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应以人为本,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要适应时代的变化要求,要向终身体育过渡,中小学体育教学应朝着切合学生身心欲求、增强兴趣、培养习惯和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发展,选项课教学满足了中小学生的不同需求.从体育选项课的构建、意义、保障措施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研究与探讨,为中小学实施体育选项课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海亚 《科教文汇》2008,(17):122-122
新的课程标准进一步规定:体育与健康课必须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强调了体育教育增进学生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的功能,它不仅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明确了体育教学的目标,而且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那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呢?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育专业要求本专业的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以后走上社会,尽快适应工作打好基础。本文就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为提高体育专业学生从事中等教育和教学的独立工作能力服务。  相似文献   

4.
朱志明 《科教文汇》2010,(36):148-148,208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体育教学由于课堂的特殊性,具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诸多优势,要担当起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任。本文从体育教学中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探讨体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5.
陈月祥 《科教文汇》2007,(10S):138-138
人类体育发展史,从生存体育、军事体育、竞技体育过渡到现代的快乐体育、终身体育。都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作为一名高职体育教师应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理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使学生成为乐于思考、善于开创思维的人。因此,为社会培养一代具有创造力的优秀人才,是每一个包括体育教师在内的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因而,应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在体育教学中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创造力。那么在体育创新教学中应注重哪些方面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学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的目的旨在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使得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育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成效。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作为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帮助高职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最后形成树立良好的体育观念、体育习惯和体育技能,能够帮助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本文重点研究了我国高职体育教学环境的现状,对如何更好地将高职体育教学环境进行优化提高给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高层次。大学生处于身心较为成熟的发展时期,是接受教育,自我完善和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最佳时期。在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中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已经确立,体育课也正向着健康教育和培养学生学会“终生”锻炼的方向转变。体育教学是健康教育中的必要手段,它可以发展人的身体,增强人的体质;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它可以使学生从身体和心理两方面都能够健康发展。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有理由更有责任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树立现代体育教学观,提高对素质教育认识。为此,本文对当前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问题进行探析,旨在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体育教学中发现,影响学生体育成绩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不高造成的。本文结合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探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性及途径,为实现"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和终身体育的目的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的"素质教育"模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标体系下的体育教学中,增强学生体能是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也是体育在学校教学中的重要价值所在。如何发展学生的体能,以适应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我们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焦胜利 《内江科技》2009,30(3):177-178
本文基于能力本位的教学理论,对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项课教学内容的设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要对篮球专业的教学目标进行细化,简化篮球理论知识的讲授,加强对篮球技战术的教学与训练,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杨光 《科教文汇》2008,(28):197-197
高校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开拓型人才,以适应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是高校思想品德教育最直接途径。本文对高校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作以浅析,提出了新的问题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社会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发展,使学生能迅速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重点论述了作为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把握体育教学特点、体育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运用恰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中体育教材内容繁多、组织形式单调,很难满足学生们的心理需求,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锻炼身体的能力,不利于发展学生个性,难于适应当代社会对体育教学的要求。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学校体育的教学指导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片面的生物学评价向完整体育评价转变、从“阶段性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因此如何提高人的社会竞争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势必成为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新课标带来的教改要求的基础上,结合高中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出个人观点。通过在高中体育课中实行全面发展身体与专项教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研究其对学生身体的发展、运动技能的掌握、学生的个性倾向及人际关系的改善等方面的影响,并研究选项教学的内容及实施条件。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教学在我国,长期以来被忽视了素质教育,忽视体育文化的教育,它强调了三个学术教师、教材、课堂,教师主导,教师的尊严,配方和僵化的教学,过于强调竞技体育技术教学的教学内容,它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越来越显示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不和谐,学校体育教育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合理化改革,是当前高校体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体育教学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能将体质、意志和精神融为一体的综合教育过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愈来愈高.因此,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要传援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而且要利用体育教育车身特点,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其经得起人才市场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将体质、意志和精神融为一体的综合教育过程。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而且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利用体育本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和意志品质,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结合教材特点.对学生不失时机的进行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17.
胡凤兰 《科教文汇》2012,(1):157-159
人才的培养要适应时代和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面对初露端倪的知识经济和快速发展的体育健康事业,体育院校必须高度重视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突出自身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专业特色和优势。本文围绕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育游戏课程的教学目标,对该课程的设计思路、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与手段选择、学生教学能力考核的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育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在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体育教学却滞后了许多.为了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职人才,体育教学必须改革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终身体育作为新世纪一种全新的体育思想和理论,它源于终身教育的理论,是为适应社会发展和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精神需要及要求而提出的。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当前,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的体育教学,成为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学校体育不仅仅局限于学生时代,还要为终身体育奠定可靠基础,发挥终身效益,具有超越学生时代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爱好,树立终身体育观是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将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作为教学依据,死板的教学方法使得体育课程郁闷而无生气。这种传统教学方法,虽然学生获得了技能和体能,但体育课的其他功能(如文化性、娱乐性、品德教育等)难以得到发挥,学生缺少的是情感上的成功感和愉快体验。高校体育教育必须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应在社会健康观和体育观的基础上形成新的体育教育思想,因此,"快乐体育"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