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睿来 《科教文汇》2008,(28):235-236
授受表达方式是日语中一种独特的语法现象,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日本人的“上下意识”、“内外意识”和“恩惠意识”。本文着重考察日语授受表达方式和日本人的恩惠意识之间的关系以及日本人的恩惠意识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林坡 《内江科技》2009,30(9):61-61,110
女性语是日语语言中的显著特征之一,是不同于其他民族语言的独特现象。它是日本男尊女卑思想的产物,反映出日本女性特有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方式,也是日本社会文化的在语言方面的具体表现:本文旨在阐述日语中女性用语形成的历史原因,进而从中找出其特点,揭示日本女性独特的语言表达心理。  相似文献   

3.
池卓蓓 《科教文汇》2013,(16):142-143
众所周知,日本人爱猫,对猫有一种特殊的情结。猫在日本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它在日本人的生活中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关于猫的谚语也是无处不在。在日语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恰到好处地运用日语谚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日本人爱猫,对猫有一种特殊的情结。猫在日本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它在日本人的生活中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关于猫的谚语也是无处不在。在日语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恰到好处地运用日语谚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5.
方帆 《科教文汇》2011,(2):148-149
在初级日语语法的教学中,常有たい用于第一人称,たがる用于二、三人称这样的解释。然而在实际日语应用中,たい用于二、三人称,たがる用于第一人称的情况也并非少见。作为希望的表达方式,たい仅用于第一人称,たがる用于二、三人称,这样公式化的说明显然是不完全正确的,需要引起日语学习者的注意。本文通过收集实例,从人称的角度对たい和たがる的一般性用法进行考察,旨在进一步说明两者的用法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日语中有自动词和他动词,但是比起他动词日本人更爱使用自动词.本文拟从日本人体恤他人、"和"的精神的文化因素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浅议日语与日本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化反过来影响着语言。因此,日语反映着日本民族文化的特征和日本民族文化的内容。本文以日语的特点为中心,阐述了从日语的特点中看到的日本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王慧 《科教文汇》2008,(1):171-171
附和语在日本人的会话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与日本人进行交流的时候,不能很好地使用附和语将妨碍交流的进行。在日语人才需求量大大增加的今天,对日语附和语的研究与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日本人使用附和语的原因、日语附和语的种类以及使用时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尝试探讨日语中人称代词的隐匿现象,认为该现象是日本封闭的岛国特征以及单一的国民性对其语言影响的显著特征之一,是日语初级阶段不可回避的一个要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0.
杨钢 《科教文汇》2008,(35):51-51,56
会话中的话语重复是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日语中同样存在着大量的语言重复现象,笔者以日本电视剧中的会话为素材,尝试着对日语中的这一语言现象做了一些考察,分析归纳了其语用功能,以期对今后的日语教学和跨文化交流能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尝试探讨日语中人称代词的隐匿现象,认为该现象是日本封闭的岛国特征以及单一的国民性对其语言影响的显著特征之一,是日语初级阶段不可回避的一个要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2.
魏海燕 《科教文汇》2011,(26):155-156
众所周知,外来语在日语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日本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笔者曾经留学日本,当漫步于东京的街头,会发现无论是商店的名称或是广告招牌,用片假名标注的数不胜数,甚至一些地方将自己原本的地名也改用外来语标记。一些学者不禁指出这是一种"外来语泛滥"的现象。本文将就日语外来语的历史及发展现状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从日语的语言表达特征看日本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的不仅是语言文字的外部结构,更重要的是其深层文化的民族精神。试图将暧昧、委婉、省略等几个日语表达的主要特征作为切入点,从文化的视角,对日语表达所隐含的日本文化进行粗浅地考察,加深对日语及日本人的语言心理特征的了解,以利于跟日本人的交流。  相似文献   

14.
张丰华 《知识窗》2013,(24):33-33
据日本共同通讯社2013年7月8日报道,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在8日发表了关于除日本以外的国家学习日语人群的调查结果。与2009年调查的结果相比,中国的学习者人数达到约105万人,首次成为学习日语人数最多的国家,尤其以“对漫画和动画片感兴趣”“为了将来找工作”为由学习日语的人居多。目前,在全国2700所左右的高校中,开设日语专业的高校有300所左右,在校日语专业学生有近50万人。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日本人在最初创造自已的文字时,从中国借用了大量的汉字与汉语词汇,至今为止,已经完全融入到日语当中,成为日语词汇一部分,不再作为外来语对待。而最近在日本极为流行,并在日常生活中占有相当比重的外来语词汇,主要指从欧美国家引入的词语。作为一名从事日语教学的教师,所教的学生中几乎有2/3以上的同学不能正确识记外来语的读法与写法。这些学生都是英语专业的,而日语中外来语有80%是来自英语。这对于学生本应是有利的条件,然而,不管学生的英语程度如何,对他们来说识记外来语就是复杂与困难的代名词。试对外来语进行分析,希望对日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彭旭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8):168-168,133
从表意上将日语的被动表达重新分类,在此基础上探究其使用范围,并进一步考察日本人惯用被动表达的原因及隐藏在被动表达中的日本人的各种心理特征,为日语非母语学习者提供一个掌握被动表达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中国日语学习者由于受母语的影响,在日语学习中即便掌握了大量的语法、词汇和句型,在实际表达中往往出现不符合日本人表达习惯的句子。本论文通过整理及搜集中国学生在日常交流中出现的中国式日语表达的分析进而对中国式日语表达的类型进行总结,剖析其误用的原因,以期提高中国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达到和日本人顺畅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张文捷 《科教文汇》2012,(13):149-150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也反映着社会。男女社会分工的不同,使其所使用的语言具有各自的特点。独特的社会文化和心理特征也塑造了男女用语的不同特色。日语中女性用语是日本社会人文文化与语言文化的双重反映。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日本女性用语的特点及语言性别差异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正>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文化生态下形成的语言也会表达和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征。日本大和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和模仿其他民族文化与知识体系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日本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生态,日语也呈现出鲜明的日本文化特点。在强调国际交流与跨文化交际的现实背景下,对日语文化展开研究并探索其翻译路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结合《日语翻译与语言文化》一书,立足于日语文化的生态特征,梳理日语的表达形式,总结其语言文化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就日语的翻译策略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教授语言其实是在教授文化。日语初级阶段的学习十分重要,将日本文化融入到这个阶段的教学中,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本文针对高校日语初级阶段教学的特点,探讨了在日本文化背景下进行日语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文化导入的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