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论述了语气隐喻学说和言语行为理论对于戏剧文体分析的潜在意义。我们发现,语气隐喻与言语行为理论的融合,能更有充分地揭示戏剧中的人物个性及其相互关系。语气隐喻本身并不足以作为考察戏剧人物个性及其相互关系的标准,尽管它可以传递人物认知能力方面的信息,而与言语行为相关的语气隐喻的非标记/标记维度,则可以衡量人物的言语交际行为、人物个性及其人物间的相互关系,是戏剧文体分析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
修辞作为一种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在言语交际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修辞普遍存在于人们的交际活动之中,人们会有意或无意识地使用它,旨在达到有效地传递信息的目的。台词作为演员表达思想与情感的载体,也是沟通剧中的人物和观众之间的情感的主要桥梁,在不同情景运用了不同修辞手法。本文以电视剧《延禧攻略》的台词为例,从修辞的角度,探讨剧中台词通过采取修辞手法之后的交际效果,从而帮助观众准确理解人物说话的意图,进一步提高观众的语言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3.
影视剧文学人物语言的特征及其审美运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视剧文学是特殊的文学文体,其特殊性就表现在它们是以“剧本”——戏剧文学剧本、电影文学剧本、电视文学剧本——的形式出现,以代言体方式为主来表现故事情节的,而且还受到戏剧影视艺术特性的制约和支配。 所谓“代言体”,就是由角色代替作者说话的文体形式。这“角色的话”就是人物语言,也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台词”。台词一般包括对白(或对唱)、独白,以及旁白等等。正是由于创作者主体不能直接出来说话,这就使得影视剧文学有别于其他像诗歌、散文、小说这些以创作者的主观抒情或客观叙述为主的文学文体。在影视剧剧本创作中,人物语言是决定作品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因为人物语言在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4.
《学周刊C版》2017,(21):56-57
尽管礼貌待人是一种社会礼仪规范,然而非礼貌言语行为作为言语交际策略的一种,在日常生活乃至戏剧话语中也很常见,并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以Bousfield的非礼貌理论为研究框架,以近年来最火的一部宫廷剧《甄嬛传》为研究对象,以剧中人物台词为语料,来分析戏剧话语中非礼貌言语行为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5.
我会学 句式要求:“用句子表现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和神态。”人们说话一般有四种语气,即陈述语气(向人讲述一件事),祈使语气(要求或命令他人做什么),疑问语气(提出疑问),感叹语气(表达强烈感情)。神态就是指人物说话时的神情态度。这次练习说(写)一句话.要表现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和神态。  相似文献   

6.
语言学家研究的结果也表明:在交际过程中,言语信息只占交际信息总量的35%,其它非言语信息则占65%。不仅如此,体态语言的运用也自然丰富了交际手段,使得言语的重复和强调相对减少,言语活动的负担也大大减轻;而信息的增加,也有益于人们突破通过单一渠道理解话语意义的局限,从而能够提高信息传输的质量。因此,不少国家都非常重视“体态语言”的教学。教育部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让学生“学习文明得体的进行交流”,“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自信、负责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  相似文献   

7.
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语气隐喻指的是在言语交际中采用非典型的语气形式来实现言语功能,是语气变异在语法层面上的体现,兼具了两种语言功能的特点,有助于实现复杂的言语功能。基于此,以语气隐喻理论为依据,举例分析电影《乌云背后的幸福线》台词中的典型语气隐喻现象,并解读其中蕴含的影片中的人物性格特点、人际关系、影片主题等多方面内容,以期有助于加深对该片及实际人际交流中语气系统本身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美国语言学家格莱斯的合作原则是人们言语交际活动的重要准则,但在交际中违反合作原则的现象很多。戏剧《雷雨》中很多违反合作原则人物的对话蕴含着特殊的会话含义,反映出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展现了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  相似文献   

9.
戏剧文学是语文课本中审美价值很高的篇目,学生对此本应很感兴趣,但传统的“念经”式的教学方法,使戏剧中本来生动的形象、动人的音调、广阔的生活场景变得干瘪枯燥,学者感到乏味,教者也不满意,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思维是言语、形象、音响的三维时序列空间。传统的戏剧文学教学方法,是教师静止地停顿在“读剧本、析台词、画形象”的语词分析里,将学生囿于在“言语”这一维时空间,抛开了“形象”“音响”这二维时空间,学生只是部分感官得到思维活动;没有根据戏剧文学与其它文体不同的特殊性——表演直观性来  相似文献   

10.
朱一华 《现代语文》2010,(12):79-80
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听对方说话,与向对方说话同等重要。“听”与“说”一道构成了口语交际的基本结构。只有包含了听说双方在内的口语交流,才是真正的口语交际。有关资料表明:在人们的日常言语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16%,写”占9%。也就是说,人们有近一半时间在听,可见它在交际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内,辅之以言语行为学说,探讨了《雷雨》中疑问语气构成的语气隐喻的文体功能。认为剧中疑问语气构成的语气隐喻主要表达祈使语气中的命令、请求功能以及陈述语气中的指责功能。这类语气隐喻有礼貌倾向,但当疑问语气传达指责意义时,语气隐喻往往具有讥讽意味。此外,这类隐喻还反映了戏剧人物之间的权势关系。  相似文献   

12.
人们在交际中,言语的表达不仅负载语义信息,而且还载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英语动词时态在这方面具有特殊功能,使说话人的言语生动、具体,语气委婉,富有感情.  相似文献   

13.
过去“听话、说话”的训练基本上是流于形式,教师往往不够重视,更主要的是过去的训练方法存在与生俱来的缺陷,练说话就是靠一张或几张图,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和言语交际现状,根本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效率可想而知。现在提“口语交际”,指出了训练听说的主要途径就是言语交际活动,而并非“纸上谈兵”。因此,实践中的口语交际教学常常作为“新课标”的亮点来展示,但具体的操作与“新课标”的要求仍存在差距,留  相似文献   

14.
人们在交际中,言语的表达不仅负载语义信息,而且还载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英语动词时态在这方面具有特殊功能,使说话人的言语生动,具体,语气委婉,富有感情。  相似文献   

15.
戏剧教学指的是有关戏剧文学(剧本)的阅读教学。剧本是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戏剧的文学因素,是戏剧表演的基础,是比较特殊的记叙文学。剧本不像一般记叙文那样主要以叙述者的角度、口吻描述生活,而是主要以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台词)展示生活、构成内容。剧本的台词往往富于动作性——充分体现着人物的内心活动、人物之间的冲突及情节的进展。戏剧受舞台时空的限制,讲究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故而“集中性”是剧本的又一特征。  相似文献   

16.
言为心声,人物语言是其内心世界的流露。在戏剧文学中人物的刻画、精节的开展、主题的表现……都是依靠人物台词来实现的。大文豪高尔基在《论剧本》中指出:“剧中人物之被创造出来,仅仅是依靠他们的台词,即纯粹的口语,而不是叙述的语言。”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产生的谐音,在戏剧人物“台词”中巧用,往往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语言大师老舍的话剧《茶馆》里有这么一段对白——  相似文献   

17.
语气副词“也”的话语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气副词“也”可以表示委婉语气,常常用在对比评价的语境中,说话人在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对比后,得出优劣差异。为了使交际顺利进行,因而遵循礼貌原则,用表面的类同来表达对所描述对象的保留态度,带有“勉强”的语气。突现了说话人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18.
李惠芬 《考试周刊》2011,(85):114-115
英语听力.就是听懂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说话的能力,它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吸取语言信息及获得言语感受的主要途径。有专家研究指出,在日常人们的言语交际活动中.“听”占整个言语交际活动的45%以上。因此,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十分重视对学生英语听力的训练。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9.
1.指示的概念我们已经知道语用学是研究特定语境中特定话语的交际意义,但在言语交际中, 话语参与者所谈及的人物、事物、事件、过程和活动等,如果没有与语境有直接联系的一定词项,往往就无法确定其意义。如“I’m here now”这句话,首先要考虑究竟是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说的。虽然 I 是说话人,但可指张三李四。Here 也可指上海、北京、上外,或甚至是说话人的房  相似文献   

20.
何丽  段婷 《毕节学院学报》2008,26(2):108-110
模糊语作为交际的一种常见现象,是交际者在交际活动的示意和释义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确定性的总称。既然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很少有言谈追求刻意,那么基于语用学的角度,从说话人表达和受话者理解层面分析言语交际中的模糊语现象,指出模糊语可以使言语交际中的话语更加得体、合适,有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