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6月,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小学1—2年级)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小学3—6年级),全国再次掀起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改革浪潮。这次改革强调儿童主体参与和实践活动,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使儿童实现主动学习、体验学习、合作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体验理念的体现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  相似文献   

2.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在小学3— 6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 ,是小学课程综合化的重要体现。《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 )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 )已于 2 0 0 2年 5月 2 8日经教育部正式颁布 ,并于今年秋季在各实验区进行实验。因此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中关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等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试就《品德与社会》课程所倡导的新的课程理念谈点体会。一、《品德与社会》课程倡导融合性、综合化自 2 0世纪 80— 90年代 ,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普遍趋向是课程的融合与…  相似文献   

3.
《小学自然教学》2005,(2):64-64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科学课(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学习和贯彻,推动全国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中国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和会刊《科学课》编辑部商定,2005年举办全国小学科学教学论文竞赛.  相似文献   

4.
学术扫描     
鲁洁在《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05年第3期)一文中指出,从 2001年开始,我国小学德育课程被列入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日程。新的小学德育课程:“品德与生活”(小学1-2年级)“品德与社会”(小学3-6年级),从课程标准的制定到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已初具改革成效。在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设立的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从德育课程演变的角度来考察,它在观念上发生了  相似文献   

5.
正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是面向小学中高年级(3~6年级)开设的一门新课程,课程的设计和开发都充分体现了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和精神。《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比较《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主要有以下几点变化。课程性质的表述更加清晰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将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课程性质定位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把"儿童"换成"学生",把"社会生活"换为"生活"。"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6.
中国小学德育课程的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全面展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受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委托,对中国小学德育课程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全面研究,并参考国外相关课程发展的趋势,对中国德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做出了初步探索:将原来的《思想品德》、《社会》、《生活实践》等课程合并,在小学1—2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课程,在3—6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我们主持、参与制定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国家课程标准已经颁布,根据新课程标准开发的多种新教材也已通过国家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初审,正在国家级实验区进行实验,并将很快进入大部分小学。本次德…  相似文献   

7.
交流     
《科学课》2004,(5)
关于举办2004年全国小学科学课“新标准新理念新实践”征文竞赛的通知各省、市、自治区教研室和自然教学研究会:各位老师: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科学课(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学习和贯彻,为2005年全国小学校进入科学课全面做好准备,全国小学自然教学研究会和《科学课》编辑部商定,2004年继续举办全国小学科学课“新标准新理念新实践”征文竞赛。征文主题:按照《科学课(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上好科学(自然)课。国家正式批准使用的任何版本的《自然》《科学》或《常识》教材均可作为研究对…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第一至三册(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小学体育教师教学用书》是根据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编写的一套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本套教材由课程教材研究所体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目前在全国20余个省市进行实验。根据教育部的指示与决定,小学体育课程只编写供教师使用的体育教师教学用书,不编写小学生体育课本。如何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编写小学体育教师教学用书,使小学体育教师既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新的《课程标准》,又能够创造性地进行小学体育教学,就必须以实验教材为中介,全面、准确地反映《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和改革的精神。这里将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体育教师教学用书》第一、二、三册的编写思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9.
《科学课》2002,(6)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制订和实验预示着小学自然课教学的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新的标准为这门课程的改革设计了一个完整的框架,提出了一整套新的理念,这些不仅对试用新教材的地区有指导意义,对全国各地仍在延用老教材的地区也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为了推进对《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学习和应用,进一步深化小学自然课教学的改革,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自然教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深化推进课程改革,更好地实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价值,教育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了修改完善,定稿为《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高年级的必修课程,核心是"品德",  相似文献   

11.
《科学课》2004,(6)
各省、市、自治区教研室和自然教学研究会:各位老师: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科学课(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学习和贯彻,为2005年全国小学校进入科学课全面做好准备,全国小学科学教育研究会和《科学课》编辑部商定,2004年继续举办全国小学科学课“新标准新理念新实践”征文竞赛。征文主题:按照《科学课(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上好科学(自然)课。国家正式批准使用的任何版本的《自然》《科学》或《常识》教材均可作为研究对象,请在文中说明版本、册别,并要求征文后附作者简介。征文文体(分10…  相似文献   

12.
当前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走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当前,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普遍实施,以及《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和实施,我国学校德育课程改革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建构方式、教材编写要求、课程评价等方面出现了许多不同以往的变化。为了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体会与把握当前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主旨和要求,我们试与以往学校德育课程相比较,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当前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走向。  相似文献   

13.
对2003年《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与《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旧课程标准进行研修,有利于我们合理、有效和有序地开展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开发、新课堂的打造和教学评价活动,以构建义务教育思想品德新课程。  相似文献   

14.
试论《品德与社会》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伴随着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我国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基础教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就必须对课程进行根本性的改革。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计的一些课程正在实验过程中,《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3—6年级)(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已于2002年5月正式颁布,品德与社会教材也于同年秋季开始进入实验区实验。  相似文献   

15.
<正>品德与社会是面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目标的综合课程。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日益向纵深发展的今天,深入探讨和认真研究品德与社会的课程结构,有助于深化和推进我国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更好地实现本课程的价值。一、品德与社会课程结构的特点教育部在2002年、2012年分别出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和《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两个课程标准。尽管相距十年,但两个课程标准在设计思路及内容结构框架上基本是一致的。分析两个课程标准可以看出,品德与社会的课程结构呈现出如下特点:1.学生本位的课程建构观两个课程标准将品德与社会的设计思路表述为"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有实践情怀的理论工作者,能够全程参加《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订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因为这不但是一个体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如何连接的机会,而且是一个"零距离"体验课程改革的脉搏、体会德育课程发展方向的宝贵机会。在几年的修订工作  相似文献   

17.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增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该课程从二年级起开设到六年级,与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程和历史与社会课程相承接。《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科书是该课程教科书的起始册,它前承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学习内容,并开启品德与社会课程全部的学习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生活德育的理念,将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的启蒙教育作为本册书的重点,现对该册教科书做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人教版)教材,是课程教材研究所综合文科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分别根据教育部2002年5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课程教材研究所/人民教育出版社是多年从事教材研究编写和出版的专业机构,有着丰富的教材编写和出版经验。但是,我们深感到,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仅仅凭借已有的经验,是不够的。课程改革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挑战,我们是在不断地总结以往品德和社会课程教材编写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以研究的态度来思考教材改革和教材编写的。现将本套教材编写的目的、指导思想以及我们在教材编写过程中的思考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原初中思想政治课更名为思想品德课,教育部于2003年5月正式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该课程标准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体现了“回归品德,回归生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标志着初中思想政治这门课程的重大转轨。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第三部分为"课程内容",即《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的"内容标准"。在保持大结构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对框架结构和具体内容作了适当修改。修订后的"课程内容"与实验稿中的"内容标准"相比,结构更合理,内容更完善,但也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一、"课程内容"的框架结构调整1.新课标将"课程内容"部分诸表格板块前的目标删除了。这是为了与《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保持一致,同时也是为了避免出现原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