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摄影记者是用视觉形象来报道新闻的,一幅新闻照片绝不是简单的对事件的记录,而是由记者通过照相机用现实中的形象组织而成的一个信息传播媒体。事实上,任何一幅新闻照片,都离不开记者对形象的选择、提炼和抽象的思维活动,它与摄影记者的视觉思维有很大关系。正因为如此,作为摄影记者必须了解视觉思维的规律和视觉的形式特征。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你对视觉形式的追求,总是伴随着整个摄影采访过程之中。有些新闻摄影记者不了解视觉思维的基本规律,更忌讳谈形式。他们认为,摄影是科学技术,一按快门就能完成任务,新闻现场那么纷乱,瞬息万变,那有什么形式可言。然而,新闻摄  相似文献   

2.
借助文字强化形象优势新闻摄影的优势是形象,但任何形象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新闻摄影的“局限”也是新闻形象自身的弱点所必然。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摄影运用形象“说话”、独立报道新闻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形象性再强的图片新闻,也离不开文字说明交代它的诸要素。不认识这一点,过份强调形象的独立性是不现实的。事实上设有一个摄影记者是完全依赖形象而不借助文字就能报道新闻的;只是因为他们是摄影记者,是以画面形象为主报道新闻的,文字在他们手中处于从属的地位。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形象自身就“立”不起来,也不可能有新闻形象的相对独立性。因而文字说明对于新闻摄影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3.
摄影记者光会照相是不够的,一个摄影记者如果光会使用照相机而不会用笔写报道,那么他不是一个合格的记者。摄影记者既要有娴熟的摄影技术,又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既能拍摄出生动的新闻图片,又能用笔写出形象、准确、有深度的文字报道,两种手法相互配合,才能把党交给我们的新]司宣传工作,做得更生动、更形象、更全面。一、摄影记者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善于两条腿走路。摄影是摄影记者报道新闻的主要手段,但不是报道新闻的唯一手段。以去年的抗洪斗争为例,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贺延光当时身在抗洪前线,当他听说九江决D的消息后,立…  相似文献   

4.
当摄影记者,搞新闻摄影,如果不理解新闻,也就不可能深刻理解新闻摄影。这样,就不知背着照相机干什么,也就很难搞好摄影工作。现在,有没有摄影记者不知道什么是新闻呢?我不敢说很多,但也不敢说没有。至于没有很好地思考这个问题的人,却还不少。事实上新闻摄影不真,不新,不活等等问题的存在,同一些同志不懂什么是新闻不无联系。所以,当好摄影记者首先要认识新闻。一、理解新闻“唯物论者认为,新闻的本源乃是物质  相似文献   

5.
一位老新闻摄影家,在谈到新闻抓拍技巧时,打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比方:“新闻摄影记者外出带不带相机呢?这就如同青年夫妻抱孩子外出带尿布一样,你准备了尿布,可能一路上都用不着;假如你不带尿布,那小孩就非尿裤不可。”  相似文献   

6.
摄影记者怎样运用具有可视性的形象语言报道有关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成绩、问题、新人新事等,拍出富有地域特色的新闻照片,是值得探索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各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当然结合各自的区域优势、资源优势形成独特的经济结构,那么,这些民族地区的人口因素、社会生产方式、经济政策、经济社会发展诸方面的特征就会富有各自的民族、区域特色。新时期新闻摄影记者只有深入生活,才能抓拍这些富有地域特色的精彩瞬间,报道成就,再现建设者的风采。 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浓郁的现场感、人物的真情实感、构成画面内容的视觉冲击力,这就是新闻照片的特色。近年  相似文献   

7.
新闻摄影采访是摄影记者获得图片新闻的主要途径,它在整个摄影报道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摄影报道成败和质量高低的决定性环节。但是由于新闻摄影的报道对象(具有形象价值的新闻事实)、传播形态(附有少量文字说明的照片形式)、传播性质(视觉新闻)、技术手段(拍照)等的特殊性,就使它的采访具有不完全等同于文字新闻采访的特点。一、新闻摄影采访的形象积累所谓记者的积累就是采访前的准备活动,而摄影记者的积累与文字记者的积累相比,多了一项就是形象积累。因为新闻图片的社会效果是靠形象好坏来衡量的,如若形象不能在感官上或心理…  相似文献   

8.
摄影记者要做有心人——这是20多年前老摄影记者袁苓对我说过的一句话。20多年后的今天,回头看看摄影界同行所取得的成就,想想自己所走过的路,更加感到这句话含意之深,作用之大。摄影报道是形象的报道,活的形象是经常变化的,有的画面稍纵即逝,如果不留心拍摄下来,就将成为历史的遗憾。强调摄影记者要做有心人,最简单的道理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9.
在摄影报道中曾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摄影记者口述所采访的新闻事件时,将当时的场景、画面及发生发展过程描述得十分感人,但观其所拍摄的图片,却远不及口头描述的那么生动。究其原因,主要是摄影记者观察和捕捉瞬间形象的功夫不够,拍摄的新闻图片缺乏较强的形象表现力。主要用图片形象而非用文字语言报道新闻事件,这是摄影记者与文字记者的重要区别之一,也是摄影记者独特的工作方式。因此,能否运用照相机新闻事件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当我们在不断地寻找结构新闻摄影画面的各种构成新闻的叙事点时,一定会渗透摄影记者自身的价值判断。这种价值判断的含义有三层:①摄影记者所提供的新闻形象被读者所认知及渴求程度;②新闻事件本身与读者的接近程度;③新闻事件本身是否宜于形象表现。新闻图片的表现形式是摄影记者提供给读者的唯一的感性现实,在融人摄影记者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因素的同时,传递给读者一定量的信息。在拍摄现场,摄影记者首先面临的是形象选择。在照片的后期制作过程中,摄影记者再次进行选择的同时,加进了自己的价值判断。一张新闻照片从拍摄到见报,是一个由  相似文献   

11.
瞬间意识是新闻摄影记者拍好新闻照片的一个重要条件。从一定的意义上说,一张新闻摄影作品的优劣,取决于摄影记者瞬间意识的强弱。一个新闻摄影记者,不是毫无头脑的实录者,更不是机械拍摄的机器人,而是有敏锐头脑,能真实、典型、生动地记录瞬间形象的新闻摄影家。瞬间意识的概念所谓瞬间意识,就是记者对于正在发生、发展的客观事物的某一状态或特征的迅速反映。在新闻  相似文献   

12.
确立摄影记者工作思路 摄影记者与文字记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的新闻现场采编合一性。现代报纸要求摄影记者理论准备、思维能力提高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对于摄影技术的认识和把握。就整体而言,理论准备多厚实,拍出来的作品水平就有多高。这理论并非仅指新闻摄影理论。为什么在同样的场合,不同的摄影记者抓到的瞬间、场景相差很大?这里有机遇问题、时间问题,更重要的是在于其对瞬间思维  相似文献   

13.
刘萍  占莉芳 《新闻界》2006,(6):134-134
人物新闻摄影是以人物为主体的新闻摄影,用富有表现力、吸引力、感染力的画面形象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命运和精神面貌,揭示人与社会的主题。人物新闻摄影要求摄影记者在对人物和新闻事件发展过程进行合理的分析、判断、思考的基础上,在不干涉被摄对象的条件下,从无数个瞬间中抓住一个最能表现人物性格情感的刹那间,拍出最具有丰富内涵和强烈视觉效果的域面形象。  相似文献   

14.
对于典型瞬间,摄影记者应该具有特殊的敏感性。因为,有典型意义的瞬间形象是稍纵即逝的,容不得半点犹豫。也就是说,当典型瞬间出现时,如果你具备特殊的敏感性,就会立刻传到你那按快门的手指,咔嚓一下,将典型瞬间摄入镜头。这样就能够使凝固下来的人物神态和场景保持鲜活的“自然状态”。那么一个体育摄影记者,进入运动会体育比赛现场或面对拍摄对象时。怎样才能运用照相机快门启闭的瞬间,敏捷自如地捕捉体育活动中理想境界的典型瞬间呢?  相似文献   

15.
王成钢 《新闻前哨》2006,(10):79-80
“影像评点”促使摄影记者重新调整了思维模式。过去摄影记者大都习惯于就事“拍”事。而增加了评点,记者就要了解评点的对象、行业的背景知识,不然就无法开口。这就要求记者从大量的材料中找出评点话题,并结合视觉形象,拍完后还得考虑如何点评、如何深化主题?这样的复杂过程对摄影记者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一幅优秀的新闻照片,抓拍的典型瞬间的画面,能唤起读者心中的辇成.激托情感的共鸣,其中涉及的不仅仅是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问题,而且涉及摄影记者的情感或思想问题。注重“情感”的表现,力求在新闻事件中捕捉生动感人的瞬间形象,增强新闻照片的形象感染力,已成为摄影记者努力探索与追求的目标。优秀新闻摄影作品的产生,有赖于摄影记者高度的新闻敏感,不畏艰难险阻的拼搏精神以及独特的表现方法。而要具备这些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摄影记者是否具备高度的职业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图不惊人死不休”的敬业精神。这些因素构成了…  相似文献   

17.
拍摄好领导人的形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专门从事拍摄领导人活动的摄影记者,用照相机展示好领导人的形象,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任务,是讲政治、讲党性的具体体现。我从1993年《解放军报》成立“军委报道组”以来,主要从事拍摄江主席等军委领导活动的照片以及采访国家的一些重大活动。采访这些活动,要求高、难度大,压力也就大,酸、甜、苦、辣都有。当然,时间长了,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体会。一、对于领导人的活动要事先想得很细,做到心中有数。领导人今天的活动是接见治谈或是参加大型活动,摄影记者应该事先很好地想一想,可能发生什…  相似文献   

18.
肩负反映现实、记录历史重任的新闻摄影,走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新闻摄影要担负起形象地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重任,新闻摄影记者,必须努力赶上时代步伐,具体说,必须有政治意识、中心意识和精品意识才行。 一 新闻摄影作为党的宣传手段和新闻舆论工具,是依托形象化来反映政治的。江泽民总书记要求新闻工作者要讲政治,这是新时期党的新闻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对新闻工作者高标准的政治要求。摄影记者讲政治,就是要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把政治渗透到不断探索新闻摄影规律和不断改变思维模式之中,才能够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中去发现新闻,拍摄具有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新闻照片。 摄影记者讲政治,要有政治洞察力,有了这种洞察力,在采访中才能鉴别出哪些题材应重点拍,哪些题材应快拍。摄影记者讲政治,就是要把自己培养成政治敏感性强的人,不做那种人云亦云的摄影记者,而要把当前的政治与我们形象报道的内容结合起来的摄影记者。要满腔热情地把镜头对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只有摄影记者有较高的政治素质,用政治家的头脑去思考,用政治家的眼光去观察,才能准确地把握全党全国工作的大方向,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拍摄出具有新闻价值的照片。  相似文献   

19.
几乎所有的摄影记者都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如何使自己不成为侵权被告,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懂得维护自己的肖像权。不过,近几年的肖像侵权诉讼案大多集中在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广告中。因此,在摄影记者的采访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只要摄影记者拍摄的人物不是用于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广告中的产品宣传,只要不是歪曲、贬损被采访人物的形象,只要不涉及和暴露被摄人物的隐私,报道中只要不涉及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形象或进行了一些遮挡眼睛的技术处理,那么,摄影记者拍摄的人物照片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在公众媒体上使用。 然而,这种共识已被一桩侵害肖像权的诉讼案打破了。1999年9月20日,《中国人口报》在第四版刊登一篇题为《幸福的晚年需要口腔健康》的文章中配发一幅老人的照片,该照片是作者王希宝在1993年偶遇九旬老人周  相似文献   

20.
形象 ,是一个事物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一种印象。它既包括事物外在面貌 ,也更决定于该事物的内涵。播出资料库是中央电视台的窗口之一 ,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 ,要靠全体人员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要靠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要靠开创性的工作和精深的专业技能 ,更要靠由整个软硬件所构成的总体工作平台的内涵。努力塑造播出资料库整体形象 ,充分发挥播出资料库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 ,一直是我们的共同心愿。一个国家电视台的基本形象是建立在丰富的资料基础上的。没有丰富的录像资料 ,不管其建筑如何宏伟 ,设施如何现代 ,是不可能有“形象”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