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手机给孩子带来的利与弊,和家长配合,化堵为疏,教育学生规范使用手机,了解手机的学习功能,借助手机学语文,强化手机实用功能,利用手机勤练习,让手机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有力助手。  相似文献   

2.
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通过手机可以看电影、看新闻、聊天、玩游戏等,手机几乎无所不能,因此现在人们对手机越来越依赖。于是,人们走路玩手机,吃饭玩手机,睡觉玩手机,坐车玩手机,更有甚者开车也在玩手机……人们在享受手机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工作与生活似乎也被手机“绑架”了。同样,被“绑架”的还有我们的学生。学校将手机视为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毒品”,而我们的学生却视之如“宝贝”。那么,中学生到底应不应该使用手机?在手机与人们的生活日益紧密融合的当下,学生们又应该怎样  相似文献   

3.
手机沉迷是当今社会一个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世界性难题。未成年人手机沉迷表现出手机游戏成瘾、手机视频迷恋、手机社交依赖和手机学习异化等多重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长时间沉迷手机不利于未成年人身体健康发展,导致身体机能下降;过度化沉迷手机不利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发展,诱发心理疾病;捷径化使用手机影响未成年人的学习能力与积极学习体验,弱化学习力;无序性沉迷手机增加未成年人接触不良信息与不良人群的机会,引发失范行为。为更好地防控未成年人手机沉迷,需要从严控未成年人手机“触网”的年龄、空间和时间红线入手,保障未成年人手机使用时长合理化,推进未成年人手机接收内容分类化,指导未成年人手机“触网”行为适度化。通过合理有效的教育干预,引导未成年人理性使用手机,防止未成年人成为“被手机耽误的一代”。  相似文献   

4.
一鸣 《成才之路》2011,(23):99-I0016
2020年时手机什么样?在不久前举行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技术人员已经描绘出了手机行业在未来10年的发展。那时候的手机,可能像纸一样薄;手机的屏幕可以拉扯和折叠,手机因此可以变成一块电子写字板;手机里的微型感应器可以感应各种情况,包括手机主人的情绪、天气情况、所在位置,等等。业内人士一致认为,手机将不再是单纯的机器,而将成为人类的伴侣和朋友。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技术主管多诺万说:"未来的手机能知道我们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许多人遇到手机没有电时,因怕耽误电话的打入,经常开着手机充电。如果在开机充电时,不进行任何的手机操作是不会影响手机寿命的。手机在充电时,若是接打电话、发短信、上网下载彩铃、彩信或玩游戏,则会对手机、人和电池造成伤害。专家提醒:手机充电时不要使用。  相似文献   

6.
璩艳霞 《教师》2012,(2):16-16
手机是生活中常用的工具,中学生佩带手机日趋增多,中学生使用手机情况堪忧,通过分析其利弊,了解到中学生佩带手机弊大于利,需要引导其正确地使用手机。  相似文献   

7.
陈勤锋 《考试周刊》2015,(30):145-146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向手机终端延伸及4G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手机网络快速形成,改变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手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大学生作为手机普及率高、手机网络使用频繁的重要群体,其价值观、行为深受手机网络环境的影响。因此,了解和分析大学生手机网络环境现状,不断改善大学生手机网络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校、教师一般采取没收学生手机的办法来加强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的管理,这引发了很多问题。认为学生在校园内携带和使用手机不具有正当性;学校没收学生手机没有违反民法和教育法律,没有侵犯学生的通讯自由权;学校没收的学生手机属于临时占有,没有最终处置权。建议学校制定学生手机管理规定,与家长签订手机管理协议;教师以身作则,不在学生面前使用手机;学校没收学生手机后,应当着学生面将手机封存,避免学生个人信息的泄露,并妥善保管,及时返还。  相似文献   

9.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10):144-147
为提供更好的手机信息安全保护,提出了一种基于个人习惯的敲击节奏手机解锁方法。利用手机的内置器件采集用户数据,并对用户敲击手机触摸屏的节奏进行数据处理,再通过FUZZY ARTMAP算法进行快速学习,决策手机的解锁行为。该方法不需要特殊的硬件设备,仅基于Android手机平台和Java语言,实现了手机身份解锁认证,实验结果证明了基于FUZZY ARTMAP算法的手机解锁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手机的普及推动了移动学习的快速发展,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成为一种高效可行的学习模式。通过对基于手机移动的学习定义和内涵剖析,结合远程开放大学教与学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利用手机开展移动学习必须充分结合手机的通讯功能、联网功能和计算机存储功能。当前,手机移动学习在远程开放大学中的应用模式有手机通讯的学习、手机在线学习和离线学习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与特质焦虑、使用动机的关系,为应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合理使用手机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手机成瘾量表、特质焦虑量表和手机使用动机量表,对分层随机抽取的湖北省三所高校的800名被试进行测试。结果:8.4%的大学生手机成瘾检出率。手机成瘾与特质焦虑显著正相关(r=0.46,P<0.01),并且特质焦虑对手机成瘾有正向预测功能(F=63.13,P<0.001)。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建构三者的关系成立(RMSEA<0.08,IFI,CFI,GFI,NNFI均高于0.9),路径图显示,手机使用的娱乐动机在特质焦虑和手机成瘾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部分大学生存在着手机成瘾,特质焦虑是诱发手机成瘾的重要原因,手机使用的娱乐动机在二者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利民 《教书育人》2011,(17):18-19
原因1.手机的普及手机的普及为青少年手机上网提供了基础,也为手机上网成瘾提供了前提条件。目前,青少年手机普及率达48.9%。由于青少年具备较高的知识水  相似文献   

13.
高职校园里,学生基本人人有手机,很多学生把手机作为学习工具使用,但也有少部分学生使用手机玩游戏,因此,预防学生使用手机娱乐,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是当务之急。学生在上课时几乎人人都携带手机,禁止学生携带手机上课并不可取,强制学生上课关机效果也并不好。只有任课教师正视现实,因势利导,开发手机中帮助学生学习的功能,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对课程知识的探索和实践技能的掌握上,才能减少甚至杜绝学生手机成瘾。  相似文献   

14.
姚伟民 《高教论坛》2020,(10):64-67
随着5G时代的到来,手机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工具,大学生对手机产生严重依赖,甚至出现了手机依赖现象,通过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的行为意向,研究手机依赖的形成机制,有利于正确认识手机对大学生学业的影响,制定科学有效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5.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媒介,对个体学习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使用《手机问题使用量表》《学校适应量表》调查482名听障初中生手机依赖水平和学校适应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听障初中生总体手机依赖程度不高;听障初中生的手机月消费额、手机使用原因和对使用手机的态度会显著影响其手机依赖程度。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学校适应中的常规适应、师生关系和学业适应维度是听障初中生手机依赖最重要的预测因素。此外,不同的手机使用态度也能预测其手机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16.
《小读者》2013,(3):60-60
为了让学生少逃课,日本的神奈川工科大学采用了一种叫“手机学生证”的防逃课系统,非常有效地阻止了学生逃课。手机学生证是什么所谓手机学生证,是指将学生的所有信息都输入手机中,手机再与学校电子网络系统联结。这样,学生只要拿着手机,  相似文献   

17.
手机依赖研究是20世纪的一个研究热点,从手机依赖的既往研究概述归纳出本文观点:心理机制与干预研究是手机依赖研究的纵深方向。接着从手机依赖的现状论述了手机依赖心理机制与干预研究的现实需要,手机依赖心理机制与干预研究的重要意义、手机依赖心理机制与干预研究的理论可行性和手机依赖与心理机制干预研究这两个研究方向的具体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8.
随着手机媒体的广泛应用与3G时代的到来.手机电视业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多数还局囿于商业领域。通过分析手机电视的概念与特征以及手机电视的发展现状,探讨了手机电视在教育中的应用,包括利用手机电视促进学习型社会构建、利用手机电视丰富移动学习与电视教学的内涵、加强手机电视教育资源建设、加强现状研究与实证研究促进手机电视在教育中的应用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随着手机上网功能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大学生手机上网已经成为普及趋势。当前,探讨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情况,分析手机上瘾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使用手机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校"没收手机行动"引起全社会对大学生课堂手机上网问题的广泛关注,大学课堂到底该不该禁手机,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会怎样影响学习效果,影响程度如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实验研究和焦点小组访谈,在调查大学生课堂手机上网现状的基础上,设计实验验证手机上网与课堂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而从课堂教学管理、教师教学方法、手机媒介素养三个层面提出改进课堂学习效果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