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王刚的著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源语境研究》通过考察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及中国化的历程,论述毛泽东在1938年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历史必然性。该书视角新颖,方法独特,问题意识强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论述极具说服力,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及中国化的力作。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我国马列著作蒙古语翻译出版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出版了大量蒙古文版的马列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上,这些蒙古文版的马列著作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其影响和作用不容小觑。至今为止,蒙古文马列著作的翻译出版历史尚未得到相关学者们的重视。对我国蒙译出版马列著作进行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马列著作传播到内蒙古地区与我国蒙古族同胞接受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3.
张岱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上的探索不可忽视。与艾思奇的卓越贡献相比,张岱年的探索,另有特色。正确评价张岱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独特探索,不仅对于充分肯定张先生的个人学术成就与人生贡献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于全面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先后在日本和中国传播开来,并且各有其自身独特的特征,也有共同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在日本传播的过程中,日本渐渐正确认识了马克思主义,并在实践中确立了唯物史观的指导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束指导本国的工人运动.并且马克思主义在日本早期的传播,则深刻影响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壮大和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历史发展相伴相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传播过程经历了三大转变,即马克思主义理论由最初单纯的理论追寻传播向具体实践运用传播转变,由传播主体、传播方式和传播范围有限的地下秘密传播向大众传媒公开传播转变,由工具维度的传播向人本关怀维度传播的转变。这三大转变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认识的逐渐深入,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壮大和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历史发展相伴相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传播过程经历了三大转变,即马克思主义理论由最初单纯的理论追寻传播向具体实践运用传播转变,由传播主体、传播方式和传播范围有限的地下秘密传播向大众传媒公开传播转变,由工具维度的传播向人本关怀维度传播的转变。这三大转变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认识的逐渐深入,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分析历史事实,阐明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识新疆历史,必然发现几个基本的历史事实: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杂处,共同发展的地方;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方,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分析新疆历史必然是出一个结论;新疆统一于祖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基于传播学的理论可以得知:任何一个理论不会自发地传播,只有在具备了一定的传播环境、传播媒介,理论之间具备某种契合性才能得以传播。无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满足了理论传播的必要条件。从传播环境上,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国内环境,以及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提供了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特定的历史语境;从传媒媒介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刊物的翻译出版,研究团体竞相涌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历史推力;从传媒内在契合性上,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有异曲同工之妙,为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李大钊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率先在中国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历史化演进历程。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呈现出从理论信仰到革命实践的历史化轨迹:从理论介绍到接受信仰,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理论自觉;通过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论战,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通过革命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积极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完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开创者从理论信仰到革命实践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重要历史条件。建党初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中共将推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作为自身重要职责,深化对内容体系的把握,积极拓展渠道、途径,努力扩大群众基础,坚持与错误思想作斗争,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对新时期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民学会与马克思主义在湖南的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湖南传播马克思主义是新民学会最突出的历史功绩之一。新民学会在认识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建立湖南党组织三个方面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一个发展过程。过去,人们对十月革命后的传播情况谈得比较多,而对于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则讲得比较少。笔者认为,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应该研究它从传入到播开的整个历史过程。这样,才能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的意义。 一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传入和播开,是和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必须放到整个国际环境和国内历史的长河中来加以考察。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已经“披靡欧美”,振荡着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而当时的旧中国,却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正经历着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马克思主义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传入中国。  相似文献   

13.
独特的地理气候,多种族聚居繁衍的历史,多种异质文化的激荡,多宗教汇集交合的因素,熔铸出特异的新疆传统文化。只有以中国大背景为参照系,对新疆社会、政治、经济演进的轨迹、文化传统、传播方式进行深入剖析,才能明晰新疆传统文化的特质及其传播渠道,使传统与现代性对接并为当下新疆社会转型、发展提供滋养与正面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由于其独特的生境及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不同的看法,相应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接受与认同也有着独特的规律。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要紧密结合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要注重分析民族地区今昔变化、要使少数民族学生深入了解本民族历史遭遇,并促进少数民族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俄两国的马克思主义传播特点的对比性历史研究,可以揭示出中、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中、俄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准备的若干特点,并进而总结马克思主义在中、俄两国传播的历史经验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思想史是思想者主导的历史,是人的思想演进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创造、阐发和传播的历史,其中很多人在不同方面做出了贡献。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始被译介、研究、传播,其中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翻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我们发现,思想界更多地关注政治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间的内在联系,而理论工作者们的学理性贡献和创造性阐释,往往被遮蔽在宏大的历史叙事和意识形态话语之下而不被熟知。  相似文献   

17.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是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搞好教学工作,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相结合以及与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式紧密结合,同时,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教育,对于我们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和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艾思奇思想理论教育思想论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艾思奇既是一名学者和哲学家,也是一名革命家和战士,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艾思奇怀着“以真理唤起民众”的思想动机走上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艾思奇坚持以通俗化、大众化、中国化和民族化的理论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并坚持在对错误思潮的批判中传播、普及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9.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是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搞好教学工作,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相结合以及与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式紧密结合,同时,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教育,对于我们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和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既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中国早期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第一,在认知上,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大众化;第二,在契合点上,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第三,在传播手段上,形式多样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