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嘉应学院学报》2017,(11):72-78
止水帷幕在基坑工程地下水控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针对现行设计规范不考虑止水帷幕对于工程降水设计的影响,根据止水帷幕的存在形式提出了三类管井降水计算模型:敞开式-坑外降水,全封闭式-坑内降水,半封闭式-坑内外联合降水.给出了三类模型的计算步骤,重点论述了全封闭式悬挂止水帷幕基坑工程的基坑涌水量及影响半径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基坑工程案例,验证涌水量简化计算公式及影响半径修正公式的可行性,为工程降水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地铁深基坑开挖中的渗流场变化规律,以天津某地铁基坑工程为例,针对大长条深基坑工程开挖规模和特点,结合相关地质资料,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模型,对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地下水渗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坑四周边界、角部和地下连续墙底部区域的渗流最大,且开挖越深,渗流影响越大,越易引起基坑破坏,应重点监测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3.
目的:盾构隧道在成层土中掘进时,地下水渗流容易引起盾构开挖面失稳破坏。本文提出考虑地下水渗流的机动场模型,探讨成层土中地下水渗流规律,研究渗流对开挖面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渗流条件下成层土中盾构支护压力的计算方法。创新点:1.提出考虑地下水渗流盾构开挖面失稳机动场的模型;2.建立成层土中地下水渗流模型;3.推导考虑地下水渗流的盾构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上限解。方法:1.根据已有工程案例,对渗流条件下成层土中盾构开挖面失稳进行受力分析(图5),并提出开挖面失稳机动场模型(图6);2.通过上限分析,推导得到盾构开挖面失稳极限支护压力计算公式(公式29);3.对成层土中地下水渗流进行数值模拟,并采用理论模型(图15)对渗流规律进行表征;4.研究极限支护压力对地下水渗流因素的敏感性。结论:1.地下水渗流在失稳土体内部产生渗流力作用,在盾构开挖面上也对支护压力产生抵消作用。2.提出成层土中考虑地下水渗流的失稳机动场模型,并推导出极限支护压力上限解;3.在盾构土舱未进行渗透性改良的条件下,成层土中地下水渗流在1200 s内达到稳定,其中,穿越层渗流方向主要为水平向,而覆土层中主要为竖向渗流;4.考虑渗流影响,本文上限解预测的支护压力值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4.
王东  沈凡  赵玮 《昆明大学学报》2002,13(2):64-65,68
介绍了深搅止水帷幕在超大基坑开挖和止水中的应用及相应的辅助措施,对其方案选择、设计方法和施工中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叙述,同时作了技术经济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5.
根据工程实例,利用基于有限差分理论的计算程序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对深基坑开挖与支护过程中临近基坑的建筑物地基沉降进行数值分析计算,得到了临近建筑物地基沉降的变化规律及沉降量具体数值,将数值分析结果与实测值进行对比,结果基本一致.研究表明,数值分析可以用于基坑开挖和支护过程中相邻建筑物地基变形的预测分析,为实际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蒋麟  王雷 《华章》2011,(21)
以某基坑开挖为例,利用原有单元法,通过有限单元计算,模拟基坑的开挖、支护等对基坑边坡变形的影响效应.通过分析可见,基坑周围水平位移的大小和基坑开挖的深度及所在的位置有关,基坑边缘的竖向位移也与基坑开挖的的深度和到基坑边沿的距离有关;基坑周边的不连续拐点,将影响基坑周围位移的分布形式;基坑开挖及降水引起的沉降效应还受地表荷载的影响,荷载越大,沉降越大.  相似文献   

7.
阐述泉州浦西滞洪区排涝泵站基坑施工的支护结构、止水降水方案和开挖过程的现场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8.
以武汉紧邻轨道交通1号线某深大基坑为背景,采用MIDAS/GTS NX有限元差分软件,建立平面模型,分析了深大基坑施工过程对既有运营轨道高架区间结构的影响。计算表明:基坑开挖和降水引起的高架区间结构向基坑方向的水平位移为9.1 mm,沉降量为2.27 mm。同时对高架墩台进行监测,通过对比实测数据,验证了数值分析的适用性。数值分析可以指导工程施工,保障紧邻地铁的正常运营,为工程技术人员合理分析深基坑开挖对周边结构物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天然岩体中存在着大量的孔隙和裂隙。这些缺陷不但大大改变了岩体的力学性质(变形模量及强度参数降低、岩体呈各向异性等),也严重影响了岩体的渗透特性。裂隙岩体的渗流场受应力环境的影响很大,而渗流场的改变反过来又对应力场产生影响.这种相互影响称之为渗流应力耦合作用。在裂隙岩体中进行隧道开挖,由于开挖卸荷一方面使地下水排泄有了新的通道,加速了水循环,破坏了原有的补给一运移一排泄系统的平衡;另一方面,造成围岩应力重新分布,部分结构面由于增压闭合,导致部分岩体卸荷松弛或产生剪切滑移,人为破坏了原有的地下水渗流条件,使得隧洞自身成为地下水以不同形式(渗出、滴流、股流及大范围突水等)向外排泄的地下廊道,形成突水灾害。  相似文献   

10.
基坑开挖过程中如何保证自身施工安全及周围环境安全,并在设计期对基坑变形及地表沉降量进行估算,这是现在实际工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系统分析引起基坑周围土体变形的基本理论,研究基坑开挖引起地表沉降的计算原理,为计算实际工程地表沉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