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短篇小说《姚内奇》是俄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创作高峰长期的作品。在契诃夫描写知识分子和揭露庸俗习气为题材的作品中,它完全可以与《套中人》、《醋栗》相媲美,是颇有代表性的一篇。这篇作品无论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显示出作家成熟时期的光辉。 (一)  相似文献   

2.
契诃夫是一位在世界戏剧史上举足轻重的作家,其作品呈现出一种静态美。契诃夫的创作对以曹禺为代表的许多中国作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曹禺通过借鉴契诃夫的写作手法,经过《雷雨》、《日出》的尝试,到《北京人》完成了自身风格转型,作品显现出一种静态美学特征。但曹禺也保持了自我的艺术风格,戏剧在平淡悠远中仍有内在的紧张感。  相似文献   

3.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课文编者在注①中说:“选自《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有删节。”删节后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有两个优点: (一) 套中人别里科夫的形象显得更集中、鲜明、突出,有利于了解俄国的旧制度是造成套中人的根源。 (二) 有利于了解契诃夫塑造套中人所使用的讽刺手法。近来,笔者将删节后的课文,同原文对照并研究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家的创作意图后,认为删节后  相似文献   

4.
<正>有些东西,常常被人认为是契诃夫所独有的创作特色,其实,这些东西在其同代作家的作品中,或隐或现地存在着。如果我们认真地将其区分开来,弄清楚什么东西才是契诃夫真正的独特性,从中便可以看到契诃夫对俄国文学真正的、伟大的贡献,这无疑是极为有意义的课题。 和契诃夫同时代的某些文学批评家,运用形式主义反证法,把偶然性说成是契诃夫写作手法的基本特点。并武断地认为,契诃夫在题材的选择、人物和事件的安排、细节的描写上都表现了这一特点。批评家K·阿尔谢尼夫认为M·阿尔鲍夫的作品深受契诃夫的影响,其中偶然性占统治地位,具体表现在“详尽地描绘那些在事件的总进程中不起大作用的偶然出现在作家笔下的人物、地点和场景,并且立即把他们推到作品的主要情节上去……在现实生活中,事件和印象是一个紧接着一个偶然出现的,没有任何内在的联系,由此把偶然性搬进艺术领域,并把这种做法当作是忠实地再现生活。·诺夫波林在《文学与生活的黄昏》一书中评论N·  相似文献   

5.
据说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的俄国作家契诃夫在写小说时,总是把稿件反复修改,致使把稿件的句子修改得纵横交错,这可以看出他对作品创作的殚精竭虑。《凡卡》一文是契诃夫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表象上写得很凌乱:一忽儿写凡卡用写信的形式向爷爷倾诉他凄凉的当鞋匠学徒的生活,一忽儿写他对爷爷形象的回忆,一忽儿写窗户  相似文献   

6.
契诃夫是19世纪后半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大师,他最终树立了以短篇小说表现复杂社会生活现象和重大主题的卓越典范。契诃夫小说作品创作内容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886年以前,以笔名契洪特发表了一些滑稽作品活跃在幽默刊物上;1886年之后,契诃夫开始发表一系列严肃作品,更加关注社会政治,在后期的作品中他深刻揭露了沙皇专制制度的黑暗,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心灵。创作内容是创作思想的外衣,内容的变化植根于思想的变化,契诃夫创作思想的革新主要体现在第二阶段中逐渐摆脱了托尔斯泰主义的影响,而《第六病室》正是其思想革新心路历程中的标识。  相似文献   

7.
许多中国现代作家在二、三十年代或多或少地受到外国作家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的影响,一生沉浮的著名作家沈从文也不例外。在论述沈从文受影响的具体外国作家时,人们往往只注意、重视俄罗斯屠格涅夫、法国莫泊桑对沈从文创作所产生的影响,却大大忽视了俄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对沈从文小说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契诃夫的作品本世纪初就进入了中国。由于沈从文与契诃夫有着类似的经历,怀着相似的思想感情,使他更愿意走近契诃夫,更易接受契诃夫的幅射,契诃夫出生在俄国一个普通商人的家庭,“小时候没有童年生活”,16岁那年只得靠担任家庭教师以维持生计和求学,20岁开始文学性的记者生活,贫困逼他写作,用写故事换来的一些小钱使一家人不致挨饿。沈从文也  相似文献   

8.
在俄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中,契诃夫因关注“小人物”的命运而著名。“小人物”的题材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两大主题之一(另一题材是“多余人”形象)。在契诃夫之前,普希金《驿站长》,果戈理《外套》都曾经塑造过“小人物”的形象,虽然写得很成功,但毕竟只是少数的篇什。契诃夫则是全身心地去关注“小人物”,并把反映“小人物”的命运作为自己的主要创作题材。表面上看,契诃夫似乎写的是生活小事,实际上却表现了“小人物”的痛苦生活,嘲讽了他们卑微的奴才心理。《万卡》、《苦恼》、《一个官员之死》等就是契诃夫“小人物”系列小说中的著名篇章。  相似文献   

9.
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素有短篇小说巨匠之称,其作品语言特色鲜明,在长期的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的语言个性化。在契诃夫作品中语言通俗易懂,有大量的俗语,故其作品深深地植根于人民大众,直到今天对契诃夫作品语言的研究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全国语文统编教材高中第一册中《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节选自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同名小说(又名《套中人》)。它以深刻的思想内容,鲜明的艺术形象,高度精炼集中的语言闻名于世。下面,谈谈《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的粗浅体会。第一,启示课从介绍作者的生平、作品的写作背景入手,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为正确把握作品的主题,深入分析作品的社会意义作准备。契诃夫(一八六○年——一九○四年)出身贫困,他的祖先是农奴,到他祖父时才赎得自由。父亲靠开小杂货店为生,契诃夫  相似文献   

11.
李昆 《培训与研究》2008,25(10):34-36
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素有短篇小说巨匠之称,其作品语言特色鲜明,在长期的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的语言个性化。在契诃夫作品中语言通俗易懂,有大量的俗语,故其作品深深地植根于人民大众,直到今天对契诃夫作品语言的研究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我认为重要的一点,要对这个作家总的创作倾向作出评介,以冀学生通过对该作家的一部或几部作品的学习,由点到面,连类而及,大略了解他全部或大部分作品主题的基本内涵.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有关课文内容阐幽表微,也有利于学生课外扩大视野,自学该作家的其它作品.下面,试就教学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作品,谈谈这方面的粗浅体会.评介一个作家的创作倾向,必须清楚说明他所处的时代,契诃夫生活与创作的年代,是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到1905年第一次革命前的过渡时期.自上而下的农奴制改革和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不但使农民更加贫困,农村日趋破产,也使工  相似文献   

13.
《野草》是鲁迅心灵的真实记录。在创作《野草》的心理机制中,有三个因素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三个因素是早年的生活经历、创作时的心灵苦闷、对宁静生活的渴求。对作家的创作心理机制进行剖析和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4.
十九世纪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是深受全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作品,《凡卡》(第十册19课)就是其中的一篇名著。这篇小说流传广泛,脍炙人口,是一篇象别林斯基所说的那种令人一读,就“永远不可磨灭地印在你的记忆中,使你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的“真正的艺术品”。这篇小说写于俄国历史上沙皇专制统治最反动、最黑暗的所谓“停滞时期”的一八八六年,是契诃夫在创作上趋于成熟期的作品。小说通过九岁的主人公凡卡向乡下爷爷写信的形式,叙述了自己在短短三个月学徒生活中遭受的种种摧残,从而反映了旧俄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以及当时劳苦人民的贫困境况。作品以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与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再  相似文献   

15.
对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比较,从中作出正确的判断。中学语文课本曾选用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两篇小说《变色龙》和《装在套子里的人》。前者写于1884年,是早期作品;后者发表于1898年。这两篇小说塑造的两个人物都是沙  相似文献   

16.
新书推荐     
《契诃夫手记》是契诃夫的创作备忘录。它包括《手记》(1862—1904)《日记》(1896—1903)和附录。这些材料,记载了契诃夫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评论,正在孕育中的作品速写以及读书心得和摘录等等,反映了作  相似文献   

17.
张园园 《考试周刊》2011,(10):29-30
凌叔华是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文坛涌现出的众多女性作家之一。小说《花之寺》是凌叔华的代表作之一,一经发表便获得了极大的赞誉,但同时也引发了其作品系抄袭契诃夫小说《在消夏别墅》的质疑。本文通过对两篇作品的比较,以区别借鉴与抄袭的不同,重在讨论《花之寺》的独创性,分析凌叔华在吸取契诃夫创作经验的同时,如何完美融入自身的情趣秉性、审美理想与生活体验,形成自身独有的写作品性与风格。  相似文献   

18.
在"逆流的日子"里,胡风实现了批评理论的建构。《A.P.契诃夫断片》、《罗曼.罗兰断片》等外国作家作品的阅读笔记,深化了左翼文学批评的理论内涵,《置身在为民主的斗争里面》则在对中外作家创作过程的认识中,实现了理论层面的提炼、升华和概括,揭示了体现"主观战斗精神"的文艺创作生命形态与精神世界的特殊表现。同时,为研究者重视的"潜在写作"文本,也丰富了胡风批评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觉醒后的死,昏睡中的爱——试比较凯特·肖邦的《觉醒》与契诃夫的《宝贝儿》刘振江美国作家凯特·肖邦的《觉醒》与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宝贝儿》同年《1899年)问世,两位作家卒于同年(1904),两部作品又同以女性为描写对象。两部作品除上述几点偶合之外,几乎...  相似文献   

20.
托尔斯泰和契诃夫是19世纪俄国文坛上的两颗巨星。他们并不是同一辈的作家。当契诃夫还是一名中学生的时候,托尔斯泰已经是一位蜚声国内外的名作家,写出了象《童年》、《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战争与和平》这样有影响的作品。这两个文坛巨匠,无论在年龄,生活阅历、还是创作经验诸方面,差别都是非常明显的。然而,契诃夫这位后起之秀,对于同代名家、权威的托尔斯泰的文学艺术思想和哲学观点,敢于实事求是地展开评论,勇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这种批判地继承前人成果的学术观点和严谨的治学精神,是令人称道和有着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