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生活化学具有亲近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贴近生活改进化学实验;实践拓展回归本真等生活化教学策略,可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生活经验、生活知识有效运用起来,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垃圾的来源、种类、危害以及处理方法,认识正确处理垃圾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明确垃圾分类的一般方法,懂得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根据问题归纳和整理出研究小课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要珍爱生命,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宣传动员,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探求到的知识更加深入,化学一步一步走进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但化学又是一柄双刃剑,在给人们生活带来快捷、便利的同时,也是造成目前污染日益严重的"罪魁"之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如工农业生产、生活垃圾、机动车的尾气排放等等。一、提起化学污染,首先必须提到生活垃圾。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只要将生活垃圾放置到指定地点就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倡导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现实中选材,倡导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化学教学实践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从现实生活中的学生出发,才会真正具有生命的活力和生活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催化科技是化学化工中的核心,当今化学产品生产工业有70%直接运用了化学催化技术。但是,传统化学催化技术在解决目前存在干化学工业,尤其烃类氧化生产工业中的环境污染、高能耗和低效益的国际难题方面还无法满足社会和谐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提高的需求,这无疑是向仿生催化学下的挑战书,发展,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而他正是接下挑战书的勇士,  相似文献   

6.
余思婷  周莉 《福建教育》2023,(21):23-26
<正>《变废为宝有妙招》是统编《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让生活中多一些绿色”的第二课。本节课由“暴增的垃圾”“减少垃圾变废为宝”两个板块组成。“暴增的垃圾”板块旨在引导学生从日常所见出发,深入了解垃圾的暴增及其危害;“减少垃圾变废为宝”板块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及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更要使学生了解错误处理垃圾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危害,以此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认知,促使学生在生态意识的提升中践行环保行为。  相似文献   

7.
《生活化学》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高校开设《生活化学》公共选修课程,对于摆正化学的学科地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生活质量,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紧扣生活,与时俱进,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魏娜娜  张娟 《天津教育》2023,(31):50-51
<正>初中是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入门阶段,也是培养化学思维、奠定坚实基础的“黄金期”。化学学科具有生活性与应用性两大特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优秀的教育应当摆脱纯理论教学的桎梏,让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化学知识“走出”课本,“走进”生活,打造生活化的化学课堂,帮助学生深切感受到这一学科的神奇与奥秘,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真正落实到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9.
叶景平 《丽水学院学报》2002,24(Z1):220-22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长,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越来越大,成份也越来越复杂.针对城市生活垃圾难于处理,污染日益加重,根据各地生活垃圾的特点,如何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探索出一条处理、消纳垃圾的途径显得十分必要.蚯蚓具有很高的药用、营养等价值.蚯蚓的食性很广,城市生活垃圾中有机废物可作为养殖饲料.蚯蚓对生活垃圾有处理作用,能使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利用城市生活垃圾养殖蚯蚓具有经济、环境双重效益.  相似文献   

10.
城市人口日益增长,生活垃圾的排放量逐渐增大,其物理量和化学营养特性也随着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生着较大变化。本文简述了江西省生活垃圾产量与成分现状,并针对全省为数不多的垃圾处理方式-卫生填埋法进行全面的阐述及分析。  相似文献   

11.
所谓化学素养,按《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来说,指的是让学生形成基本的科学观点和态度,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了解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化学现象;知道日常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化学物质;认识研究化学物质常用的化学方法;了解化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开发和利用化学课程资源,对丰富化学课程内容,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化学教师结合本地、本校教学环境和办学条件,创造性地开发生活中的课程资源,使化学课程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通过生活中熟知的物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必修课程之余对化学学科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有新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实现深化课改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生活生产的日益便利,垃圾的处置成为了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切的环境问题之一。对垃圾分类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学习和实践,是培养学生绿色化学观念、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也是中学化学学习的核心素养要求之一。本文以北大附中校园"零废弃"项目式学习实践项目为例,论述了如何围绕高中化学核心知识、核心素养开展项目式学习,并在项目式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科学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协作解决冲突的技能,同时阐述了在化学教学中实施项目式学习的收获。  相似文献   

14.
冯宜荣 《教育教学论坛》2014,(7):247-247,224
利用"生活"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途径有:巧借家庭小实验,引导学生学习化学;巧借常见的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学习化学;巧借生活中的图片、新闻,引导学生学习化学。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生活废品日益增多,垃圾分类问题成为了大家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其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严重影响着中国未来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通过向高职院校发放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及看法,并针对高职院校设计了智能垃圾分类系统,更好实现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6.
杨德明 《教师》2011,(15):97-97
所谓"化学素养",按《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来说,指的是让学生形成基本的科学观点和态度,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了解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化学现象;知道日常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化学物质;认识研究化学物质常用的化学方法;了解化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7.
《好同学》2004,(8)
许多人都称赞德国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这一切源于德国人常年的环保意识。德国环保部门规定,生活垃圾必须分类。德国人家里都至少有四五个垃圾桶,分别装生态垃圾(蔬菜叶子、水果皮等)、化学垃圾(废旧电池等)、可回收垃圾(玻璃瓶、废旧纸张等)和普通垃圾  相似文献   

18.
利用化学必修1“黑面包”实验废弃物制得炭固体磺酸,将其应用于乙酸乙酯的合成实验中,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和稳定的催化性能;中学实验废弃物重新利用不但能够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上更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任兴民 《甘肃教育》2008,(23):51-51
化学来源于生活。新课程下的化学非常关注社会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教科书中也安排了一些涉及“生活化学”的内容,这些具有生活味道的内容及一些“生活问题”能让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化学”,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同时学习生活,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20.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化学,应使学生感受化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所以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与生活的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化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可见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生活教育,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掌握生活技能学以致用,体验成功喜悦,领悟化学魅力,进行快乐学习,从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如何激活学生的探究动力昵?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一系列问题,挖掘生活元素,串联有关知识,对启迪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探究动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