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王平 《文化市场》2000,(1):20-22
作为影响当今世界发展大趋势之一,知识经济正蓬勃兴起。世界正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为主要因素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一时代的到来,将会极大地冲击我们的生活,无疑也会极大地冲击文化发展。那么文化事业发展又该如何面对知识经济的兴起与挑战?这是值得我们每位文化人引以关注和思考的课题。本文拟就此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牟钟鉴 《寻根》2003,(6):8-15
一从历史上看,孔子思想规约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发展方向,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又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这样一个大国,它的文明能够延绵不绝、常存常新,它的社会能够长期稳定、没有分崩离析,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在世界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它也有过政治分裂、军事对峙、民族纷争的时候,但最终它都能够克服这些对立冲突,走向统一。它之所以能够在民族和地区的多元中保持一体,经受得住内部政治对抗和民族冲突的激荡和考验,一个极重要的原因便是它有着以儒家为轴心的深厚文化传统,这个文化传统积累…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孕育生长起来的。我们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需要有充足的理论准备,而且还需要将其产生和演变融入到中国历史的深广背景中,努力做到思想与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自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人类思想突破的"轴心时代"之说以来,对于"轴心时代"的解释与概念运用日趋广泛,虽多争议,但作为奠定了包括西方两希、中国、印度、波斯在内几大文明的精神深度与基本风貌的思想背景,其重要性自不待言。在先秦中国的轴心时代突破过程中,原来具有强烈"小传统"色彩的文化符号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笔者选取了龙、凤这两种史前和殷周时代即已出现并流行的古老观念为例,将其纳入到儒、墨、道不同学派所代表的轴心突破过程中进行考察。在前轴心时代,龙、凤更多只是古老小传统的元素,与巫覡的世界观、萨满式的飞升等信仰联系在一起。但在轴心突破过程中,无论是儒、墨还是道家,都给龙、凤赋予并注入了新的人文主义含义,提升了其承载的精神品质。它们不再是简单的巫覡道具,而是成为了与"道"、"圣"、"仁"等高度超越的精神含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新象征,从而完成了向"大传统"的上升。  相似文献   

5.
金秋十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共历史上专题研究部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一个文化的春天、文化的盛世、文化的新时代将以金色的基调在神州大地铺染、呈现、展开.这是中华民族文脉的承续与新启.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传统,凝聚了先贤哲人对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思索与智慧,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身份、文化气象、文化精神,并深深地熔铸在每一位华夏子孙的文化因子之中.面对全球化、现代化的新的历史方位,当代中国人如何以创造的姿态和创新的能力,为民族文化传统注入新鲜血液,展现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风骨,为后人留下我们的文化成果和文化遗产?这是现时代赋予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它的长期发展与演进过程中,由于历代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的推动和思想家们的概括提炼,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高水平的文化形态,它既具有文明与文化的一般共性,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质。今天,要成功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就要对中国先进文化的母体一一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把握。从整个世界文明与文化发展的历史来考察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在世界文化之林中,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强处。这些优势和强处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记者:在当代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活跃的社会背景中,如何保持民族传统文化的本色,实为文化工作者面临的问题,作为中国画的画家,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唐光元: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进入新世纪后,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在为民族传统文化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消极甚至属于糟粕的;因此,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8.
重建社会文化,迎接新的世纪吴野当时光把我们推向21世纪的入口时,我们不能不意识到历史的发展已经把一个重大的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这就是重建社会主义的新文化。诚然,我们有着悠久的而且也是十分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无比珍贵的精神遗产,继承并且在...  相似文献   

9.
<正>先秦时期作为中国文明发展史上的"轴心时代",基本奠定了后来文化的发展历史与格局。这一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繁荣景象,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阐发政治、哲学、文艺思想。在文学艺术方面,儒家关注文学与道德、政治的关系,为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奠定了理论基础。先秦儒家有关文学的思想认识也引起了国外汉学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正西徐亚人又称斯基泰人,中国历史上称其为塞种、塞人。作为古代游牧民族,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西徐亚人曾是活动在欧亚大平原的草原地带的主体民族,对周边地区有着强大的影响力。自古以来,他们的生活和文化一直是人们非常感兴趣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1.
正龚自珍是中国古代与近代之交经世致用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潮的重要先驱。作为一位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起过开风气作用的著名思想家,他不仅具有引人注目的政治、经济思想,而且也具有丰富的文化思想。他有关黄帝、炎帝及炎黄文化的论述,就是他文化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对炎黄为"民族始祖"的体认龚自珍明确认为,生活于中华大地上的人们,  相似文献   

12.
学人寄语     
汤一介 《中国文化》2014,(1):F0002-F0002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提出“轴心时代“的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今世界多种文化的发展正是对二千多年前的轴心时代的一次新的飞跃。据此,我们也许可以说,将有一个新的“轴心时代”出现。在可以预见的一段时间里,各民族、各国家在其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会要求发展其自身的文化,  相似文献   

13.
以茶论人生     
刘瑜 《华夏文化》2010,(3):49-50
<正> 中国是茶的发祥地,茶文化自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茶文化受到儒、道、佛等传统文化思想的浸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具有浓厚的精神文化内涵。历史上,茶向来都与文人雅士关系密切,因为饮茶可以令人宁神静心,有助于提高自身的修养以及审美情趣,完善人生价值取向,从而形成高雅的精神文化品格。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饮料种类日益繁多,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人们似乎不再青睐于喝茶,即便现在有人喝茶,也很难体会到茶文化的精髓所在。俗话说"琴棋书  相似文献   

14.
正20世纪已经过去十余年,无论是对于西方,还是对于东方而言,过去的那个世纪都是一个复杂的时代。那是一个成就辉煌的世纪,那也是一个饱经浩劫的时代;那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纪,那也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21世纪又将如何?两极格局被多极格局取代,经济全球化已成大势所趋,东西方文化不断融合,这一切都给人一种感觉:21世纪将是一个和平的世纪,将是一个美好的时代,艺术世界也必将迎来又一个春天。但事实真的会如人们所希望的那样吗?面对西方:融合还是排斥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存在着明显的冲突,然而也存在着某种适应性。如何减轻冲突,增强其适应性就成为我们的一个迫切任务。本文认为应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观点来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16.
对康有为思想的重新评价赵旗中国近代是一个中西文化冲撞与交融的时代。处于这一时代的思想家,其思想包容面之广非其它时代的思想家可比。康有为作为这一时期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学者,其思想的博大更胜他人。对于这样的历史人物的研究,由单一的角度入手,是难...  相似文献   

17.
<正>加强国学教育,背背三字经、弟子规,自然有好处,问题是怎样在很多课程里,把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贯穿进去,而不是单独列出来而已。比如在历史、地理、语文课程里如何体现出来?通过这些课程,应该贯穿一个思想,就是如何培养出色的后代。教育学生,从书本中、课堂上学得,是一个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杜甫诗歌乃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人文精神和诗学品格的集大成者。杜诗所蕴含的儒家文化思想以及诗学传统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是可借助翻译在英语世界广为传播的文化"软实力"。本文从儒家仁爱道德思想、反战和平精神、以及儒家诗学品格等角度,论述了英译杜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并揭示出英译杜诗的跨文化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9.
《华夏文化》2011,(4):1-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它是哺育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创造力的重要土壤。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文化创造,往往难以割裂与继承和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记者:中国传统文化经过5000年的深厚积淀,终于凝聚成为独一无二的"中国精神"。作为著名的山水画家,您如何理解"中国精神"并于艺术创作中努力体现这种"中国精神"的?常朝晖:我理解的"中国精神"是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以"中国精神"作为核心形成的中国文化脉络在5000年的文明传承中相对稳定,从夏、商、周的古代文明开始,至唐、宋、元、明、清,"中国精神"的本质几乎始终如一,但其内容却在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