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对复合型高级外语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许多高校仍采用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为此,应借鉴美国在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上的成功经验,积极推进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以培养更多复合型高级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逐渐重视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因此面对着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应用型人才也是高校的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工作重点,成为近几年来高校追求的目标。然而,目前大多数的高校并没有成功地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高校也将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逐步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以及教育思维,开展探求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更深层次的教育改革。本文分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阐明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最终提出了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介绍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典型模式的基础上,从"责任共担"视角分析了这些国家的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等主要利益相关者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责任分担情况和成功经验,为我国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可以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4.
张树波 《考试周刊》2014,(30):160-162
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快速,由此产生了巨大的人才需求,然而高校培养出来的电子商务人才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出现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旺而就业率低的现象。本文针对当前电子商务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矛盾,分析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特点,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1-1-3-1"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学科、资源优势,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为社会培养出适销对路的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高校现有招生就业模式的主要问题和服务型教育体系的内涵,从模式的理念、架构和机制策略等方面构建高校招生就业联动模式,试图以社会需求为中心点,构建社会需求与招生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之间的内在关联体系,以招生促培养、培养促就业、以就业促招生,缩小社会需要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之间的差距,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6.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重要方向.高校教学如何借鉴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是我国高校应用型高校应当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提出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高校与社会联系等多个角度进行改变,有效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高亚妮 《英语广场》2016,(12):138-139
随着我国各大高校持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实施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导向的教育模式。本文以现阶段就业导向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向为例,对就业导向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得出,要及时对高校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要建立以就业导向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提高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8.
谷伟 《林区教学》2014,(12):6-7
鉴于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矛盾和本科院校的就业问题,提出一种"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高校教学、企业合作和学生就业的预就业过程,培养应用型人才。"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促进高校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为学生就业铺设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9.
美国是世界上最重视拉美研究的国家,在培养拉美学人才方面也首屈一指。经过多年发展,美国高校形成了完善的拉美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文章考察了美国拉美学本科生人才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总结了美国拉美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点,以期为中国高校开展类似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等教育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呈现出高猛的势头,我国各个高校的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和办学规格都极具个性和特色,并且其人才培养模式也更加多元。日益激烈的市场人才竞争导致企业对毕业生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当前就业形势异常严峻。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适应了时代不断向前发展的要求,也满足了高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坚定和实行就业导向的思想,意味着在教育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对职业岗位和教育主体的未来社会角色的观照,这一培养模式的核心在于要切合实际需求、创新设计发展规律,设计完善的学习架构和课程体系,引领、实施与保障相关制度,在学习全程紧抓课堂教学这一主要渠道,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探索课外活动的次要渠道,培养学生相关的就业能力;发掘校外实习这一第三渠道,全面塑造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文章主要从当代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误区出发,浅析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关定位和培养目标,进行相关的模式和制度设计,以期构建完善的高校教育体系,培养适应未来职业要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研究生就业制度改革也在不断深化。研究生的就业直接反映了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近几年研究生的就业现状反映出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规格、层次、类型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暴露出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由于仍沿用单一的培养目标和统一的培养模式,因而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多种类型、多种规格人才的问题。笔者从分析研究生就业现状入手,就高校如何面向社会需求培养研究生发表浅见。一、宽D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近年来研究生的就业情况是:(1)随着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战略思想的确立,社会越来越需要知识…  相似文献   

12.
姚彤 《教育教学论坛》2014,(23):162-163
通过对美国图书馆人力资源培养模式的研究、对我国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高校图书馆进行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的阐述,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只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有前瞻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使高校图书馆培养出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对多学科跨专业知识人才的大量需求,致使各国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加速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这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尽管各国国情不同,但人才培养的共同趋势,是我们在构建复合型人才模式中必须要学习的。本文针对我国高校本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借鉴国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对高校实施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方案,对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向多适应性与多样化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美国社区学院在过去的几十年为美国培养出了大量的实用性人才,得到美国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层次和它们相近,但在近年大学扩招的背景之下没有体现自身优势和特色,毕业生的就业份额遭遇挤压.本文重点介绍美国社区学院的办学现状和人才培养模式,希望能为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改革提供一些线索和思路,有效推进我国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世界各国一直都非常重视培养创新型人才,美国高校主要重视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但注重实现学术性目标,而且也注重实现应用型目标,并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摸索阶段,全面了解和研究美国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理念,对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分析了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并提出高校应以就业为导向,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策略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分析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课程教学的特点,通过对美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监督体系进行系统比较的基础上,剖析了美国人才培养体系的特色和相互差异,最后借鉴美国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的成功经验,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发生了几次大的变化:分配就业、择业就业和创业就业.就业模式的变化引发了高校人才培养观的变化,人才培养在不断地适应着就业的变化.从着眼于适应变化的时代出发,高校的人才培养必须超越分配就业或择业就业的需要,实施创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思维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也是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培养园艺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园艺专业高技术人才,校地合作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有效教育形式,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本论文分析了园艺专业人才校地合作培养模式的重要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及提出了园艺专业人才三种培养模式: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背景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引厂入校"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形成机制及现实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竞争机制的不完善,我国就业市场供需出现了失衡,大学生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建设已成为高校的一种共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适应就业市场的综合能力,包括就业社会心理适应力、自主就业的能动力,以及职业发展的潜力等方面,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形成是主体与高校、社会人才培养要素之间互动选择的结果。一方面,高校要通过机制创新来克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另一方面,高校内部组织要为培养个性化毕业生人才提供平台。可以说,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高校人才培养制度支撑和组织承载的综合体现。因此,组织设计和制度安排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形成的关键,现实地看,互动共进模式则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形成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