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峰 《视听界》2004,(2):32-34
电视是20世纪人类一项了不起的科技发明。有了它, 信息和知识的传播速度加快,文化娱乐内容丰盈,人们的精神生活富足起来。但是,人们一方面享受电视,离不开电视,一方面又憎恨电视。据《环球时报》报道,2003年12月12日,意大利发起了至少有40万人参加的“不看电视运动”。发起者称,电视垃圾使人们疏远了传统文化,人们应当去剧院和博物馆,而不是每天在电视机前浪费4个半小时。又据美联社2月2日报道(见2004年2月6日《参考消息》)纽约州库珀斯敦的16所幼儿园开展了一次少看电视的活动”,“孩子们会因不看电视而受到鼓励”,有调查认为此举“可以(让孩子)从幼年开始改掉这种(看电视)习惯”。另据台湾媒体观察教育基金会称,也将在2004年早些时候发起“关机日”活动,让民众走出客厅,享受一天无  相似文献   

2.
随着奥运会一天天临近,各媒体的奥运会赛事报道正在整装待发。奥运会赛事报道对媒体和记者有哪些要求,奥运会媒体运行的整体情况,媒体如何在赛事报道中展示自己的实力,记者如何处理与体育界的关系.以及平面媒体、电视媒体、新媒体在赛事报道中将如何施展拳脚,这些都成为媒体记者、编辑们急于掌握的信息。为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聘请国际奥委会、中国奥委会、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的相关负责人,以及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体育报》的资深体育记者,分批对中央台的编辑记者进行培训讲座。从本期起,中国广播杂志与中央台人事办公室联合开辟“奥运空间”专栏,刊栽培训讲座的内容摘要,以飨读者。同时,本栏目还将刊登有关奥运会报道的其他内容。  相似文献   

3.
2004年陕西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收视率比较高的有两部,一部是《中国式离婚》,另一部是《母亲》。前者由目前我国当红的一流影视明星演绎,在当时被报纸、电视等媒体争相炒作得沸沸扬扬。此剧在西安播出后,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而后者,既没当红的一流明星大腕,也无众多媒体的争相炒作,在不被媒体关注的情况下收视率却节节攀升,创下了和前者相同的收视率。在电视观众逐年流失,电视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电视剧《母亲》为什么也会获得较多的收视率?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思考之一:娱乐需求有差异。人需要娱乐,但不同阶层的人群对娱乐内容的需…  相似文献   

4.
《青年记者》2006,(17):65-67
毫无疑问,默多克是一位出色的“媒体精英”。当他的新闻集团与NBC、CBS、维亚康姆等媒体巨头一样,日子一天比一天不好过时,这位总是领先于时代的后现代主义者又想到了什么?——《MySpace:默多克的新“天空”》正如网上内容有别于电视内容一样,人们也期望以视频为基础的网络广告有所不同。这给广告商带来了挑战,也是机遇《。互联网广告不再是儿戏》,广告商们必须行动起来了。  相似文献   

5.
略谈电视“深度报道”节目刘刚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为代表的电视深度报道节目,近年来异军突起,深受观众欢迎。目前,各地电视台争相开办此类节目已蔚然成风。我们南京电视台开办此类节目时间较早,从几年来的实践看,此类节目的开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  相似文献   

6.
体育新闻以其大众性、娱乐性、情感性以及全球性的特点,成为众多媒体追逐报道的领域。而电视媒体以其集图像、声音、文字、音响等多种符号形式于一体,动感、感染力强等优势,是体育传播尤其是奥运会等重大赛事传播的主力媒介。由于中西传媒体制、受众观念、媒体实力等方面的差别,造成中西方电视媒体在体育赛事方面也存在诸多差异。本文以中国中央电视台、NBC的北京奥运赛事报道的差异为例,从报道理念、报道角度、报道内容等方面对中西电视媒体体育赛事报道差异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1990年4月,随着《正大综艺》在中央电视台开播, 主持人杨澜、姜昆的“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顿时通过电视传媒成为家喻户晓的流行语,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也开始走向普通百姓生活。进入21世纪,娱乐节目已经经历了数次形态和内容的变迁,《正大综艺》早已风光不在,《梦想剧场》、《非常6+1》逐渐占据娱乐节目鳌头,“全民娱乐”,“全民作秀”已经成为当今电视媒体追逐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张子龙  杨实 《新闻知识》2002,(11):36-38
近年来,媒体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媒体逐步走向市场,竞争日趋剧烈。众媒体争相做起了“名人菜”,尤其对影视圈、体育界人气较旺的名人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这从一个角度体现了当今媒体在内容上的多样化。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众多媒体的“争相关注”下,名人的“隐私报道”已呈泛滥之势。媒体该如何正确地对待名人“隐私报道”,成为应慎重思考的一个新问题。  相似文献   

9.
许鑫 《青年记者》2007,(2):50-51
围绕06世界杯的64场赛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展开了大容量、立体化的报道。报纸如何报道才能扬长避短?笔者选择《南方都市报》6月10日至7月11日的《世界杯特刊》作为分析对象,大体上可以反映纸媒在重大赛事报道中的一般做法和策略。《南方都市报》从6月10日起,每天均出版《世界杯特刊》(以下简称《特刊》),篇幅达8-16个版面,按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分成“立场”、“战报”、“专题”、“纵深”、“前线”、“预测”、“传媒”等专栏,充分发挥纸质媒体的特点,从多方面把握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将报道的范围、领域从比赛本身向相关事件延伸,从…  相似文献   

10.
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是哈尔滨市举办的首个世界综合性体育赛事.这也是此项赛事首次走进中国。虽然从规模、人数、档次上都无法与奥运盛会相提并论,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电视媒体对这项赛事的关注、报道来看却丝毫没有逊色。各家电视媒体在互相比拼、短兵相接中各显神通.以各具特色的报道内容和形式为大冬会增色添彩。  相似文献   

11.
如今,你打开电视看新闻,无论是中央台,省台,还是地方台,尽管各自内容不一样,但有一句话全同一个样,那就是“请看报道”。“请看报道”这句话听了好几年了,但是现在觉得越听越别扭,于是想说“请看报道”不说行不 ?  “请看报道”实际最早在浙江台的新闻联播里有,其他台谁也没说,那时倒也没觉怎样。自从中央台《新闻联播》说了一声“请看报道”后,一夜之间好像中央台下命令了似的,全国各地异口同声都来了个“请看报道”。大家都说,就让人感觉有些滥。   “请看报道”乍听起来似乎是电视台对观众的一种客气,一种尊重,但现…  相似文献   

12.
《从德国世界杯报道的进步看中国电视媒体》一文,通过对中国电视媒体2006年德国世界杯报道的分析,对中国电视媒体报道世界杯的特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报道提供了许多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电视媒体促进了体育的全球化,拓展了体育文化。也为体育提供了现代化的传播方式.丰富了报道手段.全球的传播效果使电视在体育赛事报道中显示出强势地位。但同时.电视媒体工作者应利用提高赛事报道和转播水平.引入竞争机制.增加赛事资源,加强体育产业化和国际化意识等手段全面提高电视媒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温朝林 《今传媒》2009,(9):76-78
电视媒体促进了体育的全球化,拓展了体育文化.也为体育提供了现代化的传播方式,丰富了报道手段.全球的传播效果使电视在体育赛事报道显示出强势地位.但同时,电视媒体工作者应利用提高赛事报道和转播水平,引入竞争机制,增加赛事资源.加强体育产业化和国际化意识等手段全面提高电视媒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新闻实践》2011,(9):78-78
《中国新闻出版报》8月5日报道,江苏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公司自主研发的三网融合业务“云媒体电视”8月1日在南京上线。这项成果将使传统的“看电视”,升级为包括网上冲浪、电视读报、在线游戏、视频通话等多功能的“用电视”,让现代高科技更多地惠及百姓。  相似文献   

16.
特约专稿     
中国电视近年来可谓“异彩纷呈迷人眼”,对此,如何看?时统宇先生在《中国电视的三大看点及其对民生新闻的启示》一文中作了犀利的剖析,有批评、忠告,也有建议。如果再胡闹下去,“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就有可能毁在当代中国电视人手里。”这是危言耸听吗?应该不是。内参,是中国特色比较浓的“媒体”。相对于“大众媒体”,内参是“小众化”的,是更便捷畅通的信息通道,也是受干扰较少的舆论监督的利器。办好内参并不容易,李壮利先生在《突出内部特色提高参谋水平》一文中,对办好内参应注意的重点问题、应处理好的三个关系作了阐析,对内参工作很有…  相似文献   

17.
3月21日《中华新闻报》和4月3日《中国新闻出版报》均报道了“第五媒体”开通,报道中称数据广播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阅后,笔者颇有疑问,何也? 据周小普著的《广播新闻与音响报道》(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18.
外交档案开放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华 《中国档案》2004,(4):19-19
2004年1月18日,外交部网站上发布了一条消息:“外交档案正式对外开放”。几天之内,学者、官员、记者和普通公民纷纷向档案馆提出利用申请,各种媒体也争相报道。档案顿成媒体上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19.
本刊荐言     
单文婷 《视听界》2010,(4):18-18
新世纪又一个十年里,我们所熟知的媒体格局也许将天翻地覆。美国《时代》周刊预测下个十年的十大思想,其中有一条是“电视拯救世界”:电视仍然是我们身边最有影响力的媒体,电视革命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而且,移动电视、摄像机和网络让电视的传播渠道和节目内容更加民主。  相似文献   

20.
如今,你打开电视看新闻,无论是中央台,省台,还是地方台,尽管各自内容不一样,但有一句话全国一个样,那就是“请看报道”。“请看报道”这句话听了好几年了,但是现在觉得越听越别扭,于是想说“请看报道,不说行不? “请看报道”实际最早在浙江台的新闻联播里,其它台谁也没说,那时倒也没觉怎样。自从中央台《新闻联播》说了一声“请看报道”后,一夜之间好像中央台下命令了似的,全国各地异口同声都来了个“请看报道”。大家都说,就让人感觉有些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