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蒋栋梁 《语文天地》2011,(23):26-27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在文言文众多的词类活用中,名词活用尤为突出。一、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作状语只限于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则比较少。而在古代汉语里,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却是常见的现象。名词作状  相似文献   

2.
针对古代汉语中“名词活用作动词”与“名词活用作状语”的提法,结合古代汉语的语言实际,进行了名词跨域活用的论证,推出了名词跨域活用的提法,填补了学习研究古代汉语的一项认识空白。  相似文献   

3.
在文言文教学中,经常碰到词类活用的情况,而名词活用为动词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碰到这种现象时往往感到困难,有时它是名词,有时它又是动词,不知道其所以然,只有靠死记硬背,学得比较机械,往往事倍功半.为了解决这一文言文教学的难点,我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了一些探索尝试,总结出指导学生辨别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方法,那就是将现代汉语语法的有关知识运用到文言文中去,解释文言文中名词活用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可充当主语、宾语、定语,却不能带宾语,不能用副词修饰、限制,也不能充当状语、补语等。但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却能带宾语,能受副词的修饰、限制,也能充当状语或直接用在动词后边作补语等等。这种文言名词活用的语言现象是文言实词活用中较复杂的一种。文言名词的活用,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谈谈文言名词活用的辨认。一、名词活用作动词的辨认(一)句中没有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词组充当谓语,而是名词处在谓语位置上,即连用的名词构成主谓关系或动宾关系,这个处在谓语位置上的名词就活用作动词了。例如:  相似文献   

5.
全国统编中学语文教材,几经修订,多次更易,对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情形概括为如下几种: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数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意动、使动、为动用法等。其中,除了“名词作状语”一说之外,其它诸说都指明了词性的变换。  相似文献   

6.
古汉语中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词性或用法,并产生新的意义,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1.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活用后的意思和  相似文献   

7.
受现代汉语语法分析方法的影响,古汉语的词类活用分析通常是从语法形式入手。但这种分析并非万能,所立规则与语言现象间也不无抵牾之处。以名词活用为普通动词(即不含使动、意动、下简称“名词动用”)为例:规则“凡名词相连,既非并列关系又非偏正关系,则必有名词用为动词”;“名词后跟代词则活用为动词”;“名词前后出现介宾结构则活用为动词”。  相似文献   

8.
在古汉语里形容词的词类活用,一般有以下四种情况: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这类活用的语言标志是:被活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  相似文献   

9.
张海学 《考试周刊》2011,(48):37-37
古汉语中,本属某一类的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可以暂时失去它原有的语法特点而临时具备另一类的语法特点,产生另一类词的意义,这种语法现象就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多是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 一、传统名词活用说的概述 (一)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在古代汉语中也经常用作动词,但必须由上下文来决定。当我们发现一个句子里有的名词用它原来的意义已经解释不通,并且在句子中有了动词的性质。居于动词的位置,这个名词就是作动词用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0.
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三种情况: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为使动词;名词活用为意动词。既然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改变了词性,相应具有某种新的意义,那么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和原词相比较是既有联系又有变化。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翻译。 1.名词前加一个动词,变成动宾短语。①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王(w(?)ng);称王。  相似文献   

11.
零名词,大致说来是表达实体的。①在一般语言环境中,名词的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易于理解——因为在名词与其它词语结合而形成的语义结构中,名词只是一个单纯的名词。然而,文言中的名词,以现代汉语观点而言,却常常处于一种所谓“活用”的语言环境中。②活用以后,文言名词的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随之而变“活”,这种“活”主要表现为名词在其充当动词性谓语并同其它相关词语结合而形成的语义结构中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名词。本文拟对文言名词活用为动词  相似文献   

12.
在古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为乙类词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文言文备考中必须把握又比较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等七种。  相似文献   

13.
词类活用是现代汉语申客观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词类活用和词语之间的超常搭配不是一回事,一部分词类活用现象实质上属于词语之间的超常搭配,并不是词类活用;而一些看似是词语之间的超常搭配的现象实际上却是词类活用的现象。文章主要以名词和形容词作为研究对象,对名词的活用与名词的超常搭配以及形容词的活用与形容词的超常搭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蒋栋梁 《语文天地》2011,(12):26-27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在文言文众多的词类活用中,名词活用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5.
“词类活用”是文言语法的特点之一,“名词活用”则是“词类活用”中最常见的现象。“活用”是指某类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具有基本智能以外的智能,懂得词类活用将在文言阅读及训练中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下面将“名词活用”的特点分类陈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语言中总有一部分词或临时出现于另一类词的位置上而成为一种活用,或由于这种活用的广泛使用而成为一种兼类,而什么样的名词可以发生这种游移是一个值得探寻的问题。从《吕氏春秋》来看,不仅具有非典型特征的名词可以活用,具有高依附性的典型名词也可以活用。依附性的高低是指名词所表示的概念与其他概念关联的紧密程度。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五种转喻模式反映了活用的模式和动因。动名之间活用的不平衡性则反映出汉语动词性可能的历时变化。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文教材中,古文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名词的用法更是多种多样,除了当成它本身的词性用以外,还有许多活用的地方。因此,归纳好这方面内容,有助于对文言文的复习。下面就把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名词的活用录之于后,仅供大家参考。一、名词活用为动词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域”本来是名词,作  相似文献   

18.
名词活用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语法现象,语文辞书对名词活用义收录不统一。本文对此问题作一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汉语中 ,作为最小的语言单位之一———名词 ,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或者定语等 ,其语法功能是比较固定的。而在古汉语中就不同 ,它不仅能充当句子的主、宾、定 ,还能直接活用为动词 (包括活用为使动、意动、为动词等 ) ,充当句子的谓语 ;还能用来比喻动作行为的状态、态度、方式、工具、地点、时间等等。有关资料将此类现象归为活用作状语一类。现行高中教材对名词活用现象分为两大类 :名词活用作动词 ;名词活用作状语。但是 ,我们在高中语文课的教学实践中 ,碰到了不少这样的情形 :既不能纯归为动词类 ,也不能纯归为状语类。下面试举…  相似文献   

20.
针对古代汉语中"名词活用作动词"与"名词活用作状语"的提法,结合古代汉语的语言实际,进行了名词跨域活用的论证,推出了名词跨域活用的提法,填补了学习研究古代汉语的一项认识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