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认为领导干部的压力主要来自哪些方面?”人民论坛杂志展开干部压力调查,64.65%的受调查者认为,主要来自“官场潜规则对个人政治前途的压力”,47.7%的受调查者认为,来自“上级考核、政绩竞赛、升迁调’动的压力”,38.06%的受调查者认为,来自“迎来送往等公关协调、应酬交往的人际关系压力”。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受调查者中仅有25.21%认为“来自公众诉求的社会压力、舆论压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课改”对中小学教师压力状况的影响,发现造成压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方法:先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自编问卷,并对408名正在参加“新课改”的教师进行调查,分析了解教师压力现状。结果:。新课改”使教师普遍感到压力有所增加,表现在“课程评价”上最显著;教,币压力增加不存在性别差异;初中教师压力增加大于小学教师;教龄在4~6年的教师压力增加最多;结论:“新课改”使教师压力增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学习》2014,(6):38-39
“帕”是压力的衡量单位,“零帕”即没有压力。由此可知“零帕族”即为面对各种压力仍能以乐观积极的态度泰然处之的人群,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变身真正的“零帕族”,  相似文献   

4.
新锐词汇     
“零帕” “零”即数字“0”,“帕”是压力的计量单位,所谓“零帕”,意思就是完全没有压力(零压力)。派生出的新词汇“零帕族”。即是指栖身于现代社会各个角落、承载来自生活及工作中的各种负荷、仍能保持积极乐观心态来面对的人群。该类人群并非真的没有压力,而是懂得如何化压力为无形,依仗自身健康、开放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淡定、乐观并且积极向上地生活和工作。  相似文献   

5.
考试的分数直接“殃及”着教师的“饭碗”“;问题学生”让老师直“掉头发”;不时就“捐献”的微薄工资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温饱”,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因为压力,教师对工作的倦怠、对学生的无情、对生活的乏味自在情理之中,不用辩说。我作为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兼一名语文老师,扮演着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角色。我深知来自社会、家长以及竞争给学校带来的无法回避的压力,又深切地体会到学校给教师带来的巨大压力。工作没有压力是不行的,没有压力就少了动力;压力过大也不行,压力过大,会适得其反,导致阻力。由此可见,控制压力的“度”是个关…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众所周知,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陆续出台了众多的“减负”政策和措施,试图在根本上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时至今日,人们虽对“减负”各有褒贬,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相关“减负”政策和措施没有减轻学生对学习压力的体验感,“减负”政策和措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而,“减压”才是“减负”的实质所在。有些研究者把压力看作一种负面的情绪经历:或用压力这一术语来指个人产生的压力和要求的程度,并用“紧张”一词指称这种压力的反映。[1]本文所使用的“学习压力”,是一个特定的概念范畴。压力体验的…  相似文献   

7.
“减负”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一项艰巨、复杂、系统的工程,但是缺乏统一的概念解读.“减负”从理论上讲就是要减轻中小学生的“课标学习压力”和“绝对作业压力”,同时关注“心理压力”和“相对作业压力”,这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共同努力,使基础教育真正做到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学化学”和“无机化学”教材中关于“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均只是略作叙述之后笼统而定性地总结为“压力变化只是对那些前后分子数目有变化的气体反应才有影响。在恒温下,增大压力,平衡向分子数目减少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力,平衡向分子数目增加的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9.
王克坚 《上海教育》2009,(24):19-19
最近,上海市教科院对上海1300多名教师关于工作压力的调查报告显示,77.5名的中小学教师感到工作压力大,更令人感到诧异的是“小学教师所承受的压力高居榜首”。91.6%的教师认同“社会对教师的要求高于常人,使教师感到压力”,许多教师发出了“我都不知道怎么做教师了”的声音。看来,“为教师减压”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  相似文献   

10.
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使与投资息息相关的建筑行业风险加大,施工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市场压力、竞争压力、成本压力、金融压力和信用压力,如何积极应对、转“危”为“机”成为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现从企业文化建设这个角度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控制变量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思想,渗透于物理教学中,许多规律、概念的学习都离不开它;如“欧姆定律”中研究I跟U、 R的关系;“压强”概念引入时保持压力不变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和保持受力面积不变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 “焦耳定律”先后控制电流和电阻的条件下探究归纳等.  相似文献   

12.
关于“新课改”中教师压力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育观念和教学实践方面做适当的调整和转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普遍产生较大的压力。研究显示,教师在“新课改”中的压力主要归因于四大方面:“新课改”的支持环境;教师应对“新课改”的个人能力;“新课改”对教师的客观要求以及教师在“新课改”中的顾虑。性别、学历、参与“新课改”的时间以及学校类型等四个因素对于教师在“新课改”中的压力没有显著影响;教师在“新课改”中的压力在教龄、教学科目、班级角色等三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压强是研究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它的定义式 :P =F/S ,反映了物体单位面积上压力的大小 ,压力的作用效果除与压力F的大小有关 ,还跟物体的受力面积有关 ,要正确运用公式必须先理解压力和受力面积。一、压力式中的压力“F”是指“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其中“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是概念中应理解的关键词。压力是垂直于物体表面的力 ,作用在被压物体表面上。例 1 如图 1,用 10 0N的力 ,将物重为 5 0N的物体紧压在墙壁上 ,则墙壁受到物体对它的压力是多大 ?图 1分析 :题中出现二个力 ,根据压力的定义 ,重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压力”(STRESS),本是物理学名词,加拿大医生汉斯·赛利在四十年前最早将这一名词借用到生理、心理领域,如今蒙特利尔的人都亲热地称他为“压力医生”。 赛利对压力所下的定义是:“身体对一切加诸身上的需求所做出的无固定形式反应。”换句话说,任何加于身体的负荷,不论这负荷是源于心理(例如:不愉快的事件)还是物理(例如,环境污染)都是压力的来源。压力的来源亦即“压力源”,会引起“一般适应综合症”(Genral Adpiation Synrome)——这是赛利为压力所创造的专业名词。它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我们在实践中仍然很难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中小学生因难以承受学习压力而离家出走、跳楼自杀的事件频繁发生。分析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现状和成因 ,提出缓解中小学生压力的对策 ,为构建一种“良性压力状态”的学校生活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有位老师在教《水的压力》时设计了5个活动:用嘴吹泡泡(暗示“吹泡泡需要力”);用蒙有橡皮膜的漏斗放在水中吹泡泡(暗示“水也有这种力”引出“水的压力”);用手套上保鲜袋放进水里(体验水的压力);将在不同部位扎洞再用橡皮膜蒙上的几个塑料瓶放进水里(探究“水的压力”);交流汇报。  相似文献   

17.
角色过重让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思想教育的开拓者——教师承受了许多的外显和内隐压力,这与“和谐社会”的理念、创造“和谐生命”的思想是不相容的,缓解他们的压力迫在眉睫。本文试图探讨教师的压力来源、成因,提出缓解压力的心理学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某市规定,教研、科研搞不好的学校,升学率再高,也不能评“先进学校”。这个“一票否决”好。好就好在评优观的拨正。长期以来,不少地方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习惯于以升学率为“硬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评优评好。现在,某市规定教研、科研搞不好的学校,升学率再高,也不能评“先进学校”,明白无误、干脆利落地否定了“升学率排座次”的“评优观”,确定了以教研、科研优劣为重要依据的“评优观”。评优观的拨正,势必产生正确的导向作用,对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必将产生积极和深远影响。好还好在压力观的拨正,没有压力,往往容易疲沓。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给学校施以压力,关健是施什么压力。“升学率排名次”,施加的是“升学率”的巨大压力。现在,某市向学校提出加强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转型,各类群体面临的压力在不断变化,领导干部究竟面临怎么样的压力境况呢?近日,人民论坛杂志联合新浪网、人民论坛网展开干部压力调查,64.65%的受调查者认为,主要来自“官场潜规则对个人政治前途的压力”;47.7%的受调查者认为,来自“上级考核、政绩竞赛、升迁调动等升迁压力”;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2016,(5):46
近年来,一些演艺界人士因涉毒被曝光、刑拘、判刑的消息屡现报端.一些吸毒者自称“压力大,借吸毒减压”. 11月9日,新华社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著名演员陈道明.陈道明回复说:“现代人谁没压力?难道只有你有压力?你压力有老百姓大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