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中缺少行政公诉制度,在此情况下无法有效保障公共利益,所以应当建立我国的行政公诉制度.行政公诉的受案范围作为行政公诉制度中的一项核心内容,需要在综合考虑一国的政治制度、法律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基础上来进行具体的确立.  相似文献   

2.
行政公诉制度是为了保障公共利益不受损害,由代表公共利益的国家机关针对行政机关侵害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提起诉讼的制度.本文参照国外的行政公诉制度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实践,指出在中国未来设计行政公诉程序时,所要注意的原告的资格、受案范围、管辖、举证责任、诉讼费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行政诉讼制度,仅限于行政自诉制度,已经完全不能在最大范围内满足日益拓宽的对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的保护,特别表现在我国现阶段的行政诉讼程序对公共权利的保护不力甚至缺失。为弥补这一缺陷,有必要由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诉,以此来维护国家和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行政自诉制度已无法适应政治、经济发展对法律制度提出的要求,行政公诉制度便被提出,而成为时下热门的话题。本从界定行政公诉与行政公益诉讼的关系出发,着重论证了创设行政公诉制度的必要性,并廓清了与创设行政公诉制度相关的一些问题,如诉讼客体的范围、检察机关在诉讼中的地位及公诉权与自诉权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5.
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建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公益诉讼是指与行政行为没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包括公诉机关),以与自己的法律上的利益无关的资格提起的,直接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的行政诉讼。本文在分析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必要性以及考察国外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6.
我国在转型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公共利益被蔑视、弱者权益被凌辱的严重问题,社会迫切需要加强对公共利益的保护。民事公诉制度是公共利益司法保护的重要方式,其在中国的复兴,是转型社会公共利益司法保护的制度诉求,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我国民事公诉中的公益代表应由检察机关担任,检察机关在诉讼中处于原告的地位。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诉的案件范围,以保护公共利益为限。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检察机关的民事公诉权,实践中检察机关的民事公诉权仅局限于抗诉方式,针对公益诉讼案件无法直接提起民事诉讼,致使受侵害的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通过对我国检察机关民事公诉权的现状与历史考察以及对检察机关民事公诉权的法理基础分析认为:应对现行法律进行修改与完善,赋予检察机关切实履行其民事公诉权的神圣职责,并对其提起诉讼的方式、范围等进行规范,以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 ,设立行政公诉制度对实现行政法治具有重大意义 ,主要应从确立行政公诉原告资格、明确规定行政公诉的受案范围和确定行政公诉案件的审级制度几个方面来具体构造我国的行政公诉制度  相似文献   

9.
行政补偿制度是一个法治、人权国家中重要的法律制度,一方面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国家可以对个人的合法权益进行正当干预甚至剥夺;另一方面,合理补偿的要求又构成了公民合法权益对国家强制权的制约,即国家基于公共利益目的而对私人权益的干预若不给予合理补偿,即为非法。因此,从理论上和制度上完善行政补偿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行政补偿的概念、特征以及法理基础理论的论述,最终寻找出行政补偿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现行立法中,对行政机关违法行为或者行政不作为而侵犯公共利益的情形缺乏有效的救济途径。从公共行政变迁、行政权力扩张、行政主体多元化,以及行政诉讼法功能的转变和现行行政诉讼法的制度缺失等方面分析我国出现行政公权力侵犯或不作为现象的原因,进而提出需要构建一种能够对行政公法制度变迁的社会基础和动力机制作出客观、中肯的解释和说明的行政公诉理论。  相似文献   

11.
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行政诉讼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但仅仅扩大行政诉讼的范围,而不建立行政公诉制度,将会收效甚微。确立行政公诉的涵义、主体,探讨进行行政公诉制度的必然性,是创建抽象行政行为公诉制度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浅谈我国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几年来,随着行政法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现实生活中公益诉讼案件的不时发生,行政公益诉讼已成为我国行政法学界和司法界关注的热点之一。行政公益争议进入诉讼程序的主要障碍之一是原告资格。我国应顺时代的发展需要,拓宽原告主体资格,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使公益的保护有可靠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3.
行政权检察监督的法理分析和制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权的检察监督符合法理,这是中国宪政模式下权力分工制约机制的应然内涵,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能发展完善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中华法系权力监督传统模式的延续传承。除了现行法律法规规定的监督内容外,检察机关还应当探索运用提请违宪审查、提出检察建议、提起行政公诉等监督方式,对公民、法人提出申诉、控告的抽象行政行为和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两类具体行政行为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14.
我国应当赋予检察机关民事公诉权,这是检察机关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也符合我国宪法的原则和精神,还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现实需要。赋予检察机关民事公诉权也是国外实践经验的借鉴。在具体设置民事公诉制度时,应当明确民事公诉案件的范围、条件、检察机关的地位和提起的方式,理顺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几种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公诉转自诉制度是新刑事诉讼法在取消免予起诉制度的同时,设立的一项新制度,旨在解决如何给遭遇不起诉之被害人以救济的问题,并实现对公诉权的有效制约。但由于我国公诉转自诉制度相关规定的不科学性,导致实际运作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有必要对该制度进行适当修订,以实现立法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中德刑事自诉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刑事追诉制度上,中国和德国都采取的是以公诉为主,自诉为辅的机制。尽管自诉制度只适用有限的刑事案件,但在追诉犯罪上却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以比较法为视角,从自诉案件的范围、自诉的主体、自诉案件的诉讼程序等方面,对我国与德国的刑事自诉制度进行了研究。文章通过初步的分析,指出德国的自诉制度有很多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进而对完善我国的自诉制度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一些直接关系到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例的出现以及在司法实践中许多带有行政公益性质的案件日益备受社会关注的事件入手,提出法院以“该案不属于法院受理范围或该案的原告不是本案的直接利害关系人”为由作出了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的处理的事实,因而原告资格问题成为阻碍行政公益诉讼的首要问题,为此剖析构建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成为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维护公益,实现民治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大量公诉案件刑事和解的情形,但由于我国公诉案件中并未规定刑事和解制度,导致许多做法无法律依据。当前,我国对刑事和解的探讨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因此,基于我国个体性的考虑,我国公诉案件刑事和解制度的建构应该以轻微刑事案件为基点,包括实体要件和程序要件两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诉讼分为公诉和自诉两种,逮捕是刑事诉讼中最严厉的强制措施。由于刑诉法规定人民法院的逮捕决定权在公诉案件中是不能行使的,在自诉案件中也是不宜或者不能行使的,因此刑诉法规定人民法院的逮捕决定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冲突。应当取消。国外的法官行使逮捕决定权的制度不符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