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有句名言:“于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我们今天讲的文明行为教育,与陶先生讲的“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其精神是一致的。文明行为教育.就是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已形成的文明行为教育年轻一代,发展和提高受教育者的文明修养,培养健康的审美观点和良好的言谈举止的教育。它贯串在爱国主义教育、行为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劳动教育和各科教学之中。目的是使学生思想纯洁,情操高尚,内心文明,言行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其主要内容有:(…  相似文献   

2.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惩罚”是一种呵护,是一种艺术。要掌握好罚的艺术,罚之有方,罚之有度,罚之有情。  相似文献   

3.
人们把通过言语进行的教育称之为“言教”,把教育者身体力行进行的教育称之为“身教”,但还有一种无论在利用率上还是在历史的悠久上都可以与“二教”媲美的方法——惩罚,却没有被人们冠以“×教”之美名,为议论方便起见,笔者姑且将其名之曰:罚教。说起“罚教”的历史,鞭笞恐怕是较早被广泛运用,并且流传时间较长的  相似文献   

4.
“教人以渔”方有鱼──指导学生自学的一点心得黎思贵“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忽之。”人类的文化源远流长,浩如烟海。编入课本的仅是苍海之一滴;况且学生在校受教育的时间极为有限。所以教师的教学,应当教学生会学。“授人以...  相似文献   

5.
在重庆教育活动的八年中,陶行知把教育方针升华为“民主的、大众的、科学的、创造的”;把教学的真谛概括为教“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千学万学,学作真人”;认为“人人是创造之人”,通过对儿童大脑、嘴、双手、时间、空间和眼睛的六大解放,采取每天“四问”、请教“八位顾问”等方法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此外,还阐发了“青天为顶,大地为底”、“人类都是同学”的教育社会化思想。  相似文献   

6.
潘燕婷 《考试周刊》2012,(30):176-176
作者从一则家庭德育教育工作案例中得到启示:一是适度的教育惩罚是必要的;二是“罚”无定法,但需得“法”;三是教育惩罚呼唤爱的指引。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存在着重物轻人、评价标准单一、无个性教育、机械重复、超负荷、滥罚、角色缺失、定性伤害等“蛮教”现象。这些现象从管理者角度、教师角度、学生角度、过程角度、结果角度、影响角度看都有不同的表现。“蛮教”行为对学生、教师、学校、社会都有着巨大的危害。我们必须通过深化教育改革来消除“蛮教”行为。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就是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新课程改革直接催生了教育之变:教之变,学之变,制度之变,管理之变……面对如此变化的形势,我们不禁扪心自问:要想还原教育之本真,我们到底该怎样做呢?  相似文献   

9.
惩罚与强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惩罚与强制是对学生问题行为进行控制和纠正的基本方式,也是培养儿童良好社会行为的重要方法。有效的惩罚与强制,可以为学生提供社会行为的反馈信息,教育学生承担道德责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行为结构体系。在实施的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化罚为育;以奖惩条例为依据,建立反馈机制;同时对教师的惩罚与强制行为也要有所规范。  相似文献   

10.
一、提高教师素质,搞好课堂教学 何为人师?古人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记曰:“能博喻者后能为师”;今曰: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人之师表”,要求“教书育人”。难怪十八世纪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美称: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何为良师?根据我们的社会要求:应“教人先教己,育人先育己”,教师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热爱本职”,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掌握运用“教育理论”的人,可以为良师。师之教艺,可谓“教师职业之各种特殊能力的高度发展的表现”。“社会诸多艺术的有  相似文献   

11.
钟林 《山东教育》2005,(21):123-124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越来越少,但教师从精神上惩罚学生,即“心罚”学生的情况却时有所闻。教师心罚学生的“武器”主要有三种: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越来越少,但教师从精神上惩罚学生.即“心罚”学生的情况却时有所闻。教师心罚学生的“武器”主要有三种:  相似文献   

13.
“教育惩罚”是以教育为前提,以惩罚为手段,以不损伤学生的身体为原则,以不再出现要“罚”的行为为结果。它包含了教师望生成才的良苦用心。如果这苦心不能为学生体察、接受,就可能致使少数学生产生误解、抵触甚至怨恨等消极情绪。但是,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又是不完整的教育。因此只要教师讲究惩罚策略,让学生理解、接受并感激教育惩罚的目的还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是近现代诗教的典范,其诗教核心指向了教人求真和创造性教育实践,其诗教之美指向教育之美与教育实践之间不可分割的精神价值关系和儿童真正自我实现的成长实践活动。陶行知诗教美学的逻辑起点由五个方面构成:构筑儿童大众的主体性实践、酝酿实践中的教育生活之美、酝酿儿童成长实践的诗意、促进儿童内在自然的人化和根植于大众的文化实践。点燃教人求真的诗化之美、培育教人求真的博爱之美、彰显教人求真的灵性之美、诗化教人求真的创造之美、蕴含普度大众的浅易之美等,构成了陶行知诗教美学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5.
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趋向共产主义文明的重要阶段性实践探索,承接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文明批判的科学视域,提供了21世纪走出“异化文明”政治哲学方案。在文明发展的主体之维上,人类文明新形态消解了“资本主体”对个体自由全面发展的压制与奴役,以“人民主体”为价值导向,实现了文明主体的逻辑变革;在文明建构的秩序之维上,人类文明新形态扬弃了资本主义文明市民社会的根本立基,以“人类社会”为原则规范,启幕了在利益共享中朝向终极正义追寻的文明格局;在文明存续的理念之维上,人类文明新形态解构了资产阶级虚假的“普世价值”幻象,通过弘扬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彰显了全人类的共存与美好之道。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面临着的空前危机,以及呼吁可持续发展的“碳中和时代”以不可抵挡之势的来临,要求人类必须注重自然和未来社会的长远发展。在全世界共同应对生态危机的诸多方案中,教育是应对人类世以来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关键途径,而其所遵循的伦理方法是责任伦理。这种以自然为目的、强调行为动机善性与行为结果善性的“自然责任伦理”成为了拯救发展困境的理论指引,它强烈要求人类为自然永续发展负责。反观现实,当前自然教育效果有待提升,“自然缺失”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距离社会期待与自然教育的应有之义仍有较大差距。旨在培养青少年对自然负责的自然责任伦理教育是碳中和时代下的必然趋势,且能够实现自然教育效果的帕累托最优状态。自然责任伦理教育的责任行动主体可以是集体也可以是个体,相应地,实施自然责任伦理教育也分为集体途径和个体途径。从个体层面来讲,作为社会公民的每一位个体,都肩负着履行保护自然的道德责任;从社会层面来讲,能够切实履行自然责任教育职责的实体主要是政府,其具体执行者又主要表现为政府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及其机构。自然责任伦理教育需要广大青少年关心自然资源及环境生态,认识人类社会之外的自然界的美,了解环...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师的精神”,包括热爱人民、热爱学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为公的奉献精神;虚心学习、终身学习的精神;追求真理、求真求实和“以教人者教己”、以身作则的精神;追求教育的现代化、中国化,提倡科学与民主的改造社会的精神;勇于开拓、实验的精神和服务于农村,在劳力上劳心的精神。并分析了这些精神提出的社会依据。  相似文献   

18.
惩罚行为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儿童施加某种影响,使儿童身体或心理产生不快的行为,其目的是通过不快或痛苦的体验,使学生“不当行为”减少或消失,从而最终达到人性之完善的教育行为。当前关于惩罚的相关讨论中,基本认同惩罚在教育中的警戒与教育作用,认为适度惩罚也是一种爱的表现。是教师的教育权力。主张惩罚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是有条件的,惩罚应是适度与有限制的。然而由于惩罚实施过程中的非理性特征和对惩罚行为的本质缺乏深入和辩证的理解,实践中容易造成“滥用惩罚”和“谈罚色变”的倾向,使惩罚失去其积极的教育价值和良好的心理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体罚学生早已为学校明令禁止。在人们的口诛笔伐中,这种以"罚"代教的"棍棒"式教育逐渐得到遏制。但是,另一种更为隐蔽的变相惩罚方式--"心罚"--仍大量存在。一些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以胁迫、谩骂、讽刺、挖苦、冷落甚至羞辱等违背教育规律的极不文明的错误言行对待学生。这种教育方式在心理上、精神上给学生造成极大伤害。   与体罚相比,心罚之危害更大。从"罚"的外部特征来看,体罚是显性的,而心罚是隐性的。教师对学生"心罚"主要体现为一种言语行为态度,较之体罚,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随意性。当前对于校园的"心罚"风,一来缺乏必要…  相似文献   

20.
夏玲彩 《教书育人》2007,(10):13-14
什么是惩戒 顾名思义,惩戒就是惩罚、警戒,是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犯错误的责任追究,是让孩子去认识错误、承担错误所引起的后果,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但是现在一提到教育惩戒,人们头脑中首先想到的就是“体罚”。体罚,即“体”罚和“心”罚,它是以惩罚为手段,以侮辱和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结果的一种具有严重病理性的教育方法,它在大多数国家都是被明令禁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