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半个世纪以来的天文观测表明在遥远的宇宙里隐藏着看不见的暗物质,而且暗物质可能占宇宙总质量的90%以上。来自空间的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红外光,可见光以至χ射线与γ射线告诉我们的是各种可见天体与辐射源的信息,暗物质不发射光子,只能靠分析万有引力等手段来间接地认识它们。  相似文献   

2.
在浩瀚无际的宇宙中,黑洞是在质量和密度都远远超过中子星、时刻都在无情地吞噬着接近它的物体的、不向外发射任何电磁波的恒星。所谓不发射任何电磁波,就是说无论科学家们动用威力如何巨大的望远镜,也无论在地面上还是到九霄云外,都休想看到它的本来面目。黑洞就是因绝对看不到而  相似文献   

3.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对所处环境不间断的探索,从地球到太阳系、银河系,再到河外星系,人类的视野不断扩大。在这一进程中,各种观测手段尤其是望远镜的出现和改进,对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举例说出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意义”、“运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对增强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有重要的意义。一、光学望远镜的出现和改进,使人类可以看到更远、更暗的天体望远镜最初在1608年出现在荷兰。天文学家伽利略敏锐地意识到望远镜对于天文观测的意义,于次年制成第一架天  相似文献   

4.
<正> 埃德·韦勒:哈勃望远镜观测到了一些我们当初预期之外的内容。毫不夸张地说,它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观点。这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天体物理学家埃德·韦勒,他是哈勃空间望远镜1979年至1998年间的首席科学家。2010年4月正值哈勃望远镜升空20周年纪念(1990年4月24日发射)。韦勒:我得说,当我们将它发射升空后发现它存在一个光学问题时,我都想不到20年后我们还可以在这里谈论它创造的这些伟大成绩。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生存的空间里,时刻充满着形形色色的电磁波。电磁波从哪里来?万物都是源!包括地球在内的所有天体时刻在发射电磁波;世界各地无数个广播电台和通信、导航设备在发射电磁波;所有家用电器在发射电磁波;甚至我们每个人也在发射电磁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之中。既然我们被电磁波时刻包围着,那么电磁波跟我们的生活必然是密切相关的,所以有必要对电磁波有个比较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遥感技术     
人的五官感受客观世界的范围是十分有限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不断地运用各种工具和仪器延伸着自己器官的感知范围.望远镜、雷达、电视等都属于视觉器官的延伸实例.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更为先进的感官延伸技术——遥感技术.一、遥感的概念遥感是一门不通过接触而感知对象,即收集遥远对象信息的技术.这种超距离的感觉性来自于电磁波的辐射:1.任何物体都有辐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的本领.2.最大能量的辐射波波长λmax与温度T(K)的关系为Tλmax=289(微米·开).3.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发射、反射、吸收电磁波的能力随波长而变化.地球上的物体,一方…  相似文献   

7.
《好同学》2005,(11)
一、什么是遥感?“遥感”,顾名思义,就是遥远地感知。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就具有这样的能力。人类通过大量的实践,发现地球上每—个物体都在不停地吸收、发射和反射信息和能量,其中有一种人类已经认识到的形式——电磁波,并且发现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是不同的。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其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  相似文献   

8.
正美国HSNBC网站最近公布了迄今最伟大的太空望远镜,这些近20年里先后进入太空的望远镜好比"太空之眼",帮助人类对宇宙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哈勃太空望远镜发射时间:1990年主要功能:填补地基望远镜观测的缺口哈勃望远镜于1990年发射升空。这部功勋卓著的望远镜重新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向公众奉献了大批精彩绝伦的太空靓照。2007年,哈勃望远镜遭受了硬件失灵  相似文献   

9.
1.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1)天体和天体系统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统称。主要有: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它们又被称为自然天体;在宇宙中飞行的航天飞机、宇  相似文献   

10.
天文学家发现一种奇异的天文现象,宇宙中有一些磁场引力非常大却又看不到任何天体的区域,它不断发出极强的射线辐射,光线在它附近会发生弯曲现象,大量间接征兆显示这些区域确实存在一种物质结构,却又无法看到它,于是一些学者想象地描述这是一种恒星坍缩后的质量密度极大的暗天体,并为它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黑洞”。 当今世界各国已拥有各种先进的大口径、高灵敏度光学望远镜,从银河外星系,到宇宙尘埃一览无余,而惟独对“黑洞”却无能为力。它既然是一种质量密度极大的“天体”,为何始终不见庐山真面目呢?原因很简单:“黑洞”…  相似文献   

11.
李维兵 《新高考》2010,(1):17-17
天文科学学家们不仅用眼睛“看”宇宙,也在用耳朵“听”宇宙.这个“耳朵”就是射电望远镜.射电望远镜(radio telescope)是指观测和研究来自天体的射电波的基本设备,可以测量天体射电的强度、频谱及偏振等量.与接收可见光的传统光学望远镜不同,射电望远镜接收的是天体射出的无线电波.射电望远镜既没有高高竖起的望远镜镜筒,也没有物镜、目镜,而是由天线和接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接收机把从天线传来的无线电波放大,并转变成能用仪器记录的信号或对无线电波进行拍照.从外观上看,射电望远镜都有金属制的抛物面形的天线,该天线能够把来自遥远天体的无线电波会聚起来,从而捕捉来自太空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星空写真     
深邃的星空一直吸引着我们。而当我们用望远镜和照相机取代双眼,记录这美丽的夜空时,宇宙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幅幅更加绚丽多彩的画面。那些巨大的天体、鲜艳的颜色、细致的条理及清晰的影像是星空的真实写照。天体摄影在对天文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世界     
天文学家称:冥王星所有卫星系一母所生“哈勃”太空望远镜对冥王星及其各颗卫星的连续观测结果显示,冥王星的整个卫星系统全部形成于40亿年前的同一次宇宙大撞击。“哈勃”望远镜在不同波长范围内拍摄的冥王星系统照片表明,冥王星的各颗卫星都拥有同样的色彩,而且这些卫星对发射到其表面的不同波长的辐射也会产生同样的反射作用。这一新发现再次证实了科学家们以前对冥王星系统产生历史的猜测———冥王星的各卫星都是一次大规模的宇宙撞击从冥王星身上轰炸下来的碎片。新发现多吃茶叶蛋不利健康茶叶蛋一直是我们的传统食物,也很受大家的喜…  相似文献   

14.
天文学     
《河北自学考试》2014,(6):83-83
专业解读 天文学是研究天体和宇宙的科学,它以各种现代尖端技术作为探测手段,收集和处理来自宇宙的全波段电磁辐射和其他信息,不断加深和改变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当代自然科学的核心和前沿学科之一。天文学和物理学的结合产生了天体物理学,使天文学进入了研究天体的物理状态和过程、探讨天体和宇宙的结构和演化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5.
天文学是研究天体和宇宙的科学 ,观测是天文学研究的主要实验方法 .在 17世纪以前 ,天文学家只能用肉眼观测星空中几千个比较亮的天体 .17世纪初 ,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 ,人类的眼界随之大为开阔 ,望远镜成了近代天文观测的眼睛 .本文就光学天文望远镜的发展作一简单介绍 .一、折射式望远镜1.伽利略望远镜第一个望远镜是荷兰的一位眼镜商人里帕席于16 0 8年做成的 .据说 ,里帕席无意间将两块镜片重叠并使其相隔一定的距离观看时 ,发现远处教堂上的风标明显地放大了 .于是 ,他把两块镜片装在一个铜管的两头 ,发明了最初的望远镜 ,这引起了…  相似文献   

16.
罗纯一 《物理教师》2011,(12):49-49
近代引力理论预言:宇宙中存在一种质量非常大,半径非常小的天体,任何物体都不能脱离它的束缚,甚至连光也不能射出,这种天体称为黑洞.哈勃太空望远镜十几年来的观测结果支持了黑洞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1543年,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出版《天体运行论》,否定了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地心学说,同时代的意大利天文学家布鲁诺提出宇宙无限论,认为地球只是宇宙中的一个小点而已。随着伽利略将望远镜对准太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更是呈现指数级增长,人类不得不接受  相似文献   

18.
望远镜之年     
今年对于望远镜来说是特别重大的一年,不仅因为今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天文年——纪念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测天体400周年;而且,新的“开普勒”轨道望远镜已在3月发射升空,目的是了解隐藏在遥远恒星光芒背后的类地行星。5月,宇航员将为服役近20年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安装一台新相机.以便她在完成历史使命前施展再多一点的魔力。  相似文献   

19.
天文学是一门"观测的科学"。"观",是远远地看,"测",是远远地测量,对象是天体发出的电磁波。半个世纪以前,天文信息几乎全部得自光学观测。而到了20世纪后期,观测手段已经遍及全部电磁波谱。不过,由光学望远镜得来的光学信息仍然是天文研究的基础。这里的讨论将限在这个范围。望远镜的任务首先是能够看到天文目标。只有看到了的才能测量,只有经过测量才能进行研究。所以"观"的能力是第一位的。  相似文献   

20.
望远镜之年     
今年对于望远镜来说是特别重大的一年,不仅因为今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天文年--纪念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测天体400周年;而且,新的"开普勒"轨道望远镜已在3月发射升空,目的是了解隐藏在遥远恒星光芒背后的类地行星.5月,宇航员将为服役近20年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安装一台新相机,以便她在完成历史使命前施展再多一点的魔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