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柏光 《收藏界》2011,(1):80-80
2009年3月的第一个星期六,笔者在沈阳鲁园古玩市场购得一枚"圣宋通宝"篆书背横写"当五"钱。当时只是感觉此钱很少见,而且这枚钱币的篆书字体十分美观大方,看着令人视觉很舒适。  相似文献   

2.
李兆民 《收藏》2006,(12):107-107
“顺天易得,得壹难求。” 我在初涉钱币收藏时,就从老一辈钱币收藏家那里知晓“得壹元宝”钱较难寻觅。当时由于工薪收入不宽余等原因,我将收藏定位于中档钱币,“得壹元宝”钱自然被列入重点寻觅对象。  相似文献   

3.
董大勇 《收藏界》2010,(12):76-77
说起古钱价格,我想起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我的老同学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保管部主任李域铮借给我一本很难见到的书——《历代古钱图说》。此书解放前曾是我父亲常放在手边的书,"文革"浩劫遭焚,老李借给我的是台湾影印的,书皮上是红色隶书(大陆在其后数年也开始大量印行),书中的标价,普品多以角为单位,中档品才值数元,高档钱币方达到数十元至百元上下。  相似文献   

4.
董大勇 《收藏界》2011,(7):75-75
前些天,一位搞金融投资的朋友,在电话中问我:"听说古钱币的价格一直在上涨,有的翻了几十番,您看这种势头能否再持续五年或更长时间?有人准备贷款投资整合钱币市场,想从管理中获效益,你看有无把握?"  相似文献   

5.
收藏市场上,钱币收藏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发行的货币,包括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四个时期,因为都是红色政权发行的钱币,统称为"红色货币"。今年是建党90周年,"红色货币"收藏正热门。  相似文献   

6.
古钱币微拍,大多体现了各种钱币拍品的当下市场价格与行情变化。本刊以华夏古泉网陕西分站水泉院的拍卖为例,一则体现拍品的质量和保真度;二则体现短周期内钱币市场的实际状态。敬请广大泉友留意。  相似文献   

7.
朱有仪 《收藏》2013,(10):98-103
戴志强,1944年出生于上海钱币世家,自幼随其父、民国钱币收藏大家戴葆庭出入上海古玩市场,同时参加上海泉币学社例会,结交泉家、鸿儒。1966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学生时代他曾不畏名家旧说,在"漳州军饷"银币铸造年代上与郭沫若先生大胆一辩。参加工作后他先后任河南省安阳博物馆副馆长、安阳市文化局副局长,中国钱币学会秘书长,《中国钱币》杂志副主编、主编,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处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发行司副司长,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等职,凭借自身渊博的学识,多次为国家发现、挽回多件重要文物,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8.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整个钱币市场处于较低迷的状态,一些近年来发行的流通纪念币和金银纪念币及第三、第四版人民币价格都下跌了不少。但是我国的一些早中期钱币,比如古钱币、老银元、第一和第二版人民币等板块中的优质品种  相似文献   

9.
袁水清 《收藏》2012,(21):140-142
中国收藏爱好者对外国钱币的集藏往往望而却步,概因外国钱币文字识读不易、获取渠道狭窄、转让交易不便、缺乏市场参考行情等。然而,近十余年来,由于世界各国收藏群体逐步扩大,受金银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经典品种价格的引领,外国钱币的艺术魅力又  相似文献   

10.
黄正 《收藏界》2011,(1):70-70
近日,在贵刊今年第9期"老董观泉"栏目中看到成春到先生介绍的一枚"忠义勇烈"钱币,恰巧早年我也收藏到此枚钱币,和刊上图片相对照,发现无论从钱币大小和钱文风骨,都是一模一样的,应是同时期同批同模铸造的铜钱。  相似文献   

11.
读者来信     
三贝 《收藏界》2011,(3):78-78
读过2010年10期老董泉苑《"崇宁通宝"的稀世珍品》一文后,使我想起泉友曾在四川钱币市场买的一枚类似钱,名曰"崇德通宝"。在征得泉友的同意下,把该钱照片一组发给"老董泉苑",并谈点对此类钱的个人看法:一、这类钱通体锈色浮浅,没有千年古泉真锈感觉  相似文献   

12.
钟成华 《收藏》2011,(7):108-109
第二套人民币中"壹分、贰分、伍分"纸币,是在1955年3月1日发行流通,钱币收藏爱好者称之为"八分票"。当时物价低廉,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纸分币的频率极高,因而发行数量较大。后来为了延长分币使用寿命,降低印制成本,于1957年12月1日发行铝镁合金分币取代纸分币。  相似文献   

13.
钱币魔术的表演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清末唐芸洲所著《鹅幻汇编》中就有《单解金钱》、《双解金钱》、《七星聚会》、《金钱入木》、《八仙过海》、《隔掌过钱》等许多钱币节目的原理记载。传统的钱币魔术多属"手彩门",钱币本身没有机关,全凭手的灵巧和演员的表演,而现代的钱币魔术中出现了许多精工细作的道具币,如"套壳币"、"蝴蝶币"、  相似文献   

14.
王蔚华 《收藏》2013,(8):122-124
托帕石的旷物名称为黄玉或黄晶,英文名称为Topaz,是市场上常见的中档宝石。其名称来源有两种说法:一是由希腊文"Topazios"演变而来的,原指红海中一个称"托帕兹"的小岛上盛产的黄色的橄榄石,当地人误称其为黄宝石;另一种说法认为是由梵文"Topas"衍生而来,意即"火"。1737年一个名叫亨克尔的人用"Topaz"一名描述德国盛产的黄宝石。  相似文献   

15.
黄正明 《收藏界》2010,(9):76-76
不久前,我集到一枚"第一重四两"秦权钱,对照1940年丁福保编的《历代古钱图说》相关说明和拓图,钱币大小、钱文风骨完全相同。丁氏定为秦初权钱,珍贵无定价。以前我看到有报刊杂志对此类钱币的报道,仅对"第五重四两"、"第九重四两"、"第十七重四两"有报道,  相似文献   

16.
宽永通宝钱     
魏咏柏 《收藏》2018,(6):105-105
一枚宽永通宝钱(见图),直径约28毫米,厚约1毫米,重约5.2克,正面为"宽永通宝"四字,背上为一"文"字、方孔。据史载,宽永通宝是日本历史上铸量最大、铸期最长、版别最多的一种钱币,同时也是流入我国数量最多的外国钱币之一。它始铸于日本第108代后水尾天皇宽永三年(1626年),后累朝鼓铸。当时日本各地的钱炉均有铸造,至明治初年还在使用,前后流通长达240余年,后因德川幕府灭亡而废止。宽永通宝品类颇繁,不下千余种,而且数量极大。除了光背,另背有文字、星点、纪年、纪数、纪地及波纹(当四钱)等。  相似文献   

17.
袁水清 《收藏》2012,(11):72-74
中国收藏爱好者对外国钱币的集藏往往望而却步,概因外国钱币文字识读不易、获取渠道狭窄、转让交易不便、缺乏市场参考行情等。然而,近十余年来,由于世界各国收藏群体逐步扩大,受金银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经典品种价格的引领,  相似文献   

18.
吴伟忠 《收藏界》2013,(3):83-86
最近两三年以来,钱币市场里“袁大头”、“小头”、船洋等低档老银币板块涨势喜人,几乎绝大部分低价银币价格都翻了一倍以上,尤其是一些比较珍稀的高端老银币,更是受到了投资者的大肆追捧,拍卖价格屡创新高。  相似文献   

19.
王栋梁 《收藏界》2010,(5):86-87
"一刀平五千"也称为"金错刀",是我国最早使用,而且也是惟一用错金工艺制成的钱币。由于它制作精美、造型奇特,且存世稀少,故为钱币收藏者所珍爱。历代文人雅士如张衡、韩愈、钱昭度等,留下了"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尔持金错刀,不入鹅眼贯"、"荷挥万朵玉如意,蝉弄一声金错刀"等诗词。  相似文献   

20.
高宇翔 《收藏界》2012,(1):125-126
认识我的人大多都知道,我喜欢收藏古钱币。同学、朋友常会问我:"什么原因让你喜欢上古钱币收藏?"我总是告诉他们:"只因为我的历史老师的一句话。"2002年,我在乌市十三中学上初二,记得有一天在历史课上,老师介绍近代史的相关知识时提到银元"袁大头",并顺便说了一句:"这种钱在华凌市场有卖的,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