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数年前新闻传媒被时代大潮推进市场,到目前已有相当数量的传媒开始市场化运作,逐渐形成了传媒市场。新闻传媒以具有特殊性的产业的身份参与市场运作。它既有信息产业的属性,又有意识形态的属性,是这两种属性的统一体。对新闻传媒来说,它受到意识形态规律、新闻传播规律和传媒市场规律共同制约。在共同制约之中,诸规律相互之间表现出某些一致性:第一,诸规律都可以统一于满足受众的需求。新闻传播规律是一种使新闻传播的效果得以充分体现、使新闻传播的功能得以顺利实现的规律。它要求传媒和传媒工作者,以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为出发…  相似文献   

2.
一般人都以为新闻是真实的,新闻的生命是客观性;但是,很少有人明确知道新闻报道的根本属性是主观性。客观事实与新闻报道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传媒机构通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内虚假新闻层出不穷,传媒法律责任偏轻是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对虚假新闻出现后,如何追究传媒责任缺乏明确可行的规范,现阶段很难真正追究传媒机构的法律责任。本文分析虚假新闻的法律责任依据后,提出可以援引即将实行的公益诉讼制度,切实扩大虚假新闻的监督主体,提高传媒机构的造假成本,促使传媒自觉强化把关,从源头上防范虚假新闻出台。  相似文献   

4.
一般人都以为新闻是真实的,新闻的生命是客观性;但是,很少有人明确知道新闻报道的根本属性是主观性。客观事实与新闻报道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传媒机构通过“议程设置”对现实环境中发生的客观事实,进行选择、加工、重构而成的“拟态环境”.与客观事实已经全然不同。这种不同的重要原因在于新闻报道的“事实”中已经自觉不自觉、  相似文献   

5.
现代新闻传媒业涵盖通讯社、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期刊社、新闻网站、手机媒体等各类专门机构.在这些机构运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通过终端进行新闻传播的过程中,报道力是检验传媒机构影响力和传播力的试金石.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加强报道力建设对于传媒机构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谈到新闻伦理,人们常把针对媒体的规范与针对媒体从业者的规范放在一起说,例如:"要对新闻传媒业实施有效管理……要靠新闻传媒机构及其成员的自律,靠传媒业界对传媒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权利和社会使命、责任的正确认识,靠新闻传播工作者在这种正确认识的指导下,以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陈兰芬 《新闻前哨》2004,(11):69-69
我国的新闻事业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因此,我国的新闻机构和新闻工作者所从事的舆论监督行为,具有一定的职责义务性。有学者认为,新闻舆论监督行为具有公共职权行为的法律属性。因此,进行舆论监督,是新闻传媒的重要使命和功能之一。这一功能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可以取代的。这是因为,新闻  相似文献   

8.
以系科单面化为主导的传统新闻传媒教育模式弊端凸显 新闻传媒教育既包括正规的系统的学校教育,也包括对新闻传媒从业人员进行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我国新闻传媒教育机构大致分为三类:一是高校新闻传媒教育,即专门培养新闻传媒人才的院校和高校新闻院系设置的相关的新闻、传播专业,如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等;  相似文献   

9.
牛炳文 《新闻界》2007,(2):74-75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最基本的属性,一方面,真实性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真实性也是新闻传媒必须遵循的原则,因而成为新闻报道所追求的重要目标,成为传媒公信力的关键。《联合国国际新闻道德信条草案》第一条规定:“报  相似文献   

10.
中央电视台拟定在今年5月推出新闻频道,这是国内首个纯新闻频道。根据央视发布的消息:新闻频道以开办新的栏目为主,同时引入少量现在中央一套播出的品牌栏目,如《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一石激起千层浪”,央视此举给本来就竞争激烈的中国电视传媒市场掀起惊天波澜,成为传媒同仁议论的热点。在这种形势下,省级电视传媒如何应对呢?一、强化“新闻强台”的战略思路从国际电视传媒发展的轨迹来看,新闻信息资源应是传媒竞争最重要的阵地,它能为传媒机构创造巨大的经济利益。央视一套的经营实践证明了这一点。因为新闻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11.
许进  文春英 《现代传播》2007,(1):142-144
一、传媒的双重属性与结构性管啊在资本主义社会,传媒活动是一种商业活动,大部分传媒机构都是为大众提供信息和娱乐,从而获取商业利润的企业。从这一角度看,传媒机构提供的信息或娱乐,满足了人的知晓权,为社会大众进行合理判断提供了信息,这与其说是体现了民主的公共制度,倒不如说是传媒企业为创造利润而出售的一种商品。长期以来,许多学者都指出传媒具有双重属性(dual  相似文献   

12.
张子让 《新闻实践》2005,(11):59-60
在当代社会,随着大众传媒地位的增长,如何使青少年理性地对待新闻及其媒体,成为公民教育一项必不可少的课题。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法国每年春天都开展声势浩大的“学校新闻周”活动,在青少年中大力普及新闻传媒知识,其理念和方法对我们不无启示意义。 一、组织、宗旨、任务与原则 “学校新闻周”是法国国家青少年、教育与科研部的首创,由教育与传媒联合中心领导。教育与传媒联合中心是国家青少年、教育与科研部的一个机构,创建于1983年。它的使命是对公民进行新闻传媒知识教育,与媒体专业人员合作,推动新闻手段在教学中的多元化运用。它的主要工作是:培训教师,使他们了解媒介系统,分析和理解它们的信息,在教学中使用它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新闻     
媒介经济与传媒集团化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京举办本刊讯10月26日到2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协办的“媒介经济与传媒集团化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共有60个新闻院系、科研单位和媒体机构的150多名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参加。与会者主要集中讨论了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传媒集团化发展的影响,我国传媒集团的经营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传媒集团跨国传播与全球竞争,媒介核心竞争力的开发与利用,非集团化媒体的经营与发展战略,传媒集团发展的新领域,传媒运作的体…  相似文献   

14.
传媒人才不等于新闻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希光 《新闻界》2002,(5):23-26
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学的新闻院系把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为“传媒人才”,而羞于谈培养的是“新闻记者”。同时,过去新闻院系常常说是为“新闻机构”输送记者,而今天则改口称“为媒体培养人才”。今年春天在北京21世纪新闻教育峰会上,我曾就“传媒人才”(communicationtalents)一词请教几位美国学者,他们一方面对中国生造了这样一个西方没有的概念感到好笑,另一方面,则认为用“传媒人才”取代“新闻记者”对中国的新闻媒体的发展是危险的和有害的。新闻记者为什么不可以被“传媒人才”取代?这表现在二者对新闻媒体的不同理解和…  相似文献   

15.
企业化管理 ,市场化运作 ,是20年来新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也是新闻传媒产业化的重大进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又向新闻传媒产业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也提供了新的条件 ,新的促进因素。新闻传媒的产业化既有积极作用 ,又有消极影响。新闻传媒产业化带来传媒的大众化和社会文化的大众化也是利弊相间。清醒地认识其利弊得失 ,扬其利、除其弊 ,是新闻传媒得以健康发展的关键。一、积极作用总的说来 ,我国近年来新闻传媒的产业化有以下几方面的效能 :(一 )促进体制和管理的科学化。产业化要求让新闻传媒机构以市场主体的身份独立…  相似文献   

16.
张育仁 《新闻界》2006,(1):131-132
广播新闻评论与任何一种纸媒新闻评论既有联系,又有显著的区别。那就是,广播新闻评论具有“边缘性”或者说“跨界性”的双重属性。也就是说,它同时具有电子传媒的属性,又具有文体写作的属性。如果我们要给广播新闻评论下一个定义的话,那就是:“按声音传播规律,或者口说耳听的要  相似文献   

17.
靳军 《记者摇篮》2005,(8):51-51
新闻图片作为新闻传媒手段之一.以其所具有的可视形象传播信息而受到受众的青睐。新闻图片有着“新闻”和“形象”的双重属性。要让一幅(组)新闻图片使读者从中获取一种信息.同时又得到某种程度的审美享受,需要研究以下几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8.
谈谈新加坡的新闻文化管理机制丁圣光作为一个开放性社会,新加坡有比较发达的传媒。近十余年来,新加坡政府改善对新闻、文化单位的调控方式,初步形成了政府依法调控,媒体活而不乱的态势。一、采用企业化9日模式,建立传媒机构良好的运行机制。新加坡现有10份英、华...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中国,随着传媒业的迅速发展,传媒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作为“把关人”的传媒从业者,就更要认清传媒职业属性,做一个正确舆论的引导者。可是现实社会中,有关传媒人的新闻伦理失范和对新闻当事人及受众所造成新闻伤害的事件却频频发生。“深圳联防队员强奸案”的报道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本文通过对此案报道的分析,探析新闻伦理失范原因,并探讨相关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严洋  郭静 《新闻世界》2012,(4):148-149
传媒的公共性在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是存在的,只不过他们具体的表现不同。在我国,传媒的双重属性一直占据着主流,但是传媒的公共性早已有之,我们可以从很多著名报人的报业实践中找到传媒公共性的影子。笔者以民国时期比较典型的报人的实践和新闻思想为例,分析传媒的公共性在民国时期一些具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