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昕 《当代传播》2002,(4):40-42
女性,这个历史上庞大的弱势群体,由于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多年来一直被“男权话语”为中心的社会文化所忽视。改革开放以来,女性的文化品位、精神境界和经济地位在总体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促进了社会对其重新认识和重视。今天,大众传媒中的女性力量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已成为媒体竞争中不可  相似文献   

2.
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从女性主义理论核心“社会性别”的角度观照大众传媒 ,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内容上分析传媒中常见的几种男性话语 :1、将女性视为“第二性” ;2、将女性对象化、物化 ;3、以男权标准区分“圣女”与“巫女”。第二部分从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层面追溯传媒中男权话语的根源 ,认为传媒中男权话语滥觞于东西方历史文化中的性别歧视 ,并且至今存在于文化的观念层 ,同时与商品文化的兴盛有关 ,我国女性的社会性别敏感度弱于西方女性。第三部分着重考察传媒对社会性别观念的影响 ,主要在以下方面起作用 :1、传媒形成社会性别“刻板成见” ;2、传媒对弱势族群进行“消音” ;3、传媒所持的男性中心价值观内化为女性的“集体无意识”。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社会性别、传播学、广告学为理论基础,从商业广告的表现入手,对样本进行内容分析,通过对广告中女性出现的比率、场合、广告代言的商品品类、女性身体暴露尺度等几个方面的数据分析媒介中女性刻板印象,并在此基础上从传者的角度分析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最后本文以一项小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媒体潜移默化下形成的男权社会业已内化为女性的"集体无意识",甚至成为男权统治的护旗手。  相似文献   

4.
大众传媒业的日益繁荣带来了信息量急速膨胀的当下,男权文化体系通过对媒体话语权的控制,完成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使得媒体传播中的女性形象成为男性按照自己的想法所设计的审美客体,并最终通过男性叙事来传达给受众。我们通过分析媒体传播中女性形象呈现的方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传媒机构与广告商共同的目标是通过受众最大化来获取经济效益,女性作为特殊的受众群体,承受着来自传媒机构和广告商的双重剥削,而且接连两次给广告商创造和实现商品价值。女性形象所受到的双重剥削正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大众传媒使她们在男权话语社会中处于一个更加不利和被动的地位。女性落入消费与被消费的双重身份境地,成为现代商业社会的双重牺牲者。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因为覆盖面广、信息传递迅速而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文化的教导性决定传媒所表达的文化规范和价值理念,对受众思想意识的形成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媒介女性形象的建构有其深沉的文化内涵,它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各方面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大众传媒作为一种文化,具有建构意义和模式的功能,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它利用受众非常熟悉的价值观念创造一种东西。媒介传播中女性形象的传统文化象征反映了性别文化作用于社会生活以及性别制度作用于时代文化的一些典型特征,它们与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中的社会生活和价值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袁莉 《今传媒》2016,(1):68-69
如今的大众传媒报道自觉或不自觉地贬抑女性形象、对女性性别定型等,以致男权主导的社会文化和性别秩序依旧存在,这对大众心理和社会造成了一定影响.而从社会性别视角和女性立场出发的女性主义媒介批评,辨析媒介内容中的性别歧视因素,致力于消除性别歧视、实现男女平等和自由发展,蕴涵着妇女解放的深层诉求.本文以媒体对最美乡村女教师郜艳敏的相关报道为例,从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的角度分析传媒报道应该从传播性别平等的文化理念、注重对女性的人文关怀、建立相关监测机构、为歧视女性形象的行为作斗争、提高女性自身的主权意识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8.
大众传媒中的性别歧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性别歧视通常是指由社会文化形成的以生理性别为基础的对女性在人格尊严、权利分配、角色评价及发展机会等方面的不公正态度和限制性行为。当前针对女性的性别歧视既表现在个体的偏见和行为上,也表现在社会文化对女性的特殊规范和限制上还表现在大众传媒对女性形象的定型化虚拟塑造和对女性价值权利的漠视及性别观念导向的错误。本文试图从性别视角,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即在承认男女生理差异的基础上对男女具有同样的人格、同样的尊严、均等的权利和发展机会的认识)对大众传媒中性别歧视的一些表现及其危害作些分析。一、大众传媒中最常见…  相似文献   

9.
王宇静  罗玲 《新闻世界》2011,(7):166-167
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男权文化通过技术手段得到了扩张,加强了对女性文化的操控。本文通过对减肥广告的剖析,从中明晰减肥广告中性别歧视的表征和来源,并从性别文化、媒体把关人、媒介法律,特别是媒介批评等角度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0.
郑妍 《视听界》2004,(1):51-52
大众传媒从它产生开始的那一天,男权话语就占着统治的地位。近几年来,大众媒介中女性话语崛起的趋势较为引人注目,本文从现实情况出发,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指出女性话语在媒体中的传播优势。大众传媒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是以男权中心的形象  相似文献   

11.
女性主义视域中的大众传媒批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众传媒在社会性别角色观念和女性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时大众传媒领域的性别偏见和歧视加以揭示和批评,主要就大众传媒对传统男性统治的"权力"关系体系的再现,以及大众传媒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和对女性价值的物化进行分析,笔者以为应当减少大众传媒对传统性别歧视的建构与影响.  相似文献   

12.
所谓女性传媒,惯常的说法就是以报道女性、反映女性生存状态为主要内容的传媒。这话并不错.但问题是在以男权文化为主流的社会里.若是站在男权文化的视觉来报道女性、反映女性生存状态.则不能称之为真  相似文献   

13.
电视广告中女性刻板印象解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电视广告在传播商业信息的同时,掩映着一个时代的文化。因而从对电视广告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女性身上,可以一定程度的窥探电视媒体的性别意识和性别立场,解读女性作为独特社会文化群体是如何传达时代的声音的。 当前,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电视广告中已经出现独立、自信、美丽的现代职业女性形象。但由于受到性别心理差异和社会传统心理的影响,女性形象的“物化”倾向和“性别歧视”倾向仍然严重存在,强烈的性别角色差异形成了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刻板印象。 本文从传播学、社会性别学以及女性意识形态等相关理论支撑下的广告女性形象分析入手,试图解析当前电视广告中女性刻板印象形成的类别、原因以及对社会价值观产生的影响;并对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未来变化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许多女性,一方面接受着各个时代新思想的召唤,试图僭越男权文化的禁囿,以一个女性的姿态与男性平等相处;另一方面,又不自觉地在男权文化的规约中妥协、认同、迷失自我,走入了有意识的僭越与无意识的自我禁囿的怪圈之中,造成女性生存的诸多困境。女性们只有以知识与事业建立生命的支点,才能突破男权文化造成的心灵樊篱,展示自尊、自信的风采。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已广泛渗透到青少年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众传媒已经逐步取代单纯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为文化传播的新载体,一方面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环境,在扩大文化视野的同时,也丰富了青少年的知识结构,成为影响青少年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因素;另一方面,大众传媒中的不良文化信息又在不同程度上污染了文化环境,成为青少年犯罪的诱因之一,如何净化大众传媒环境,这对预防、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总是以类型化的眼光看待女性角色和女性形象。当今大众传媒重点建构的女性形象可归纳为贤妻良母、女强人和受难者等三种社会类型。构成社会性别的文化标识对个体的生活和社会机制的运作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对生活在多媒体的社会语境中的现代人而言,媒介所塑造的性别刻板形象、所反映的性别陈规和性别歧视都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认知。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已广泛渗透到青少年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众传媒已经逐步取代单纯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为文化传播的新载体,一方面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环境,在扩大文化视野的同时。也丰富了青少年的知识结构,成为影响青少年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因素;另一方面,大众传媒中的不良文化信息又在不同程度上污染了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生活中,大众传媒在文化的传播上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发挥了全面而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一种传播手段,大众传媒也不是被动地承担传播任务,大众传媒在经过口语传媒和印刷传媒两个阶段之后,已进入大众传媒文化阶段,其发展也成为社会文化前进的一种力源。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21,(9):34-43
近几年女性游戏玩家的发展壮大与关于这一群体的刻板印象形成了鲜明反差。性别偏见限制了女性在游戏文化中的能见度,但也激发女性玩家采取包括性别转换在内的手段来建构性别身份展演策略。由于网络空间的匿名性,电子游戏玩家出于不同动机,通过虚拟化身来建构与真实性别身份不同的虚拟性别成为一种常见现象。通过对游戏玩家的深度访谈,本研究发现,男女玩家的这种性别转换行为表现出不同的动机,而性别转换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性别刻板印象和文化秩序,为游戏玩家,尤其是女性玩家回避或消解主流性别秩序的束缚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但这种潜力始终是有限的,既有的性别秩序和刻板印象依然主导着游戏文化空间,塑造着游戏玩家的性别认知和反应模式。  相似文献   

20.
庞菲儿 《东南传播》2020,(10):62-65
迪士尼真人电影《沉睡魔咒》对《格林童话》中的睡美人故事《玫瑰公主》进行叙事重构,形成了巨大的颠覆性张力,在解构经典童话的同时,建立起了一个新的女性主义童话叙事。在情节的重构上,影片改变了源文本的核心事件,以变调性转述、极速矮化、义理置换等改编策略,解构了经典童话中的男权文化意识;在人物的重构上,影片突破了源文本中男权文化建立的女性角色规范,凸显了女性的自我意识;在深层结构模式的重构上,影片改变了源文本设置的二元对立项,并延展出了多组对立结构来体现父权制文化与女性处境的对立,呈现出了强烈的女性主义色彩与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