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马克思哲学开创了个人理论的新境域:马克思哲学的现实起点是"现实的个人";马克思个人问题研究的方法论是"社会中的个人";马克思个人理论的核心是个体主体性的高扬;马克思个人理论的终极关怀是"自由全面发展的个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哲学中包含了丰富的个人理论:马克思哲学的现实起点是"现实的个人";马克思个人问题研究的方法论:"社会中的个人";马克思个人理论的核心:个体主体性的高扬;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条件下个体人的生存矛盾的揭示:个人生存的悖论;马克思个人理论的终极关怀:"自由全面发展的个人"。研究马克思的个人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对马克思的个人理论存在认识分歧,主要表现为重物不重人论、重国家与集体轻个人论、不存在个人理论或个人理论处于被支配地位论、两个马克思或多个马克思论。马克思的个人理论存在认识分歧不是偶然的,它是由阶级属性、知识结构、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从理论意义上说,加强对马克思的个人理论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有助于构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个人理论体系,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有助于回应非马克思主义者的责难,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从实践意义上说,加强对马克思的个人理论研究是搭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是化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存在问题的思想武器,是理论接地气的一条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与人的解放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的。现实的个人是指处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一定社会关系中"生活着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也就是说是包含有总体性、历史性、全面性的人。人的解放的实质就是实现人的主体性,使人真正成为世界和人类自身的主人。现实的个人与人的解放也是密切相关的,现实的人是从总体性、历史性、全面性的方面来实现人的劳动能力、社会关系、人的个性的解放。  相似文献   

5.
历史创造者和发展动力问题,是传统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20世纪80年代,黎澍先生关于历史创造者问题的系列研究对有关的理论传统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回到马克思,从马克思的原文本意出发,在确定历史创造的前提与基础之后,获得的是一个完整的、具有全局意义的主体--以人为本的立场.从这一立场出发,马克思恩格斯所阐发的的基本观点是:历史的创造,源于现实的个人及其活动;发展的动力则归结为现实的个人对新的需要的追求之中.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个人"的思想所揭示的作为社会主体的历史人与自然人的统一,以及作为目的而非手段存在的人的思想,在历史的发展中越来越展示出其理论价值与时代魅力。代表着广大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与发展目标正是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的时代回应,也是马克思主义不朽生命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现实的个人”这一概念,“现实的个人”存在于一定的现实社会中,面临着一定的现实的问题。“现实的个人”与人的现实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全面正确理解二者,对于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对于深入领会和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并在社会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欧洲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个人完成了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现代性在欧洲的发展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个人主体的丧失,人与物的关系的翻转,在解放了巨大社会生产力的同时,造成了以物的依赖性为主的人的独立性。马克思主义理论蕴含着深刻的对人类未来的担忧以及对个体生存状态的关注。他的解放理论赋予个人以终极的价值指向,这是马克思对人类的深切人文关注和对时代问题的积极回应,以及时人类解放这一时代主题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终其一生都致力于实现社会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社会发展理论、政治经济学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对自由的渴望。马克思从博士论文开始,吸收古希腊、罗马的自由观念,结合欧洲近代哲学的精华,将自由从理论深入现实,通过一系列著作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自由观理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又赋予马克思自由观新的属性。  相似文献   

10.
"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当前,从"现实的个人"视域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现实的个人"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三者的共同要求。"现实的个人"视域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正确处理理论说服力与实践说服力、灌输渗透与接受创新、大众整体与个体差异间的关系。"现实的个人"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主要在于尊重个人,树立个人主体意识,实现传统路径的个人转向。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中,马克思恩格斯特别强调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强调个性解放或自由个性的实现.在当今的中国,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提倡个性解放.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是在批判吸收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市民社会概念及其全部理论的。中国市民社会的兴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市民社会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的思想启示我们:市民社会是人类自由发展的现实基础,也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必经历史环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要辩证对待市民社会的生长,充分依靠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克服市民社会的弊端,在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良性互动中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项人力资本的个体投资行为,高等教育个人投资目前在我国是理论和实践的热点问题。人力资本理论、成本补偿与分担理论和产品属性理论论证了其合理性。然而,在金融危机与就业难的背景之下,有必要在研究我国高等教育个人投资现状的前提下,反思我国高等教育个人投资,分析我国高等教育个人投资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邓颖超是中国20世纪杰出的妇女代表,在长期的妇女工作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与中国妇女实际相结合,提出了许多适合中国国情的妇女解放理论,为实现男女平等、促进男女和谐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的继承和重要发展。学习马克思的发展理论,有利于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源、理论创新、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科学的发展观,需要对广大人民最关注的社会主义发展的重点目标、市场经济的两重效应与宏观调控、新世纪新阶段教育发展的先导地位等问题进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结合中国实际作出的抉择,是中国政治制度的伟大创举.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思想对我国民族区域制度的现存状况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各种艺术观念、艺术流派影响着中国艺术界,而我国解放后一直起主导作用的现实主义绘画流派在近年来逐渐处于边缘。本文介绍中国现实主义画派发展情况,重点阐述近年来我国现实主义绘画的现状,对现实主义画派能够重新回归绘画主流充满期望。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理论强调在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基础上实现劳动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同时还强调人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目的。这对我国现在进行的所有制改革有着重要启示:所有制改革中必须重视人的因素;现代公有制必然是动态的;市场经济是实现个人所有制的必要途径;所有制改革的目标是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是对毛泽东、周恩来提出的"和平解放"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周恩来从实际出发,在"和平解放"西藏、台湾问题上提出了暂时允许其保存现存制度的思想,这对邓小平后来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邓小平在四个方面深受毛泽东、周恩来"和平解放"政策的影响,又在四个方面创新发展了"和平解放"政策。"和平解放"与"一国两制"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一生都在关注现实政治,关注人的解放问题.《论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一篇重要的檄文,他在批判鲍威尔宗教解放和政治解放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解放的观点,笔者就从宗教解放、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三个方面试图解读马克思的解放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