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除运用语言讲解授课外,还使用了另一种无声的语言——“体态语言”来辅助完成教学任务。在体育教学中,体态语言与语言同等重要,都是师生双方交流信息的不同载体,是体育教师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联系师生双方教学活动的重要纽带。在此我认为,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师的动作语言,是指体育教师在授课时的身体姿态和行为动作,它由表情、眼神、手势、动作、体态、仪表等方面的因素构成。体育教师的良好动作语言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用于体育课堂教学,有时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达到师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大大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师的体态语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育教师的体态语言●王永盛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除运用语言讲解授课外,还使用了另一种无声语言——“体态语言”来辅助完成教学任务。体态语言与平常用声音交流信息的语言有所不同,它立体形象的表述效果是语言所达不到的。体育教师运用的主要教学形式可概括为讲...  相似文献   

4.
非语言行为,即肢体语言,是指运用眼睛神态、举止行为等无声语言将众多信息传递给对方的行为。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显示,人们在见面或谈话时大约有38%用语言来表达,而55%的内容主要是靠非语言来表达。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非语言行为的运用,与其他教学比尤为重要。1有利于提  相似文献   

5.
对高师体态语言学课程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态语言是一种无声的伴随语言,它以特殊的形式向人们发布着一种信息,有助于口头语言的渲染,弥补了口头语言的不足,使传递的信息更加完整,它是教师在教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重要语言,也是教师为人师表的具体体现。因此,在高等师范院校开设体态语言教学  相似文献   

6.
我和孙泽华坐在公园的长椅上。这位二十三岁的全国最轻量级健美冠军,给人突出的印象就是美。他体态美,肤色美、眼神也美。我说:“谈谈你的经历吧!”他微笑了,黑亮的眼睛透着亲切地善于理解人的神情。“说起来也许可笑”。他说:“我上初中时,有一次洗冷水浴,忽然发觉自己的皮肤黑里透红,有光泽,腰也很细。我不觉想入非非:什么时候我能照一张健美像呢?”我被他的坦率吸引了,忍不住说了一句:“这大概是一种健美的蒙昧意念吧!”  相似文献   

7.
阳兆洪 《体育科技》2005,26(2):94-96
体态语言是体育教师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也是联系师生双边教与学活动的重要纽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除了运用“有声语言”和“书面语言”外,还需运用“体态语言”来提高表达的准确清晰度,运用时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应把示意性体态语言和示范性体态语言交替结合,灵活运用;体态语言必须要与有声语言协调配合;运用力求准确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正>体育教学信息的传达依靠的是语言与非语言两种方式。讲解属于语言,而示范则属于非语言。而凌厉的眼神、微笑的表情、特定的手势、清晰的图示、有节奏的掌声、具有特定意义的哨声等也是属于非语言的范畴。从研讨的情况看,研讨教师将与有声语言相对的无声语言都等同于"无声语言"。那么,如何使用无声语言呢?笔者认为在使用这些"无声语言"时,需注意两个  相似文献   

9.
作一个接发球好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比赛中,你发多少个球几乎等于 你接多少个球,但在练习中,发球往往 被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而接发球常常被 忽略。实际上,像发球一样,拥有稳定 的、有力的接发球技术将使你的自信贯 穿于整个比赛。 态度 接发球绝不仅仅简单地是一分的开始。当你接发球时,你头脑中的第一个念头应该是:“我要去攻击这个球,而不是让它来攻击我。”即使比赛的形势和对手的发球质量让你不得不改变这种念头,你也得在脑中树立一个目标。像阿加西、塞莱斯和达文波特这三位接发球高手,他们那凌厉的接发球将打在对方场地的角落,使对手自发球的主动地位很快…  相似文献   

10.
车星辰  张永清 《精武》2004,(6):40-42
西北疯魔棍在技击格斗的实际应用中一般分初、中、高三个层次(当然每个层次之间并无十分严格明显的界线)。初级层次一般是“先防后攻”(即先挡开对方的兵器再进攻);中级层次是“攻防合一”(即在防守对方兵器的同时顺着劲路直接攻击对方,防守与进攻之间毫无断续,一气呵成);高级层次是“不招不架”(即在对方持械进攻的同时,我不与对方的兵器相接,利用灵活的步法与身法“随闪即进”,直接攻击对方持械之手臂部位或其它部位,此即通常所说“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相似文献   

11.
“跟着你应就是了。”这是业余棋手对局时常有的想法。但是,你是否意识到,这样顺从地跟着对手走将一步一步地接近败局。在围棋中,“应”的确十分重要,但是绝对不能在气势上输给对方。“反击精神”在克服困难局面时十分重要。当然,在对局时是应该应还是应该忍耐的判断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但是,你至少应该做到:从反击的手段开始计算各种变化。题目图一(黑先):目前的焦点在右下,我想这一点应该是很  相似文献   

12.
运用体态语言应该注意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语言是教师讲授知识、传递信息的基本手段。然而,教师在给学生上课时,许多意识和心理上的东西,是通过表情、动作等特定的体态特征,自觉或不自觉地传递出来的,称之为“体态语言”。 现代心理学把人的内心世界分为两个部分:意识和潜意识。前者是人能够清醒地觉察、明确把握和自觉调控的;后者则是人不能清醒地自知,也靠于自觉控制的。与此相应,人的体态语言也分为两个层  相似文献   

13.
《新体育》2001,(7)
玲姐:还记得你寄给我刘璇的签名照片和她的赠言吗?那一瞬,我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久久地看着照片上璇姐恬静的微笑,甚至可以感觉到这微笑已浸透了我的心、我整个人。可是,后来我们失去了联系。雨玲姐,小渔儿还想和你“再续前缘”啊!  相似文献   

14.
31年前,1964年深秋时节的一个中午,正当运动员们用完午餐纷纷回宿舍准备午睡时,我提着装有两打“红双喜”乒乓球的尼龙丝网兜拉上队员李光祖就往练习馆跑去。摸不着头脑的李光祖一边走一边问: “您要我牺牲午睡究竟去干什么?”我故作神秘地微笑说: “到时候你就会知道了。”  相似文献   

15.
朝旭 《当代体育》2003,(2):27-27
设法使敌方相信我方的善意友好,从而心情安定不加戒备。与此同时我方则在暗地里积极谋划,准备充分后立即行动,并不要让敌方有所察觉而采取应变的措施。刚硬的手段通常藏在温柔的外表里,这是一种暗藏杀机、外示柔和的计谋。“笑里藏刀”之计的最大秘诀就在于“备而后动”,即准备充分后立即行动。其实《三十六计》始终强调的是实际行动,而不是为了计谋而计谋。所以在麻痹对方之后,一定要果断行动,不要使对方突然醒悟,发生变故。而当我方准备不足里有两种情况:当我方比对方实力强时,要“笑”,使对方有感激心理,从而放松警惕;当我方比对方实力弱时,要假痴不癫,假装我什么都不知道,什么也没有做,其实在暗地里积极准备,时机成熟,就和笑里藏刀一样:突然杀出“刀”!而要防备这一招的难处在于:你不知道他可能就是你的敌人啊!  相似文献   

16.
业余选手中直板与横板的对抗大多都集中在前三板,因此发球与接发球起着决定性的作 用。直板选手在接发球时,往往有控制与直接上手两种思路,其目的都是为了扼制对方的抢攻, 尽量使自己主动。然而比赛中变化莫测,如果你的控制能力不够好,或者你的台内进攻技术不 够扎实,那么采取上述两种方式来接发球反而可能给对方很好的进攻机会,不但达不到目的, 反而使自己非常被动。 很多有经验的业余选手,在接发球环节敢于变化,采用回长球的方式,逼迫对方去“进攻”, 就是给对方上手机会,但是不让对方高质量地上手,力争每个球都在自己的掌控之内,让自己 能事先估计到对方上手的线路、旋转等等,再打防守反击,这种方式我们称之为“欲擒故纵”。  相似文献   

17.
幽默的妙用     
本人通过十几年的体育教学经验证明,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幽默,会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给学生一个微笑的面孔,使用一些幽默的语言,或一个幽默的模仿动作等,能够使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精力集中,潜心琢磨、记忆深刻,塑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尤其是教师接触一个新班级时,学生对教师很陌生,在相互不了解的情况下,心理状况很复杂,这时教师的表现很关键,如果语言生硬、面孔冷漠,定会给学生造成学习的心理压力和障碍,即使你学术水平很高,也不一定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反之,你幽默的语言和微笑的面孔,首先让学生对你产生一个…  相似文献   

18.
<正>在体育教学中,部分教师只重视有声语言的运用而忽视无声语言的运用。那么,什么是无声语言?无声语言包含哪些内容?使用无声语言要注意什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巧妙地使用无声语言?"成为体育教学中更好地运用无声语言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1.“哈!天行小子,好久没见了,你怎么样?”四月兴高采烈的说道。“我很好,你看我是不是晒黑了许多?你还经常去锻炼吗?”天行小子微笑着说。“经常去,我还想问你呢,我想去练健美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节体操垫上组合动作测试课。十八号,一个单薄、瘦弱的女孩战战兢兢、怯怯生生地走到垫子前、满面绯红、一副很难过的样子。“同学们掌声鼓励某某同学好吗?”掌声中,你抬起了头,眼睛转向了我,目光里充满了犹豫和顾虑,仿佛在说:“老师,我行吗?”,我微笑着肯定地点了头。“扶垫、低头、滚翻……”身体虽不平稳,甚至有些东倒西歪,但总算把一套组合动作完成。我又向你伸出两个手指,做了一个“V”样,你感激地笑了笑。下课铃声响,你缓缓地走到我身边,涨红的脸低垂着,愣呆了半会儿猛地抬起头对我说:“老师,我想……让我下节课再做一遍,好吗?”我惊呆了,不,我是感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