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有关天京事变中杨秀清“逼封万岁”说法的直接根据并不充分。杨秀清向洪秀全“逼封万岁”的情节不合情理。相反是洪秀全炮制了扬秀清“逼封万岁”的政治谣言,策划了对杨秀清的政治谋杀。  相似文献   

2.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运动走向衰败的一个关键,谁应该对这场震撼人心的历史大悲剧承担主要的责任?论者多归咎于杨秀清、韦昌辉以及石达开,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洪秀全,不是被回避,就是受到庇护。综观这一段历史的事实,笔者认为在天京事变中,起了决定性作用的是洪秀全,负有主要责任的也理应是洪秀全。  相似文献   

3.
1856年9月2日凌晨,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被北王韦昌辉带兵杀死,造成了“天京事变”之大悲剧.“天京事变”的导火线是杨秀清逼天王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杨秀清被杀不是偶然的,其责任主要应由他自己来负.东王杨秀清是太平天国第二号领导人物,地位仅次于天王洪秀全,但他有代天父上帝“传言”的特权,实际上总揽了太平天国的军政教大权.建都天京(南京)后,杨秀清把主要精力用于内部斗争,对人惩治过于严厉,“毛细之过,笞且不足”,“辄律以斩首”.“凡东王驾出,如各官兵士迥避不及,当跪于道旁,如敢对面行走者,斩首不留.”绣花女馆一女子,用秽布为天王、东王做帽衬,杨秀清下令处以“点天灯示众”之刑.  相似文献   

4.
关于杨秀清"逼封万岁"的直接根据并不充分.杨秀清不可能向洪秀全"逼封万岁".相反是洪秀全炮制了杨秀清"逼封万岁"的政治谣言,策划了对杨秀清的政治谋杀.  相似文献   

5.
关于杨秀清“逼封万岁”的直接根据并不充分。杨秀清不可能向洪秀全“逼封万岁”。相反是洪秀全炮制了杨秀清“逼封万岁”的政治谣言,策划了对杨秀清的政治谋杀。  相似文献   

6.
这篇文章共一万多字,主要论点是: (一) 出走天京并非石达开本意:石达开从没想到要离开天京。太平天国需要英明统帅石达开。石达开出走是洪秀全分裂主义的结果;(二) 不能以离开洪秀全定分裂:洪秀全逐渐离开了农民阶级的旗帜。洪秀全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离开洪秀全不等于离开革命;(三) 不能以离开天京战场论是非:天京已逐渐失去了有利形势。石达开出走有力地配合了天京战场。洪秀全死守天京断送了石达开也断送了太平天国革命。限于版面,本刊仅刊登第二部分。  相似文献   

7.
本就天京事变的原因以及洪秀全在这场事变中应负的责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洪氏集团是由以洪秀全为核心的洪氏兄弟、以及依附于他们的一些人组成。李秀成与洪氏集团的矛盾冲突虽非由来已久 ,但随着都城天京被围 ,形势日趋吃紧 ,冲突步步升级。由于双方的忍让、克制 ,尤其是李秀成顾大局、识大体 ,终未酿成大的变故 ,但却严重挫伤了太平军的士气 ,削弱了太平军的整体战斗力  相似文献   

9.
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假天父下凡“诏书”这一特殊的宗教形式,打击、压制天王洪秀全及诸将领,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直至追逼封自己为万岁,以致爆发了天京内讧。这是太平天国作为旧式农民战争的性质和定都天京后逐渐向封建专政的蜕变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甘肃高师学报》2022,(4):29-34
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假天父下凡“诏书”这一特殊的宗教形式,打击、压制天王洪秀全及诸将领,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直至追逼封自己为万岁,以致爆发了天京内讧。这是太平天国作为旧式农民战争的性质和定都天京后逐渐向封建专政的蜕变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150年前,在天京(南京),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了一场内讧。内讧真相是太平天国的天王洪秀全密令北王韦昌辉搞突然袭击,惨杀了东王杨秀清及其部下二万余众,导致太平天国人心离散,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卒至失败。现就发生内讧的深层次历史原因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150年前,在天京(南京),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了一场内讧。内讧真相是太平天国的天王洪秀全密令北王韦昌辉搞突然袭击,惨杀了东王杨秀清及其部下二万余众,导致太平天国人心离散,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卒至失败。现就发生内讧的深层次历史原因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1851-1864年,中国历史上爆发了一场农民革命战争,力量发展到十八个省,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洪秀全作为这场革命的发起者、组织者与领导者,功不可没。但在定都天京后,洪秀全的思想却发生了变化,使他对太平天国革命的领导发生了一系列失误,从而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天父下凡诏书》(第二部)详细地记载了杨秀清以“天父下凡”的名义训诫洪秀全并以劝慰之名向洪秀全进谏的经过。这部资料反映了洪、杨之间争夺最高权力的斗争,是太平天国内争的一个缩影。在这次斗争中,杨秀清扩大了自己的权力,但在形式上仍维持着君臣之道,尚未突破维系洪杨关系的底线。  相似文献   

15.
科场成名是洪秀全之类的传统士人梦寐以求的事情,然而洪秀全却久困场屋,屡试不售。科场的屈辱让他在心理情感上产生了由失衡到畸变的嬗变。该文试从心理学角度对洪秀全一生的心理历程作一剖析,以阐释其对科举久久未能释怀的缘由,即因科场受挫而导致的病态心理使他对科举的情结越结越紧并由此纠缠其一生。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探求客观真理的精神回顾发生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期的“天京内讧“历史事件,就此提出洪秀全确有“密诏“诛杀杨秀清,深刻揭露洪秀全为掩盖其是“内讧“的主谋,采用欺骗阴谋的手段屠杀杨秀清部全体太平军将士的真相,告诫人们要永远记取“天京内讧“的教训.  相似文献   

17.
洪秀全与杨秀清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两位杰出领袖,大部分的太平天国官方文书都记载着洪秀全与杨秀清在金田起义时期以兄弟关系为主线,同心协力,共秉朝政;在定都天京后以君臣关系为主线,后来矛盾萌发,最终激化,终于演出了骨肉相残的悲剧。  相似文献   

18.
太平天国运动中,洪秀全根据中国国情和起义的需要,通过对西方基督教进行改造,创立了拜上帝教,用以动员和组织广大民众,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洪秀全的思想又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虽然洪秀全一直高喊着独尊皇上帝,反清反儒,可他骨子里却又摆脱不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和执行的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恰是洪秀全借鉴儒家文化为其服务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葛洪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一位思想家,他有着多方面的贡献。他在《抱朴子·外篇》中提出了"宏邈淫艳"的辞赋观,在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中为陆机和刘勰架设了一座重要的桥梁,对此应给予高度评价。但是,葛洪毕竟首先是一个哲学家。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这样一个大前提,对他的辞赋观首先进行哲学探源,然后再进行文本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对葛洪和他的辞赋观给予客观、合理的定位。  相似文献   

20.
金田起义前,洪秀全对于西方化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起初对具有西方化内容的《劝世良言》并不重视,搁置起来,接着认真研读,信从其中一些说教,且进行宣传活动,也萌发作救世主的异样想法,而后受到社会实践的教育,便结合中国历史尤其是现实加以阐述,又多少突破《幼世良言》的束缚,开始提出自己的太平理想;再经过实际斗争的磨练,终于发展到决心发动群众,从事现实斗争的程度,以实现其理想主张。而定都天京后,洪秀全从维护太平天国自身的权益出发,对于西方化采取区别对待的态度:一方面,不闭关自守,愿与西方化沟通,对《资政新篇》中反映西方科学技术化和一些社会管理知识的建议,以及洪仁Guan吸取西方历法知识而奏改天历的主张予以肯定,表示接受;另一方面,对《资政新篇》中有着西方新闻自由等影响的措施,特别是传教士提出的自由传教与宗教化思想,保持警惕,或决然抵制,并坚持自己的信仰主张,同西方的宗教化思想相对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