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生体质下降与学校体育目标达成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体质下降与学校体育目标的达成有着密切的联系.青少年学生体质关乎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要以学校体育为主战场,以终身体育意识的树立和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为抓手,优化学校体育工作,全面达成学校体育目标.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以价值观的转变为重点,以落实国家法律法规为主要措施,为青少年学生体质的增强营造良好的环境,使系统内部形成合力,以促进学校体育的阶段目标和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的终极目标都得以圆满达成.  相似文献   

2.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以终生健身思想为指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终生健身的提出是当代我国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重大变革。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具有与社会全民健身衔接的特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以终生健身作为指导思想。为此,首先要对运动教学进行整体改革,根据健身学的原则和规律,制定以锻炼学生身体内容为主体的高校体育教学大纲。高校体育教学要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将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为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健身能力,树立终生受益的健身意识。  相似文献   

3.
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将朝着“以增强学生体质”的方向发展.终生健身将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主导内容.作为学校体育最高阶段的高校体育教学应尽快改革现行运动思想体系和形式内容,使其纳入终生健身的轨道.本文就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转变教学主导思想,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三个主要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徐栋 《精武》2012,(28):53-53,72
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随着"阳光体育"的广泛深入,推动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对学生终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体能素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仅就"阳光体育"背景下的学校体育教学,作以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必须重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学校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文化教育活动。它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育人为根本,以育体为己任,具有鲜明的教育性。有的同志对学校体育的教育性缺乏应有的认识,把“育体”片面地理解为“培养身体”或“增强体质”,这就把学校体育混同于群众体育了。其实,“育体”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它不仅包含对学生进行直接的身体培育,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而且还包含对学生进行有关体育运动的理论与实践的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体育的首要目标,尽管完成得并不理想,但自1952年毛泽东同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学校体育课教学的目的任务,不论国家、社会制度、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为何,显著的共同特点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终生体育能力.现代体育证明:体育是文明程度的标志,国力强弱的体现,社会发展的需要。各国对学校体育都尤为重视,虽各国具有不同特点,体育课教学也各有特色,形式多样,但总目的则是共同的: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促进社会文明发展。本文仅从体育课教学方面试述中、日、美、俄、加、奥等6国的不同特点,说明学校体育应把增强学生体质放在首位,将培养学生终生体育能力置于体育…  相似文献   

7.
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学校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而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传授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对终身体育的实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谈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的教学应围绕着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终生值身科学方法,养成锻炼身体习惯一中心进行,为学生终生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中小学生体质下降,肥胖近视等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应引起体育教育工作的注意。中小学体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工程,学校体育要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为重点,逐步完善中小学体育教材教法等体系,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增强学生体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 二、加强学校体育的基础建设是搞好学校体育改革的必备条件 (一)抓好全省学生体质调研 1980年、1982年、1985年三次大规模的体质调研,揭示了全省学生体质状况及变化规律,为学校体育改革,为不断增强学生体质提供  相似文献   

11.
学校体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新时期学校体育教学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其目标不仅要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要顺应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使之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向上的生活作风,培养终生体育观。本文以"双分"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结合篮球运动在我国高校开展的现状特点,探索适合普通高校篮球选修教学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求提高高校的篮球选修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中小学生体质下降 ,肥胖近视等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应引起体育教育工作者的注意。中小学体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工程 ,同时中小学阶段又是全面发展身体的良好时期。学校体育要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为重点并逐步完善中小学体育教材教法等体系 ,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增强学生体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学生体质研究是为了掌握学生体质状况,以利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逐步实现学校体育工作科学化。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改革传统式教法为现代化教学,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改革的重点是培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中小学生体质下降.肥胖近视等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应引起体育教育工作者的注意。中小学体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工程.同时中小学阶段又是全面发展身体的良好时期。学校体育要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为重点并逐步完善中小学体育教材教法等体系.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增强学生体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运动处方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增强学生体质的实践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年制高职的体育教学改革,必须立足素质教育,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原则,把发展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引入运动处方,紧紧围绕着“增强学生体质”这一中心任务,做到有目的、有针对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文献资料等为主要研究方法,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阶段特征进行探索。发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学校体育思想历经了技术学习和体质健康并重;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初步实践;构建有中国特色学校体育思想体系等发展阶段。未来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将以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为核心,以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促进教育和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问题的提出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全面、准确地给学生体质以综合评价,是当前体质研究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它若研究成功,确实“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科学化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学生体质持续下滑的当下,思考健康第一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与学生体质增强之间的关系,是学校体育改革亟需研究的重要命题。在回顾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及健康观念演变的基础上,认为由于当下健康外延的扩大化,使学校体育无法承担起促进学生健康的重任。而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使体育教学产生了目标理想化与实践虚无化之间的矛盾,更无法解决学生体质下滑的现象。因此,从增强学生体质的视角,提出"体魄强健"应该成为新一轮学校体育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9.
体育是整个教育的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不化要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体育是整个文化的组成部分,但它又与数理化等其它文化课有所不同。学校是否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不仅要看学生掌握从事体育活动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看是否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因为学校体育除配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养的任务外,其根本任务是要增强学生的体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同样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方针。考试是检查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学校体育成绩的考核办法,不仅要能检查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要能促使学生经常地从事各种体育活动,养成自觉地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才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目前虽然有全国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其中规定了考核的项目和标准,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  相似文献   

20.
<正> 学校体育以增强学生体质或育体为本,这种主张是广大体育工作者尤其是体育教师所赞同的。但个别同志认为学校体育以育人为本,并借此批评以育体为本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认为以育体为本是片面的。在笔者看来,学校体育以育体为本跟以育人为本没有矛盾。以育体为本反映了学校体育的特有属性。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区别于学校德育、智育、美育的根本所在,离开了育体,就体现不出学校体育的特性。实际上等于忽略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体育,偏离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全面发展人的教育目的。辩证地看,育体是育人的一部分,二者不可对立。以育体为本,是不是就不要在学校体育中向学生进行智力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呢?当然不是,体育教学不是单纯的健身知识技能教学,体育课也不是单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