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甄西 《出版参考》2007,(8X):41-41
韩国的书店普遍都有杂志专柜。在那些杂志专柜上,总是摆满了封面设计精巧且吸引入眼球的女性杂志。让人感到不同的是和女性杂志在一起的用塑料薄膜包装的“附录”。即使是“附录”,也不亚于“本刊增刊”。这些“附录”的内容都是化妆品、皮鞋.帽子、袜子、文具、厨房用品等各种各样的商品介绍。有些时候,“附录”的价格比“本刊”的价格还要高。韩国杂志市场的竞争激烈,由此可见一斑。现在,有的“本刊”为了吸引读者,还带上了免费旅游内容的“附录”。[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在韩国书店的杂志专柜上,总是摆满了装帧精美、视觉感强的各种女性杂志.不同的是,在这些杂志的旁边,也总是有用乙烯塑料罩包着的"附录"的存在.所谓"附录",并不是像日本那样的和杂志一块销售的另外的小册子,而是"附在"杂志上的化妆品、短袜、帽子、文房四宝、厨房用品等各种商品.不难想象,这些"附录"的价格比杂志本身的价格还要高.杂志销售竞争的激烈程度,由此可见一斑.据了解,除了销售女性杂志带上"附录"以外,现在还出现了旅游馈赠等.  相似文献   

3.
师曾志 《出版经济》2004,(12):32-33
龚自珍"但开风气不为师"是杂志媒介的最好写照.杂志界人士总说,办杂志的人都有非常浓重的"五四情结".这里主要隐喻有两层含义,一是杂志创办似乎天生就是为了达到开启民智的目的,因而,办杂志的人往往具有很强的使命感、责任感,试图以自身的激情影响和感染读者;二是办杂志的人往往都是文化人,在他们看来,杂志的文化传播要比市场运营更为重要.这也可以说是我国传统的办刊理念.  相似文献   

4.
苏平 《出版参考》2005,(9S):40-40
在韩国书店的杂志专柜上,总是摆满了装帧精美、视觉感强的各种女性杂志。不同的是,在这些杂志的旁边,也总是有用乙烯塑料罩包着的“附录”的存在。所谓“附录”,并不是像日本那样的和杂志一块销售的另外的小册子,而是“附在”杂志上的化妆品、短袜、帽子、文房四宝、厨房用品等各种商品。不难想象,这些“附录”的价格比杂志本身的价格还要高。杂志销售竞争的激烈程度,由此可见一斑。据了解,除了销售女性杂志带上“附录”以外,现在还出现了旅游馈赠等。  相似文献   

5.
女性时尚杂志:在发展中走向成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人读报,女人阅刊".买报纸的80%是男性,而买杂志的70%是女性.在琳琅满目的杂志市场上,针对女性创办的杂志占据了大半边市场,其中女性时尚类杂志近年来迅速增长.女性时尚杂志在种类上纷繁众多,但却存在着同质化竞争严重的问题.美国波士顿顾问公司创始人布鲁斯·D·亨德森认为"在一个稳定的竞争性市场中,有影响力的竞争者不会超过三个!"在日益成熟的杂志市场环境中,激烈的竞争必然促使目前的女性时尚杂志进行新一轮洗牌.  相似文献   

6.
国内男性杂志发展的动力因素和发展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景深 《编辑之友》2006,(4):47-50
提到男性杂志,大多数的国人想到的可能是Playboy等知名的国外品牌,而对于国内的男性杂志了解甚少,甚至不太明确男性杂志的具体范畴.这多半归因于国内的男性杂志并没有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和影响力.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的时尚类杂志就已经开始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其中绝大部分杂志都是面向女性读者,而针对男性读者的时尚杂志却不多见.在多年的沉寂和蛰伏之后,近年来国内男性杂志市场开始蠢蠢欲动,国内媒体人士也将其视为期刊市场的一块"大馅饼".  相似文献   

7.
新闻杂志是报道、解释国内外重大时事新闻的杂志,形式以深度报道和评论为主.封面相当于新闻杂志的"头版",是新闻杂志的"门面".一些世界知名的新闻杂志,如美国的<时代>、<新闻周刊>,德国的<明镜>,英国的<经济学家>等,都很重视杂志封面的设计制作.在我国,一些新闻杂志也在借鉴国外新闻杂志封面设计的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的模式,体现出不同于其他新闻杂志的个性.  相似文献   

8.
2 从香港到台湾 美国人唯一的成就,就仅是在反共的宣传和对中共问题的研究上,奠基了香港日后成为研究中国问题的重要中心.不过,美国人花的是冤枉钱,一些得到部分津贴的杂志,各自为营,美国人只能对他们"隔靴搔痒".真正由美国大规模补贴的机构,不是荒腔走板,就是渐渐变成了私有化的商业集团,中规中矩,最像样的只有"亚洲出版社"和"友联出版社".事实上,在香港最早出现开办政论杂志的要算是青年党.  相似文献   

9.
空同子集六十六卷附录二卷 明李梦阳撰,邓云霄、潘之恒辑,明万历三十年刻本,十册,每半页十行,行二十字,白口,左右双边.附录后题:"癸卯孟夏南昌刘一燝参阅".  相似文献   

10.
陈力峰  左实  王晓娟 《今传媒》2007,(12):61-62
据了解,目前,我国电视、广播、报纸、期刊从业人员数量在75万人左右(不包括互联网和出版社等单位),其中女性人数约占总人数40%以上.她们之中,大专以上学历占总数的95%以上,平均年龄不到30岁.如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楚天金报》,一线女性采编人员达45名,占采编人员总数的41%;而同属该集团的《城市情报》杂志(一份情感时尚类月刊),女性采编人员占采编人员总数的比例更是高达85%.中国的女性媒体人,已经为中国媒体撑起了"半边天".  相似文献   

11.
期刊赠品的源头,最早就始于女性时尚类杂志.从最初作为有效的发行促销手段,再到被各家当做零售竞争的工具之一,到出现每期必送、大刊都送的恶性竞争局面,赠品已然成了期刊发行中的一块"恶瘤".而2006年9月初发起的禁止期刊赠送礼品的倡议书,其意义更多是包括《服饰与美容》、《时尚》、《瑞丽》、《世界时装之苑》在内的近30家女性时尚杂志的自律和互相监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女性杂志的竞争白热化.  相似文献   

12.
杂志人听到的最悲凉的话,即"我以前是贵刊的读者".现在他怎么不读了?哦,工作忙,没工夫;或杂志太多,读不过来,云云.真可谓,铁打的杂志,流水的读者.  相似文献   

13.
最早法国桦榭集团总裁将女性杂志定位于女性消费类杂志,也称作女性时尚杂志,而国内对于女性杂志的界定,-直是"妇女报刊"的概念和"女性时尚杂志"的概念并行使用."妇女"基本是个政治词汇,而非描述性词汇.这是因为"妇女"这个概念代表了男性和女性在经济上、政治地位上和性别上的平等权.  相似文献   

14.
相对于"历史悠久"且数目庞大的女性杂志,男性杂志可说是既"年轻"又"稚嫩".本文以哲学的"对立"概念为依据,将目前男性杂志文化定位中在文化价值取向上"物质"和"精神"的对立,文化视野中的"看"和"被看"的对立,文化消费语境中的"平民"和"精英"的对立,文化传播过程中"西化"和"本土化"的对立进行分析和论述,找出男性杂志文化定位中的成功之道和不足之处,以宏扬先进文化,明确男性杂志的文化传播责任,推动男性杂志健康蓬勃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朱祖希 《北京档案》2006,(8):12-14,37
编者按:大凡研究北京的人,几乎都知道侯仁之先生,他被人们称为"北京通".然而,据我们所知,侯仁之先生所涉及的研究领域不仅仅是北京.为了对侯仁之先生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本刊特地邀请他的学生朱祖希先生撰写了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6.
蒂娜·布朗是叱咤欧美出版界的著名女编辑,她临危受命历任程闲谈>,<纽约客>、<名利场>的总编,让处于困境之中的杂志改头换面,起死回生.她曾开过一张办刊"药方":.名人效应+引人人胜的报道+新闻敏感性=金钱".综观她几次担任杂志总编的经历,不难发现她多次让杂志起死回生的战略正是这"药方"中的三味.药材"--名人效应,优质报道、敏感话题.  相似文献   

17.
杨春兰 《传媒》2006,(3):53-55
"土得掉渣"与"蛇吞象"传奇 如果不是特意提起,谁也不会把放在面前的这本红色封面、从印制到内容都朴实无华的<乡镇论坛>杂志,和那么多耀眼的光环联系在一起.初看上去,<乡镇论坛>确实土气,用总编米有录的话说,这是一本"土得掉渣"的杂志.封面上大红底色烘托着的那幅特写照片以及封二雷打不动地刊登的"七彩人生"图片,都是农民日常生产生活的场景,虽然不加雕饰,但真实、亲切,让人爱不释手;"本刊特稿"、"乡村组织"、"百姓关注"、"实话实说"、"法律顾问"、"致富样板"等栏目覆盖了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8.
"报纸杂志化"现象,源远流长,并非从《救亡日报》开始.在长远的历史发展中,报纸与杂志多次相融、互补,但并没有简单地"杂志化".不能认为现在是所谓的"厚报时代",报纸就是"杂志化"."厚报时代"这个概括本身,就是欠科学的.  相似文献   

19.
当下的国内杂志流行着一股鼓吹"精英风",高级白领、企业精英,这些词是杂志的宣传册上的"理所当然";是广告业务员在向广告主推荐杂志时的"理所当然";甚至是杂志创办初内部编辑手册时的"理所当然".而这些"理所当然",带来的是期刊的浮躁,期刊市场的浮华.  相似文献   

20.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成为"群"众,网络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群".在腾讯QQ群的主页上显示.目前已经有超过5000万个QQ群".对于QQ群.腾讯的定位是"优质社会网络,无限拓展好友;高效即时聊天,在线群聚互动;实用群体空间,时刘分事精彩".除了腾讯的QQ群,开心网、MSN、雅虎通等都开发了自己的"群"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