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者探讨了唐代园林在不同层面所受到的西域文明的熏染,从而揭示二者之间所存在的长期文化关系,初步理顺了东西方园林艺术不断交流和发展的历史线索,同时也为18世纪中国园林因何能够深刻影响欧洲提供另外一种阐释。  相似文献   

2.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出现一批以“游园”为主题的当代艺术作品,众多艺术家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中国园林。这一现象源于一种重新关注19世纪以前人遗产的情感,游园在中国传统中是一个特定的美学行为。游园可以代表一种隐喻,如小径,漫游,徘徊,迷宫,恍惚,曲折,以及魂游和“灵知主义”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论川西古典园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川西曾经活跃过许多对巴蜀地区、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自古蜀国以来,祭祀这些历史名人的祠庙历代屡有兴建,成为中国甚至世界罕见的名人祠庙最为集中的一个地区。由川西历史名人祠庙衍化而成的园林与北方皇家园林、江南人园林并立为中国的三大古典园林群落,显示着它独特的、突出的价值。川西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保留着一个魏晋唐宋明清的历史系列;川西古典园林还从侧面反映了川西地区的历史变迁过程,蕴含着社会政治、经济、化的丰富信息,显示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川西古典园林有着丰富的化内涵,凸显着巴蜀人民的化心理和精神追求。川西古典园林还在“北雄南秀”的中国园林之外,别具独特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曲水流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水流觞”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有着悠久的历史,非凡的文化内涵及艺术价值。本文论述了“曲水流觞”的起源、发展以及演变过程,分析了“曲水流觞”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重要位置,指出了其对现代园林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葛熠 《华夏文化》2005,(2):43-45
中国古典园林的正宗代表当数江南私家园林,即士大夫文人园林。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是一个政治上动荡不安、文化上多元走向的时代。政治上的风云变幻,让封建士大夫们无论在朝还是在野,都感到岌岌可危,或为保全性命,或为寻求精神慰藉,士大夫们把目光投向自然,寄情于山水,而当时山水诗、画的流行,也推动了造园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赵珩 《世界文化》2013,(3):39-39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火焚并劫掠了中国最美的皇家园林、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圆明园,从而成为中国人永远不能忘却的民族耻辱和难以抚平的伤痛。自清雍正以来,圆明园历经五代皇帝、前后一百五十年的建造,才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园林艺术典范",被誉为"万园之园"。1860年圆明园被焚毁劫掠后,园中大部分中式砖木结构殿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当代艺术史的跌宕进程中,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代艺术团体——“无名画会”。应该说,“无名画会”是一个在野的艺术团体;它比“星星画会”更早。“无名画会”艺术家的绘画没有完全一致的画法和历史的风格演变,但无论哪一件作品,无不透露意到笔简的清爽。“无名画会”两位灵魂人物赵量、杨雨澎,  相似文献   

8.
唐朝自宫廷到民间的游乐风气促进了长安各类园林建设的兴盛.皇家及贵族的园林以气势与富丽取胜,公共园林则以生活性见长,而文人郊园别业则明显凸现休闲与静修的特色.魏晋南北朝时在玄学影响下的以逃避现实、陶冶性灵为主的中国园林文化在国势强盛、文化开放的大唐一方面得到继承,另一方面则别开生面.最为突出的变化是强烈的入世性,具体表现为游乐.此种游乐意识体现出入世与出世的统一,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充分见出中国文化所推崇的“上下与天地同流”的宇宙情怀与“诗情画意”的文人情趣.文人园林意识在唐代得以真正的确立,并成为园林文化的主导地,中国的造园艺术从此步入更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阿房宫,为帝王宫苑园林,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号称“秦川第一宫”,秦末为项羽所焚毁。阿房宫虽已湮灭,但是它的创作思想对中国园林发展却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现代建筑     
二十世纪中,许多建筑师继续承袭传统的建筑风格。但到了二十年代,欧美的一些建筑师就已经为真正的当代风格奠定了基础。这批建筑师中为首的包括美国的弗兰克·洛依德·赖特(1867—1959);勒科尔比西埃(1887—1965),出生于端士,后入法国籍;还有瓦尔特·格罗皮乌斯(1883—1969)及路德维格·米斯·范德罗赫(1886—1969),这两人都是在三十年代末来到美国的德国人。赖特强调“有机的建筑”。他说一座建筑就象活的有机体,必须从它的环境中“生长”出来。他所设计的宅邸,如宾夕法尼亚  相似文献   

11.
公元2005年9月17日,恰值中国农历乙酉中秋节的前夜,举世闻名的中国皇家园林颐和园内的气氛恰如古人浓郁的诗意表达:“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中国和法国2000多位嘉宾欢聚于此,在秋高气爽的一派习习微风里,在一轮“曾经照耀古人”的千古明月的辉光下,在庆祝中华传统中秋佳节的喜庆气氛中,在这个专为庆贺法国文化年圆满谢幕的游园晚会上,在古色古香的文昌院内,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潍坊市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潍坊三件宝,风筝、王辉、郑板桥。最近,我有幸采访了“三宝”之一的王辉。王辉是位根雕和书法艺术家。早在1983年5月,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就为他拍摄了专题纪录片;他的根雕作品曾多次在潍坊国际风筝会上展出,并连续在中国首届及第二届根艺优秀作品大奖赛中获优秀奖。他的书法作品蜚声海内外,先后在“琴岛杯”、“正大杯”等全国及国际性大展赛中13次获奖,并且被收入(中国当代书画家全集》、(中国当代书法名家墨迹》、帼际现代书法集人《世界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集》;他本人也被编川国际现代书…  相似文献   

13.
罗布林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华  张峰  赵凯 《寻根》2003,(2):72-79
夏宫的营建罗布林卡,汉语意为“宝贝园林”,位于拉萨市布达拉宫西侧三里许的拉萨河畔,占地36公顷,是一座郁郁葱葱、花团锦簇的高原园林。罗布林卡始建于18世纪40年代七世达赖喇嘛时期,从此为历代达赖喇嘛专用的夏宫。历200余年,其建筑、生态环境依然基本完好,集中体现了藏民族园林、建筑、绘画、雕塑等方面的艺术风格,也体现了汉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鲜明影响,是一处独特的建筑艺术、宗教艺术与园林艺术相结合的西藏艺术的杰作。建园之前,罗布林卡一带柳棘丛生,野兽出没,人称“拉瓦采”,拉萨河故道从中穿过,形成了许多水塘,…  相似文献   

14.
章通过对“中华传统明”、“近现代中华明”、“当代中华明”的回顾、阐述,指出:中华明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形成了“多样的统一”的中华传统明。这种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明,经历了近现代困境中的更新充实,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明,这种新型的中华明已在当代崛起,并将在21世纪得到全面振兴。(本为作1997年参加莫斯科“国际汉学家大会”所提交论,后作修改)  相似文献   

15.
孙迎庆 《寻根》2014,(1):72-81
苏州拙政园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誉为中国的四大名园,并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中景点有39个,其中以亭命名的景点就达到18处。不仅亭多,而且形式不一,从建筑形态到造型风格都体现了集锦式的构成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代艺术展在柏林亚太周的“中国节”上引起轰动。展览的名称是《生活在此时》,近30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上百件绘画、模型和音像作品,布置在汉堡火车站博物馆的10个展厅内。开幕式当天细雨霏霏,冒雨赶来的柏林观众挤满了博物馆上百平方米的大厅。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生活在此时》的策展人之一范迪安,在欣喜之余向记者畅谈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缘起和走向。范迪安说,文化生态环境对艺术的发展至关重要。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现代艺术直接受外国影响,从具象到抽象,从平面到立体,艺术的表现手法不断丰富。到了90年代,我们的文化自主性开始增强。但如何把一个健康、真实的中国现代艺术介绍到海外还有一定的难度。西方社会对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了解和认识不仅不足,甚至偏颇,有些国外策划的展览,有意识形态的趋向,偏爱激进、极端的作品,没能与我们建立良好的对话关系。本次展览,是中德双方策展人首次合作,共同商讨选题,共同挑选作品,在以“现代艺术之都”闻名于世的柏林展出,而汉堡火车站博物馆又是现代艺术大师云集的地方,这标志着中国现代艺术与世界良性对话的开始。范先生继续谈到,不仅国外,包括中国国内对现代艺术的认识都存在一些模糊概念。人们都认为“现代艺术”是个敏...  相似文献   

17.
从上海到北京,历时四个月的“墨西哥艺术系列展”于8月21日在中国美术馆圆满闭幕。具有浓郁墨西哥艺术特色的《墨西哥绘画:从壁画三杰到当代展》、《墨西哥现代建筑展》、《墨西哥当代陶艺展》中,最吸引中国观众的为《墨西哥绘画:从壁画三杰到当代展》。[编按]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60年代起,中国古典园林开始走向世界。现在美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智利、澳大利亚、瑞典、日本、新加坡等国已建成一座座精巧美观的中国式园林。圣地亚哥“中国公园”位,智利。都g%%哥¥伊金斯公园内。1963年由智利华人集资建成,方圆3000平方米,布局精致,号称“东方琼岛。”半岛山拗有幽洞,洞壁陈列水族玻璃橱窗。山巅有中国式凉亭和瞻望台,还有花架曲径,沿石阶通向湖边。公园三面环水,人造奇峰环岛而立,峰隙喷泉如细雨滨檬。园门内有约5米高的彩绘牌坊,牌坊前端坐两只石狮,并有一株参天的喜马拉雅松。园内广种合…  相似文献   

19.
雷颐 《寻根》2000,(6):41-44
圆明园是名的皇家园林。自雍正帝以后,园居渐成宫廷风尚,尤其是成事帝更是常年住在圆明园.儿乎以此为宫。因为住在集中西园林之萃、景色宜人的圆明园,要比住在宏伟壮观、气象森严,每日必须“正襟危坐”的紫禁城自  相似文献   

20.
《中外文化交流》2011,(12):93-93
全球顶级奢侈品牌“香奈儿”携手中国美术馆共同举办名为《法国设计先锋与艺术大师们的对话》展览。此展由当代艺术界知名策展人尚·路易·弗蒙精心策划。从开创到传承,从香奈儿女士到卡尔-拉格斐,香奈儿继往开来,始终引领现代精神和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