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皇岛是环渤海经济圈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是一个山、海、关、城资源汇聚的城市,拥有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时尚新潮的现代文化。城市的发展固然需要文化,而城市文化的发展则更需要有特色和定位,城市文化与品牌是加快秦皇岛文化“走出去”的法宝。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大深刻阐述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要"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文化"走出去"是树立城市良好对外形象、增强城市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浙江通过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多渠道的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外宣活动,深入研究开发世界性与民族性兼备、外国受众喜闻乐见的文化项目,在对外展示和传播浙江优秀文化的同时,积极吸取世界文化保护和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不断学习国际文化市场的运作规律,着力破解浙江文化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以更高层次、更宽视野、更大力度,全面完整地建构浙江文化改革发展路线图,积极探索文化"走出去"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普陀与武义以"文"为媒,让"山"与"海"的文化结缘走亲,越走越亲。8月16日晚,2012年舟山普陀区与金华武义县文化走亲活动,首站在武  相似文献   

4.
CiteSpace分析发现:水文化和大运河文化的研究热点分别为"大禹治水""李冰"和"大禹"与"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江"和"漕运"。前者的演化路径呈现为从"李冰""郭守敬"及"水利工程"向"大禹治水",再向"导淮""大禹""张謇"及"李仪祉",最后向"治水思想""都江堰"及"长江"转向的趋势。后者呈现为从早期关注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原因探索、功过评价、个人轶事追溯向大运河漕运研究、大运河沿线城市研究以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转向的模式。在研究前沿方面,前者以"李冰"以及"李冰父子""李冰水利功绩"和"李冰修复都江堰"为重点,而后者以"大运河"以及"漕运"和"大运河沿线城市发展与繁荣"为重点。上述分析结果对中国水文化在世界范围走出去、走上去、走进去,并向不同文化背景的听众讲清、讲明、讲懂大运河文化故事能够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需要“走出去”,中国必须“走出去”,这是中国的发展战略,也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中国“走出去”的战略中,不仅人要走出去,文化要走出去,思想要走出去,更基础的是企业要走出去,品牌要走出去,产品要走出去。  相似文献   

6.
任晶晶 《对外大传播》2013,(7):31-32,34
文化是公共外交的重要载体和实践平台。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日益加快,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的目标和任务。但是,中国文化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不得不面对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挑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国家明确提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和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的目标,河北省也在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进一步发展中也存在很多制约因素。为更好促进河北省文化"走出去"工程的实施,应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重视双平台建设,同时突出文化创新与国际推广,并将投入与收益相结合,实施品牌延伸战略,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临海,这个倚山枕海的"文化之邦"历经千年沧桑,无处不烙印着文明发展的痕迹。因为文化兴盛、千载传承,这座城市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如今在这方热土之上,文化事业再一次焕发了"新颜",一个个文化礼堂落户农村,村民置身其中,温习村史,重拾耕读传统,文化氛围绵延到乡村的角角落落。传承历史文脉记得百般乡愁位于山坳之间的孔蚯村就是临海文化一个独特的剪影。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作为国家文化发展的新兴战略,中国文化"走出去"已成为国家树立国际形象、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窗口。而翻译作为交流文化、沟通思想的桥梁,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现无疑发挥了至关重要的直接作用(即内部路径)。除此之外,与翻译工作相关的间接因素(即外部路径)对文化战略的实现起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也是值得探讨的议题。文章从文化传播与译介规律入手,提出了文化"走出去"的五种外部路径:遴选译介作品与跨界对话;厘清翻译模式与人才培养学者化;讲好中国故事,超越"中国威胁论";建立版权代理制度,扩大作品的海外传播力;树立"和而不同"的国家形象,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一山一水一圣人”代表的是山东文化的精气神,“山”和“水”体现的是齐鲁自然文化,而“圣人”则更多地代表齐鲁文化的人文一面,是齐鲁文化的精髓所在。山东以传播孔子文化为己任,注重传统思想与现代观念意识和世界文化的融合,推进孔子文化产业的发展,创新对外传播内容和手段,加大“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力度,在推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接轨融合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帆 《文化学刊》2015,(1):85-89
人类文明与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文明促使了城市及城市文化的产生,城市文化反过来又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城市建设须从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入手,塑造城市个性和文化,以"城市文化资本"理论为指导,以南通为例,通过现有文化存量,经营城市文化资本,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城市森林文化的内涵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城市森林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城市森林文化是生态文化的重要内容。它是关于城市中保护和建设森林以满足城市和谐发展和市民健康需要的文化。其内涵包括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个层面,即城市森林物质文化,城市森林行为文化,城市森林制度文化和城市森林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中国精神。在今天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下,怎样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走出去",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话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去",需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意蕴;重新塑造传播主体的形象;构建宣传的格局,加大宣传力度;尊重不同地区的差异,革新表达方式,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去"。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中国文化在国际社会中与其他文化间的接触与交流,本质上是文化的对外传播。翻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必然途径。传播活动必须依赖一定的环境才能成功。因此,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翻译选材需要以传播环境作为参照,才能有助于文化的对外传播。为适应传播环境,翻译选材要秉承平等、交流、互助及共享的原则,以造福于人类为目标。翻译选材的内容要避免在意识形态领域中与目标语社会的冲突,辩证处理文化内容、受众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密切关注中外文化态势的变化,确保中国文化顺利地对外交流与传播。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瓶颈在哪里?欧美文化是如何快速切入并占据世界市场的?我们应如何师彼长技,有效实现文化走出去?一、我国文化走出去的现实瓶颈何在?(一)自以为是的文化特色:一味希冀以特色与厚重取胜文化特色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内核中区别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文化标志、符号、标签。文化走出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需要特色,但也需要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基础上考虑他国或他地市场的文化感知、文化认同、文化接受。走出国门多年的孔子学院,多的是汉语文字的讲授、东方哲学的传习、中国礼仪的复写;如东南部地区一  相似文献   

16.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力不断增强。与中国经济的崛起相适应,中国文化"走出去"成为必然。出版行业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领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突出体现。因此,出版业"走出去"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对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起着关键作用,更应该成为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中华文化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负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明,它的外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因而关于中华文化典籍的外译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典籍外译实践效果,拓宽中华传统文化广泛传播途径,该文以译介学为研究方法,从译介的主体、内容、途径、受众和效果5个方面对中华文化典籍外译的趋势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分析可知,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中国把自己的文化推介到世界,而译介学为中华文化典籍外译提供了全面科学的理论框架,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成熟,能够助力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远大目标。  相似文献   

18.
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具有极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更是红色旅游资源大省。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推进,陕西红色文化也需要传播到国际社会,让世界了解陕西的革命历史和文化内涵,展示真实、立体的陕西形象,服务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助力讲好中国故事。该文聚焦陕西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以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理论为指导,通过对陕西红色文化外译和对外传播现状的调研,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了陕西红色文化外宣翻译与国际传播的提升策略,旨在提升陕西红色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的效能,实现最大化的跨文化传输,使红色文化真正地“走出去”。  相似文献   

19.
桂林城市建筑特色因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及威胁,而缺乏独特的建筑特色,文章对此阐述了建筑文化对桂林城市发展的作用,展望桂林建设成为具有"桂林"特色的文化城市.  相似文献   

20.
正"建设文化强国,需多渠道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不能让民族的文化瑰宝养在深闺。"自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一直强调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提出要以多种途径促进我国文化走出去。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智慧和结晶,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天取经,鉴真东渡日本,郑和下西洋这些壮举谱写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壮丽篇章,为中华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