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8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2.
盛小玲 《成才之路》2009,(12):30-30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必备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归宿。素质只有化为习惯,才能成为终身受用不尽的财富。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老师对待孩子智力的发展十分重视,但却往往忽视了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智力的发展与学习效果的提高,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智力水平较高的孩子,不要以为智力水平高了就可以万事大吉,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语文教学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教学必须从狭隘的基础观转变到全面的素质观上来,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  相似文献   

7.
在幼儿智力和能力的发展中,良好的智力和能力的固定化往往取决于幼儿的主体,即原有的意志、气质、认识方式等非智力因素的情况。而非智力因素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形成的,和幼儿的行为习惯及教育者实施的行为训练有直接关系。那么,幼儿教师怎样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呢?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相似文献   

9.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十分明确地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学,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显然“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  相似文献   

10.
吕艳 《课外阅读》2011,(9):283-283
在《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中,必须把读放在优先的位置上,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因而教学中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以下就从朗读教学的方法、要求以及如何优化朗读教学的过程谈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11.
吕艳 《课外阅读》2011,(8):243-243
在《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中,必须把读放在优先的位置上,读是学习语言的重途径,因而教学中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以下就从朗读教学的方法、求以及如何优化朗读教学的过程谈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相似文献   

13.
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如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意志、毅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学生智力发展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关系是密切的,智力活动大都要在非智力因素积极参与下才能坚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渎写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相似文献   

15.
在幼儿智力和能力的发展中,良好的智力和能力的固定化往往取决于幼儿的主体,即原有的意志、气质、认识方式等非智力因素的情况。而非智力因素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形成的,和幼儿的行为习惯及教育者实施的行为训练有直接关系。那么,幼儿教师怎样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呢?一、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给幼儿讲道理幼儿年龄小,对良好习惯的形成并没有多少认识。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幼儿明白不好的习惯会给人们带来危害,良好的习惯不但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且对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兆娣 《小学生》2013,(1):64-64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功夫.但是在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朗读,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育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  相似文献   

19.
一、重视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它明确告诉我们,通过“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20.
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个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学生学习的好坏,固然有其智力方面的因素,但很多非智力的因素也在起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系统指导,如课前预习的习惯、查工具书的习惯、规范书写的习惯、修改文章的习惯、坚持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