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一、背景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问题仍然是当前和今后教育教学领域内探讨的关键问题,也是每一位教育研究工作者需要解决的实质性问题。目前我国基础外语教学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已进入一个实质性阶段,研究成果已见诸报端。为发挥我区首批实验区的示范作用,我校申请参加全国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实验课题(批准文号: JJWYZD20011008):高中英语新课程“四位一体”课堂教学实验研究的国家级课题研究。英语“四位一体”课堂教学法,也叫“4P”教学法,是包天仁教授根据我国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发展并创新的教学法。包天仁教授认为,英语教学的所有课型都可以用“4P”教学法来进行。这里的“4P”指: Preparation,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他特别强调Preparation的重要性。这一理论框架可以用下面的金字塔示意图来表示:  相似文献   

2.
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基础教育资源库建设及其在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中的应用研究》中,我校承担了重点子课题《信息技术与信息检索利用课整合》的尝试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获得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颁发的特等奖证书。一、学校简介及课题背景1.学校简介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节网络教学观摩课例,教师试图利用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探索数学教学模式,以期达到优化网络环境下数学课堂教学,学案教学法是这位教师大胆尝试,是我校省级课题《网络环境下、探索各学科教学新模式》的教学实践.我作为课题研究主要负责人,参与并亲身经历此课教学的全过程,受益颇多.特别是学案教学法在网络环境下,探索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模式,对走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堂只有成功的理论,而少有成功实践教学的困境,具有很高借鉴、推广意义.首先教师打开自己的网页,浏览教学素材栏目,演示动画:运动员表演长绸舞、简谐…  相似文献   

4.
2002年我校承担了福建省重点课题“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课题的研究,为使课堂教学呈现教与学方式的重大变革.建立与该课题研究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嗣绕这一课题,我们研究了以多媒体作为辅助手段的课堂教学和基于网络环境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依据,是当前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注重研究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近年来,我校对于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到了新的高度。本文主要探讨在我校课堂教学与信技术结合的研究中有关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相关案例,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了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6.
陈爱华 《师道》2014,(11):33-34
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教师的追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多年来,我校数学科组围绕建设高效课堂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例如:校本教研、与信息技术整合、构建课堂模式、科组建设等等.其中,课题研究是串联各种手段.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7.
推进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是关键。2002年.我校“‘指导、自主、探索、成功’教与学方式改革”(简称“教与学方式改革”,下同)和“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两课题,均经评审立项为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省级重点课题。三年采.两项课题研究与新一轮课程改革同步。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通过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贯彻新课改理念,使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而提高了课程改革的实效。实践证明.课题研究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改革是贯彻新课改观念阵地。  相似文献   

8.
我校化学课题组在进行课题研究时采用了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做法,利用网络平台,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化学老师和信息技术老师通力合作,着重分析三种教学模式,得出了网络平台交互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及体会。  相似文献   

9.
“十五”期间,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证明,互动反馈技术确实具有加强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性评价的重要作用。基于现有成果,我校于2006年底作为课题校申报了《利用互动反馈技术激活教学策略的研究》的子课题,期待以新技术引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层次开展。  相似文献   

10.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是目前学校课堂教学的需要。我校教师已经意识、体会到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方便,已开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自己的教学服务。一些教师利用计算机编写教案,方便了教学工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的频率逐步提高,但应用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研究如何使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机整合,使之很好地服务于教学。大力推进和实施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创设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育情境已成为我校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湖南桂阳县城南完小是一所百年老校。一直以来,学校始终把“教研兴校”、“科研强校”作为学校发展的重大举措。因为我们认识到卓有成效的校本科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十几年来我们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和老师们的研究能力,积极实践,大胆创新,不断探索校本科研的新路子,逐步构建起了行之有效的校本科研管理运行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校的课题研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截止目前,我校已经结题的国家级课题《快乐作文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获二等奖,省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以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研究》获省一等奖,《开发创新思维,提高教师创新素质的研究》《优化课堂教学,培育学生数学素养的研究》《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小学生新学习模式的研究》均获省二等奖。  相似文献   

12.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学校德育创新机制研究》是我校于2006年申报、经中央电教馆批准的“十一五”全国教育科研重点课题。我们借助课题研究,探寻信息技术和传统德育的有机整合,开辟德育新途径,开放德育视野,体现和谐育人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3.
技术—教学法—内容知识(TPACK)研究议题及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技术-教学法-内容知识”(TPACK)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知识与教学学习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TPACK框架的提出、主要研究议题与进展、以及有待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等方面,系统报道与评论了“技术-教学法-内容知识”这一整合技术进行教学的教师知识框架。  相似文献   

14.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学校,是教育部一微软“携手助学”百问计算机教室项目校。近年来,学校开展了网络环境下语文、数学、英语三学科“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探索试验”,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层次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以期落实课程改革目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已是大势所趋.信息技术的运用也成为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亮丽的风景线,因为信息技术的运用大大丰富了课堂内容,改变了教学形式,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但是,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在农村初中由于受软硬件设备、师生信息技术素养等因素的影响,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还远未达到理想的状态,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本人参与了我校关于《信息技术与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的课题研究,做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现结合自己的教学与研究实践,谈谈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开发优势教学资源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自2002年来,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就以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在课堂创新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为依托,加大教学资源建设力度,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在课题成果的指导下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教师积极寻找信息技术和物理学科的整合途径来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物理素养.那么,如何从物理学科角度出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优势?本文以甘肃省张掖市实验中学省级立项课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中优化物理课堂教学的研究》的课题研究为依托,谈谈我校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我校的研究实践中撷取几个教例,借此阐述我校“十五”期间“学科四结合”课题研究的阶段经验。我们认为,通过整合信息技术资源,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学习工具,并使之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是实现学与教方式根本变革的关键。作者尝试构建一个“信息整合———自主探索———合作解决”的学与教的模式,通过信息技术的“嵌入”与学科课程的“链接”,能够有效地发展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19.
《基于网络环境的课程整合研究》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经过大胆探索总结出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工作和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形成了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五段”工作机制和“六环”教学模式,初步实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促进了学生知识更新能力和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发展空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基础·兴趣·个性”是我校整体改革实验课题。“基础·兴趣·个性”课堂教学模式则是课题实验的阶段性成果。它从宏观上对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走向与特点作了总体的概括,为我校教师把握实验特征,形成自己的特色与风格奠定了价值观基础和方法论基础。一、观念体系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在教师的教学观念作用下形成的。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从本质上讲就是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学生观、教师观、教材观以及由此整合而成的教学观。“基础·兴趣·个性”课堂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对学生寄予殷切期望,关注学生兴趣在学习活动中的生成与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