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知觉到的教师期望存在性别和成绩的显著差异;数学学习中习得性无助感的性别差异不显著,成绩差异显著;教师期望与数学学习中习得性无助感呈显著负相关;在学生知觉到的教师期望对数学学习中习得性无助感的影响中,教师态度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习得性无助”是五年制高职学生在学习中因频繁挫折体验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具有学习动机不足、缺乏自我效能感、自我评价过低及情绪失调等心理特征。可运用创设机会体验成功、正确归因、分层次教学、教师期望效应等教育策略帮助他们恢复自信。摆脱无助。  相似文献   

3.
以广西3所市区初中学校七八九年级的5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初中生在统计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动机、学习焦虑、自我效能感、自我概念对统计学习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1)统计学习动机、统计自我概念和统计自我效能感对统计学习策略有显著正向影响;(2)统计学习动机、统计自我效能感对统计自我概念有显著正向影响;(3)统计学习焦虑对统计自我概念有显著负向影响.建议教师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过程中,务必采取措施让初中生维持较高的统计学习动机、减轻统计学习焦虑状态、提升统计学习效能感,以便于生成积极的统计自我概念,从而有效提升统计学习策略水平.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阐述了习得性无助的概念,然后分析了大专生数学学习习得性无助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大专生数学学习习得性无助的干预措施,包括增加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指导学生运用学习策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  相似文献   

5.
实现幸福感的提出为积极心理学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本研究采用教师期望知觉量表、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实现幸福感量表对378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初中生教师期望知觉能够显著预测初中生实现幸福感水平;学习自我效能感在初中生教师期望知觉和实现幸福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65.96%。教师期望知觉既可以直接影响初中生的实现幸福感,也可以通过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间接地影响实现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习得性无助"是学生在学习中因受到频繁的挫折体验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具有学习动力不足、缺乏自我效能感、自我评价过低及情绪失调等心理特征。可以运用创设机会体验成功、正确归因、分层次教学、教师期望效应等教育策略帮助他们恢复自信,摆脱无助。  相似文献   

7.
习得性无助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碍,在小学英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内因如缺乏成功体验、不恰当的归因和不正确的比较以及家庭、学校和教师的外因共同影响下的一种低自我效能感、低学习动机的认知障碍。通过集体干预的形式,从儿童的英语学科核心能力、归因方式、自我认知以及家长认知四个方面进行干预,旨在将儿童习得性无助感转变为高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8.
成人的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其中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策略的影响效应值最大.成人的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策略水平有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学习动机既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策略产生正向预测作用,也可以直接正向预测学习策略水平,其中,自我效能感对社会情感策略的正向预测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9.
自主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的现状是:他们的数学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不平衡;男、女学生在学习焦虑、学习求助、学习计划安排、学习总结和学习管理等因子中存在显著差异;数学成绩不同的学生在自我效能感、学习意义感、学习焦虑和学习策略等因子中存在显著差异;学习意义感、学习焦虑和学习策略等因子随学生年级的增长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0.
从一般意义上说,自我效能感和学生的学业成绩呈正相关.因此成人教育工作应针对导致学生低自我效能感的原因--消极归因,习得性无助,教师的消极期待,目标设置不当,缺乏学习策略等方面进行积极的引导,进而提升成教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