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城市区域发展建设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区域化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发展速度的加快,城市区域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城市区域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形势。基于此,汲取中国城市区域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从理论上合理设计中国城市区域未来发展之路,对指导中国城市区域建设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选择总人口、人均GDP及城镇化率等指标,运用支持向量机的方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城市化发展呈现整体不均衡格局:区域内沿海城市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沿海的莆田市和宁德市没有充分利用其比较优势,是区域内城市化发展的凹陷城市;而区域的内陆城市尤其是江西省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较低。政府应加大对凹陷城市的扶持力度,扩大优势区域的辐射面,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区域城市化水平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义城市化的内涵出发,构建了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环境改善于一体的区域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模型及对因子分析结果的辅助聚类分析,评价了2000年江苏省区域城市化水平,研究表明,江苏城市化进程快步推进,各城市发展的区位特点明显,南北城市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苏中,苏北具有后发优势。要进一步提高江苏区域城市化水平,应加强政府对城镇体系的宏观调控,注重发挥中心城市和都市圈(带)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同时通过政策面上的协调,促进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同步发展和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以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为研究区域,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2000—2015年河南省城市创新能力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论如下:①河南省内城市除2015年郑州市的城市创新能力指数大于城市化综合指数外,其他城市在不同年份的城市化指数均大于城市创新指数,表明河南省城市创新能力建设整体落后于城市化的发展。②河南省内城市创新能力与城市化耦合度整体水平较高,中高强度耦合与高强度耦合的城市数量较多,高强度耦合的城市数量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③河南省城市创新能力与城市化协调水平整体较低,但总体协调水平趋向提升,郑州市的协调水平较高,呈现出"一个中心"的分布态势,协调水平大体呈现出由郑州向周边区域不断降低的态势。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水平是反映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对城镇化水平的正确认识,是制定区域城市群体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通过中原城市群与国内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对比分析,认为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同时通过与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对比分析,认为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以此得到对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的正确认识。最后用量化的方法对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预测。在对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从区域城市化的角度对河南省提出的发展中原城市群的政策措施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6.
城市作为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人类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产物,同时它对该区域的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城市化水平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水平的标志。值得重视的是,由于各个国家、地区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生产力水平有别、自然环境条件的差异,其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及城市化水平也各不相同。本文将遵循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从洛阳城市化发展的现实条件出发,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洛阳城市化道路的选择,以加快城市化步伐,促进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一、城市化发展的新特点及模式城市…  相似文献   

7.
罗哲  梁斌 《西北师大学报》2004,41(6):146-149
我国城市化水平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欠发达区域城市化水平太低,故加速推进欠发达区域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欠发达区域城市化进程中不能再坚持"先发展,后治理,人口向城市集中"的传统城市化模式,而应遵循能与循环经济形态紧密有机结合的逆向城市化模式。为了使循环经济形态在城市化过程中持续,不断发挥作用,必须将循环经济纳入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8.
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对区域城市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它影响了所在区域或城市的竞争力水平;同时,对区域城市化进程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欠发达地区城市化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探讨了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对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城市化和工业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城市文明向农村扩散的过程。城市人口比重是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而综合城市化水平还包括经济、社会、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从城市化水平、规模、区域结构差异、城市发展趋势几个方面描述了政府主导型城市化的特征,并结合体制、城乡分割、土地利用效率、政府激励机制等分析了政府主导型城市化过程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城市规模等级与就业的矛盾、虚假城市化、城市化过程农民利益受到侵害、城市规模效益不合理等问题。最后提出未来城市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的过程,基于对其内涵的理解,将城镇化抽象为经济城镇化、空间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选取四川18个市为研究对象,对这些市的城镇化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城镇化水平普遍偏低,空间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土地城镇化现象严重,人口城镇化水平和综合城镇化水平基本是以成都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递减的。健康有序的城镇化应该是经济导向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12.
为从人口城镇化角度探讨山东省城镇化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特征,根据1995年、2000~2010年山东省17地市人口数据资料,基于空间自相关理论分析了山东省城镇化水平。结果表明,1995年到2010年,山东省城镇化水平呈现快中趋稳的发展态势;随着经济的发展,17地市初步呈现出空间集聚的特征,即山东省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城市主要集中于烟台市等山东半岛地区,较低的城市集中于济宁市和枣庄市等鲁西南地区,分别形成了山东省城镇化水平高聚集区和低聚集区。山东省城镇化总体发展水平趋稳,但不同县市存在显著差异,需要采取对策协调全省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海南省乡村城镇化建设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省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应当是加快乡村城镇化的建设。目前海南省在乡村城镇化建设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城镇缺乏内在发展动力,城镇化水平的质量不高;城镇人员素质不高,城镇化水平的稳固性低;城镇经济规模小,发展基础薄弱;等等。对此,作者提出了“稳定数量,提高质量,壮大实力,强化功能,适度发展”的指导方针,以及六个方面的具体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发展农村教育加速城市化进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化的实质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当前我国农村人口素质普遍偏低是限制农村劳动力进城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的教育水平,以促进城市化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运用平均值法对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熵权法三种单项评价法得到的安徽省城市化水平进行组合评价,经事后检验发现四种评价方法的结果具有一致性,最终得到安徽省16个城市的城市化水平综合排名。通过聚类分析将安徽省城市化发展水平分为城市化水平较高、中等、较低三类地区,并针对安徽省城市化发展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五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解决“三农”问题的长远出路在于城市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三农”问题的长远出路在于城市化。城市化不断地扩大城市对农产品的需求,促进农业的商品化和市场化,推动农产品优质化和农业结构高级化。城市化为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推动农地的相对集中和规模经营,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城市化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推进城市化的关键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并实现稳定就业,而在城市实现稳定就业的关键又在于加快城镇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以来,城镇化加快发展,但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在城镇化加发展进程中,全国劳动力增长重心已经明显地转移到城镇地区。但是,城镇化滞后导致就业容量扩增滞后和城乡就业压力加剧;转型时期的城镇就业问题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城乡就业压力的相互交织。因此,我国必须积极稳妥地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走城镇化推动型的城乡就业协调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利用Eviews5软件,通过建立现代计量经济模型来对三峡库区各区县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联动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库区各区县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但库区各区县乃至整体城镇化水平均低于其工业化进程.因此,各区县在其城镇化进程中应统筹城乡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借助优惠政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最终形成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并借助ArcView GIS软件将分析结果与图形数据相结合,对河南省18个地市三个年份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城市化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出中心-外围结构,中心有向豫中地区偏移的趋势,且这种结构具有很强的历史依赖特征;城市化发展阶段相同的地区应针对内部特征实行有差异的城市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