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关五代时期周边各国的科举考试情形,向来无人作专门的研究。马端临《文献通考·选举考》于宋代科举考证较详,于唐五代则甚为粗略,更未注意十国的贡举情形。徐松《登科记考》对唐五代科举考试情形的考证用力颇深,弥补了《文献通考》之不足。但仍未涉及十国的贡举情形。其实,吴、南唐、前蜀、后蜀、南汉等国都曾非止一次地举行过科举考试。尤其是南唐,自后晋天福二年(937)建国,至宋太祖开宝八年(975)灭亡,前后存续了39年,见于载籍的  相似文献   

2.
胡小丽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9):137-147
《十国春秋》是记录五代十国历史的重要史籍。但是对于其史料来源及特点,学界一直缺乏细致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十国春秋》南唐部分直接征引书目范围的考察及其与相关重要史籍之间关系的考析,初步推断该书在史学研究上有保存资料线索之功,但在史料原始性的保存与延续上价值不高,不宜作为第一手史料在学术研究中征引使用。  相似文献   

3.
罗威 《图书馆》2001,(5):60-61
《十国春秋》是记录五代时期十国史事的纪传体史书,对后人研究十国社会历史是很有帮助的。特别对研究湖南马楚文化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4.
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时期,魏、蜀、吴三国各自雄据一方,明争暗斗,争强称霸,内政外交上形成各自不同的特点,加之相互间战事频仍,重大历史事件接连不断,重要历史人物层出不穷,堪称多事之秋。与之相适应,该时期的史著亦相当繁富。在《隋志》及新旧《唐志》中,仅正史、编年两类,便著录有鱼豢《魏略》、王沈《魏书》、韦昭《吴书》、陈寿《三国志》、环济《吴纪》、徐众《三国志评》、孙盛《魏武春秋》、阴澹《魏纪》以及《汉晋春  相似文献   

5.
五代是继唐代之后于十世纪上半叶出现在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动荡、大分裂的时代。五十三年的时间里,北方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更迭;南方吴、吴越、前蜀、楚、闽、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和北方的北汉十国并存。如果把后梁时期晋、齐、燕,后汉时期的清源,后周时期的武平,以及西北的定  相似文献   

6.
第三节五代出版事业的发展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以后,中国处于分裂状态。黄河流域及其以南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割据政权。五代是指先后占据中原地区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907—960年)。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的军事集团也纷纷割据一方,先后或同时建立了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共十个割据政权,历史上称为十国。  相似文献   

7.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雅学考》一卷。光绪十七年镜珠斋汇刻本。(清)胡元玉撰。元玉,字子瑞。湖南长沙人。著有《春秋名字解诂》《汉音钩沉》《郑许字义异同评》,多已著录。"(冯汝玠撰,中华书局,1993年,页1021)同书,《驳春秋名字解诂》提要云:"元玉,字子瑞。湘潭人。"(杨钟羲撰,页794)  相似文献   

8.
1999年12月17日 ,是新华社四川分社主办的《蜀报》创刊7周年纪念日。在这家《蜀报》之前 ,以“蜀报”二字命名的报刊 ,还有6家。为了纪念7家同名《蜀报》共同走过的百年历程 ,今日《蜀报》人策划了一次“百年《蜀报》回眸活动”。这次活动从12月2日刊出《百年〈蜀报〉回眸史料有奖大征集》起拉开序幕。活动分两段进行 :一是从12月3日起至12月11日止 ,该报连续9天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文图兼有的“百年《蜀报》回眸系列报道” ,使这一活动逐日升温 ;二是在12月17日这一天 ,该报共出7大张28个版 ,从头版起“隆重推…  相似文献   

9.
杜预所撰《春秋释例·土地名》,本以西晋泰始政区为断限注解春秋地名。在太康平吴之后,杜预对其进行了调整:荆州、扬州、徐州“未界大江之表,皆改从今为正”,即以太康元年政区对此区域进行标注。在考察《春秋释例》文本、搜集佚文的基础上,可以复原出西晋泰始、太康时期的部分政区情况。通过对“东莞淳于县”记载的考察,发现杜预并未以太康元年郡国尽改荆、扬、徐三州长江以北地区的政区,这或与《春秋释例·土地名》与《古今书春秋盟会图》相配有关。这一认识,也为理解《春秋释例·土地名》《春秋经传集解》采用不同政区断限的原因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0.
29.《乐府纪闻》曰:韦庄字端己,著《秦妇吟》,称为"秦妇吟秀才"。举乾宁进士,以才名寓蜀。蜀主建羁縻之,夺其姬之善词翰者入宫。因作《谒金门》"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云。后相蜀,有《浣花集》。(沈雄《古今词话》词评上卷,页971) 此则乃杂凑成篇。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云: 蜀相韦庄应举时,遇黄寇犯阙,著《秦妇吟》一篇,内一联云:"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尔后公卿亦多垂讶,庄乃讳之。时人号"秦妇吟秀才"。宋张唐英《蜀梼杌》卷上云:  相似文献   

11.
"采采"一词,在《诗经》的四篇中出现九次。《秦风·蒹葭》中的"蒹葭采采"、《曹风·蜉蝣》中的"采采衣服",此二"采采"俱用作形容词,释为盛貌,其词性古今无异议。然《周南·卷耳》"采采卷耳"和《周南·芣苡》"采采芣苡"(此句在篇中反复六次)中的"采采",诸家对其词性及注解却颇存分歧。《卷耳》中的"采采",今人高亨认为是动词,译为"采了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典刊于石碑,始于后汉"熹平石经"。其名目卷帙,《隋书·经籍志一》著录甚详:"后汉镌刻七经,著于石碑,皆蔡邕所书";计《周易》一卷、《尚书》六卷、《鲁诗》六卷、《仪礼》九卷、《春秋》一卷、《公羊传》九卷、《论语》一卷。熹平石经历年既久,风蚀兵燹,崩残湮毁。后世学者及鉴赏家们有收藏石经残石、残字、拓片者,如北宋赵明诚所撰《金石录》谓:"今余所藏遗字,有《尚书》、《公羊传》、《论语》,又有《诗》、《仪礼》。"晚近罗振玉、马衡、徐森  相似文献   

13.
《旧唐书·经籍志》著录刘歆《春秋左氏传条例》20卷,清人姚振宗认为乃汉郑兴所撰。《隋书·经籍志》亦著录《春秋左氏传条例》25卷,然不题作者。笔者认为此二《志》所著录之书本为一书,但非郑兴所作,而极有可能为汉代贾徽所作,并且贾氏之书乃继承发挥刘歆之学而来。  相似文献   

14.
《隆中对》原名《草庐对》,是指中国东汉末年诸葛亮与刘备初次会面的谈话内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但《隆中对》提法并非由作者陈寿提出,而是由后人添加。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次到隆中(今南阳卧龙岗或襄阳古隆中)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第三次终于得见。《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刘备集团之后的种种攻略皆基于此。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宋蜀石经《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孟子》的文本性质进行了考察。认为蜀石经《公羊》所用底本为蜀刻的可能性较大,《穀梁》底本亦属监本系统。以理推之,二传同时刻石所用底本也应一致。蜀石经《孟子》盖据北宋监本刻石,似可排除底本为蜀大字本。  相似文献   

16.
遂寞姜氏于城颍《隐公元年·传》:"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其中"寘"字,杜预无注。陆德明《经典释文》云;"寘,之豉反,置也。"日人竹添光鸿《左氏会笺》释之为幽。今人杨伯峻《春秋左传注》①:"寘,音义同‘置’"。其《春秋左传词典》则径云:"寘,放置、安放:遂寘姜氏于城颍。" 按:《会笺》之说虽有思致,然未必能得传文本旨。杨伯峻先生据陆氏《释文》,谓"寘"音义同置,原本不误,然释为放  相似文献   

17.
中华书局校点本《晋书·夏侯湛传》:"富于德,贵于官,其所发明,虽叩牛操筑之客,佣赁拘关之吏,负俗怀讥之士,犹将登为大夫,显为卿尹。""拘关"不好讲。"拘"应似为"抱",或因形近致讹。《四部备要》本,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二十五史影印本皆作"抱"。抱有持守义。《管子·形势篇》:"抱蜀不言而庙堂既修。"注:"抱,持也。"《老子》:"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河上公注:"抱。守法式也。"《后汉书·朱佑景丹等传论》:"朝有世及之私,下多抱关之  相似文献   

18.
宋代以来,在地方官署里或署衙前,往往立有石碑或石壁,上面刻有警戒官吏的铭文,这就是《戒石铭》。广义地说,地方官署中刻在石碑或石壁上的警戒性的铭文,都可以称为"戒石铭"。但在过去,地方官署中刻在戒石上的文字,大都是由后蜀孟昶所撰、后来经宋太宗节录的"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4句铭文,因此,后世提到《戒石铭》常特指这16字铭文。一、孟昶的《颁令箴》《戒石铭》最早出自五代后蜀的孟昶,时在广政四年(941)五月。但在当时和后来一段时期,这段铭文并不叫"戒石铭",而被称作"颁令箴"、"令箴"、"班令"或"戒百官文"。  相似文献   

19.
《春秋》是《申报》1933年1月10日创办的一个文艺翻刊,第一任主编是周瘦鹃,最后一任主编是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王进珊,前后断断续续出版了约15年之久。王进珊从1946年9月2日到1947年11月30日,共编辑《春秋》15个月375期(其间《春秋》共出版376期,3.947年8月30日杜月笙六十寿诞专辑为王进珊生病请假,由别人代编),随后又接着主编了1947年12月3日剖办的《文学》周刊,至1948年6月3日终刊,共出敝29期。《春秋》是《申报》的综合性文艺副刊,发表以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小品、美术作品和外国文艺为主,当时知名度很高的作家及活跃的青年作者,都在《春秋》上一再发表作品,因而《春秋》在广大作者和读者中事有很高的声誉,被目为其时全国报纸文艺副刊的榜样。  相似文献   

20.
《春秋繁露》一书在《隋书·经籍志》中始见著录,且《汉书·董仲舒传》中《蕃露》与《玉杯》、《竹林》都是传《春秋》的书名,而在今本《春秋繁露》一书中,《玉杯》、《竹林》却为其中的两篇,基于此,《春秋繁露》的真实性引起了争论,《崇文总目》、程大昌等怀疑其真实性;《四库全书总目》、楼鑰肯定其可靠性,笔者在楼鑰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比《春秋繁露》与"天人三策",发现了诸多相同的地方,从而论证了《春秋繁露》传本可以作为考查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文献,但同时指出了经过多次整理的《春秋繁露》的体例是驳杂不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