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实践》2008,(6):I0001-I0002
临危抢拍——浙江日报记者叶寒青在都江堰市蒲江路采访抢救被埋群众的现场回望"封城"——在灾区连续采访12天的钱江晚报女记者王颖,抢拍北川县城在封城之前的废墟  相似文献   

2.
一位同仁在重庆日报6月12日汶川大地震月祭特刊中留下自己的感言:“在映秀,有两样东西足以让人震撼:头顶灿烂的星空,和所有人内心的道德准则。”尽管此语出自德国哲学家康德之口,但在今天看来,却成为催生我写下此文的动力。因为曾三度奔赴灾区的我对此感触颇深:在灾区曾时有所见,当原本话语平和的受灾群众在接受采访不久后,即开始哭泣,  相似文献   

3.
1月24日(腊月二十九),温家宝总理第七次来到北川,与灾区人民一起过年。在北川吉娜羌寨,温家宝总理接见了山东援川志愿者代表,并通过大众报业集团新闻志愿服务队向“山东人民问好,拜年”。在这次特殊的采访中,温总理还对山东人民支援灾区建设给予了高度肯定。他通过大众报业集团新闻志愿服务队捎话:“谢谢山东人民对灾区的支持!”这也是温家宝总理灾区一行接受的唯一一次记者采访。作为新闻工作者,面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又该如何冷静、忠实地履行记者的责任呢?看似简短的对话,其背后又有记者怎样的心路历程?且听亲历者—大众报业集团新闻服务队队长、齐鲁晚报·生活日报副总编辑朱德泉讲述新闻背后的新闻。  相似文献   

4.
《中国广播》2009,(2):F0004-F0004
由中国之声、经济之声、中国广播网和中央台驻四川、重庆、陕西、甘肃等记者站组成的中央台2009年春节灾区慰问报道小组于1月21日至31日分四路赴灾区进行采访、慰问,在报道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和灾区群众春节生产生活情况的同时,带去中央台全体职工对灾区人民群众的新春问候。  相似文献   

5.
杨驰原 《传媒》2012,(9):32-35
正《传媒》与重庆报业、与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有不解之缘:2004年第9期,《传媒》策划刊发了关于重庆报业的专题——《报业第四城》,时任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副总裁、总编辑的牟丰京接受了采访,谈了自己对重庆报业现状和发展的认识;2009年第4期,《传媒》以《重庆报业生态调查》为题,采写了一组文章,采访了时任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总裁陈夷茁;现在,借参加重庆日报60周年庆典之机,《传媒》再次走进重庆报业,走进重庆日报报业集团。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绵阳市九州体育馆,重灾区北川受灾群众的主要安置点.在这里有一块灾区孩子们的专属地带--大型绘画主题墙,墙上贴满了他们画的画、剪的图,而帮他们贴上去的是一支来自重庆市12355心理疏导服务团的志愿者队伍.  相似文献   

7.
北川,灾情的聚焦点.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人们最为关注的新闻点还是同一个地方:老县城.这里有太多的悲情,这里是灾难的缩影,这里是媒体的兴奋点.可是,媒体对这个兴奋点的报道对灾区群众来说,却是一次次挑起内心的悲伤.  相似文献   

8.
今年四月中旬,我到成都、重庆等地采访.《四川日报》社的同志告诉我:他们在收集整理报纸史料中,发现了胡耀邦同志于1950年10月3日写给《川北日报》的亲笔信,并已征得作者同意,即将在四川记者防会和《四川日报》主办的《新闻界》第二期发表.  相似文献   

9.
在重庆农村改革的进程中,由市委主办主管的《重庆农村报》(重庆日报农村版)其12年的办报历程,曾为重庆农村改革起了推进器作用,在重庆农村干部群众中留下至今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王亮 《军事记者》2008,(7):16-16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特别直播节目《汶川紧急救援》,从5月12日19点起开始24小时无间断直播,直击灾情,传递温暖,被灾区群众称为“生命的电波”。地震发生后,我奉命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冒着生命危险随部队徒步进入震中汶川映秀镇,并最早从现场发回报道。进入灾区工作以来,我几乎走遍了震中最危险的地段:汶川、北川、青川、绵竹、什邡、彭州、安县、都江堰……  相似文献   

11.
敏感与角度     
2010年5月上旬,在汶川大地震两周年之际,我和同事在大众日报政教新闻采编中心张军主任的带领下,再次回到地震灾区,深入山东援建北川一线采访报道,主要是反映灾区的变化和山东省援建北川的成就。 5月11日,在援建北川前线指挥部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总指挥徐振溪介绍了山东省援建情况,其中提到,省委主要领导在到北川视察援建工作时,要求山东援建人员不要在北川留下任何与山东有关的“符号”,很多用“山东”、“齐鲁”等字眼命名的道路、建筑都改了名称。  相似文献   

12.
2008年7月9日,已经买好了去南京机票的王良城,接到通知后马上赶往灾区,参加对北川档案的紧急处置。自此,对北川档案的抢救和灾区档案重建问题的思考,成为他的重要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13.
正面报道历来是党报的重头戏,为各级党报老总所重视。怎样加强和改进正面报道?新形势下怎样增强正面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正面报道存在哪些问题?报业竞争和坚持正面报道为主的关系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副总裁、《重庆日报》总编辑牟丰京。  相似文献   

14.
《出版视野》2008,(3):5
四川汶川8级大地震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更牵动着重庆人民的心。重庆出版集团董事长罗小卫紧急联系我国著名报告文学家,《国色重庆》作者何建明赴灾区采访,全景式反映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军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  相似文献   

15.
《重庆日报》工作人员得知记者是来采访张雪峰时,都对他进行赞赏,“好人缘”,这是他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相似文献   

16.
唐筱童 《新闻世界》2014,(12):131-133
《新华日报》作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中心城市重庆创办的大型日报,通过吸引群众关心报纸并参与办报、反映群众疾苦、积极引导群众等方式,密切联系群众,这也是其独树一帜的一大法宝。  相似文献   

17.
《新华日报》作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中心城市重庆创办的大型日报,通过吸引群众关心报纸并参与办报、反映群众疾苦、积极引导群众等方式,密切联系群众,这也是其独树一帜的一大法宝。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洪波涌起。西部10家省、区、市党报与南方日报联合发起“10+1:相约在西部”采访活动。 3月 28日,联动协议在深圳签字后, 11家党报负责人合影留念。从左到右为:宁夏日报总编辑邓万、甘肃日报副总编辑杨德禄、新疆日报总编辑黄元才、西藏日报总编辑李而亮、贵州日报副总编辑刘庆鹰、南方日报总编辑范以锦、四川日报副总编辑杨文镒、青海日报副总编辑赵得录、陕西日报副总编辑杨剑、重庆日报总编助理张小良、云南日报副总编辑韩声雄。  相似文献   

19.
面对新的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如何充分发挥融合传播优势,创新有效地做好理论宣传工作,提高党的创新理论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广大干部群众“真看真懂真信真用”,是新闻战线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2016年,重庆日报抢抓媒体深度融合契机,在充分挖掘党报理论宣传传统优势基础上,推出微信公众号“理论头条”.今年起,在公众号运营日趋成熟的基础上,重庆日报又适时上线“理论头条”移动客户端,构建起包括《重庆日报·理论版》、“理论头条”公众号和移动客户端在内的融合传播体系,致力于通俗化、大众化理论传播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北川,灾情的聚焦点。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人们最为关注的新闻点还是同一个地方:老县城。这里有太多的悲情,这里是灾难的缩影,这里是媒体的兴奋点。可是,媒体对这个兴奋点的报道对灾区群众来说,却是一次次挑起内心的悲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