痛》中说:“哗子生于一九三三年,是我们的第一个孩子。”①这位哗子的出生与他杂文的问世有些关涉。早在写作《桂英爸》的同一年,作者就有这样的自述:  相似文献   

11.
秦庆华 《课外阅读》2011,(3):214-215
在习作教学中,“写不出”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是其原因。农村学生生活天地广阔,教师应帮助学生走进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有话写”;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勤写日记,再加上课堂上的教学指导,让学生“会写话”。  相似文献   

12.
“法蒂玛法则”是学生在化学课程中存在的一种应付性、工具性和应试性的浅层学习现象。学生“法蒂玛法则”的诊断方法有编制相似情境变换习题诊断法、概念图评价测查、两段式诊断测验、“过程—思路”诊断法和SOLO分类评价法五种方法。教师要积极寻找消除“法蒂玛法则”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认知基础,有效地建构概念;开展科学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开展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相似文献   

13.
目前的语文教学还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只重知识传授,不重能力培养;只关心分数高低,不考虑智力开发;只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不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学生中也存在着“高分低能”的现象,只是死学,不会创新。可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生存发展面向未来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去括号法则”是各种版本初中数学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时会经常出现错用法则的现象。通过“去括号法则”和“用乘法分配律取代去括号法则”的应用,可以培养学生全方位考虑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15.
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普通中学教育中普遍存在重“主科”轻“副科”的教学现象,这是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的.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纠正偏科现象,着力培养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兴趣.本文就如何培养农村中学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普璇华 《考试周刊》2009,(18):85-86
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高原期”是指大学生通过英语基础学习和训练后,在语言应用能力方面出现停滞不前现象的阶段。本文通过分析“高原期现象”的特点及其表现和产生的原因,继而提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转变旧有观念,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英语的运用能力;重视学生情感因素,加强师生情感交流的解决策略,旨在改善和消除大学英语学习中的“高原期现象”。  相似文献   

17.
1 我不在家,这里是电话录音,请在“哗”的一声后留下您要说的话,我会尽快联系您……(2分钟后,没有等到“哗”的一声,却等到一句话)……我就不哗,急死你!  相似文献   

18.
数学活动的操作过程常存在一种“眼高手低”的普遍现象,就是我们所说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而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多数学生养成了“会讲不会做”的习惯。可见,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不可或缺的。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动手操作问题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19.
按照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的要求,小学生应当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方法,认识科学的本质,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并且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布置课前调查活动,培养“科学观念与应用”的核心素养;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发言、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式课堂实验,培养“科学方法” “科学探究与交流” “科学思维与创新”的核心素养;联系生活现象处理实际问题,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 “运用科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 “参与公共事务”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一阵“哗——哗——哗——”的响声,风卷着一个白色塑料袋在向前飞跑。突然塑料袋的身体一抖,被挂在了一棵正在午睡的老松树身上。“哎呀,是谁呀?”那棵老松树被惊醒了。塑料袋不好意思地说:“是风大哥把我卷来的。”站在一旁的风大哥听到后,气呼呼地说:“这能怪我吗?你也不想想就乱说别人。”就这样,风、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