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现代乡土散文中的写人散文 ,展现了乡土世界里各色人物。作家以主观的感情、客观的笔调、陌生化的手法 ,突出乡土人物形象 ,使乡土人物反映了作家对乡土的记忆、经验和思考。其中运用的陌生化、怪诞等手法 ,更是这类散文所独擅 ,这些作品有助理解现代散文的艺术技巧及现代作家的现实关怀。  相似文献   

2.
开发与实施乡土资源,让幼儿在探索、体验、游戏、表达、展示等多样性乡土课程活动中,培养童真,激发童趣。从创设"童真"乡土环境;开展"真趣"乡土游戏;进行"童真童趣"艺术实践三个方面探讨了"真趣"乡土课程开发与实施。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乡土小说作家中,师陀称得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的乡土小说大都取材于中原故乡的农村或小城镇,他在这些作品里,凭"一颗自觉的心灵"和"不愿与人为伍的独特艺术性格",描绘了别具特色的中原乡土世界,表达着自己对于故乡和乡土中国的独特体验与感受。本文从作家与乡村的关系这一角度入手,通过文本去体察作者在作品里所表现出的对乡村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言说特色,从而了解师陀面向乡土世界时所呈现的独特姿态。  相似文献   

4.
乡土教育“:乡土”与“天下”之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乡土教育作为一种传承乡土文化的教育,它是多元文化整合的有效途径,也是国民教育的有益补充。乡土和天下不只是一种特指的地理空间,也是一系列符号象征。从乡土到天下,既意味着地理空间的变化,也意味着人的变化,而链接乡土与天下的纽带则是乡土教育。通过开展乡土教育,可以让个体在感知乡土的基础上,逐步培养他们对乡土和天下的认同,从而真正成长为适应社会变迁的现代人。  相似文献   

5.
陈丽军 《课外阅读》2011,(1):107-108
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求各地各校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尤且是校外课程资源被提到相当的高度。美术教师要从当地的人文自然景观和民间传统美术中窥探乡土美术文化,以此线索进行乡土美术教育。艺术的长期也发展证明,越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类型,它的艺术价值就越高,因此进行乡土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别以"乡土世界"和"诗意言说"为横纵坐标,建立"乡土-诗意"坐标系,找寻"宁夏三棵树"之一石舒清小说的艺术区间。石舒清是否受到废名(冯文炳)、沈从文、孙犁、鲁迅等作家的影响,不是文章讨论的重心,文章试图建立一种相对开放的比较关系,论述石舒清与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关系,并对"诗意乡土"进行证明,求解的答案为:静穆、澄清、单纯和温和,这既是石舒清小说的艺术特色,又是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对乡土世界的诗意言说。  相似文献   

7.
乡土美术作为一种地域性极强的文化元素,在当今美术课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的不断加深,回归自然的艺术倾向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只有找到本土艺术的根基,才能培植出民族艺术的大树。幼儿期是人生的伊始,在幼师教育中开发好乡土课程,让未来的幼儿教师充分认识到曾经"老土"的东西其实蕴含着丰富的民族艺术教育价值,树立正确的乡土观,才能为幼儿创设更加富裕的学习资源,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乡土小说作家中,师陀称得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的乡土小说大都取材于中原故乡的农村或小城镇,他在这些作品里,凭“一颗自觉的心灵”和“不愿与人为伍的独特艺术性格”描绘了别具特色的中原乡土世界,表达着自己对于故乡和乡土中国的独特体验与感受。  相似文献   

9.
幼儿园乡土教育是一种利用家乡本土文化、自然、社会中一切适宜的资源,深入幼儿生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对本地幼儿进行的身心浸润式教育,其价值在于传承乡土知识和生存智慧,促进幼儿社会化,培养其爱国情怀、文化包容能力以及民族感情与信念。乡土教育内容的选择要坚持适宜性、生活性和启蒙性的原则,内容包括乡土文学、娱乐、艺术、自然等。  相似文献   

10.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的经典著作之一,在此书对中国传统乡土社会基本特点的描述中我们也可以从中窥视出中国人典型的国民性格,如因循守旧、有私无公、以和为贵、重名轻实等。本文通过对《乡土中国》的再次研读,对中国国民性主要方面的乡土来源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1.
乡土文学实质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介入和中华民族自身立足"本土"对乡土经验进行修理调整后的一种表述形式,其核心是乡土意识这样一种文化或心理结构,因此乡土意识对乡土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本土价值,也应具有新内涵。"乡土意识"是现代性冲击下的20世纪乡土中国变迁的有效研究范畴,在此视角下,可以更为合理地审视20世纪中国的文学与文化嬗变、思想演进等。基于"乡土意识"对应"现代性"的本土意义,无论在方法论和价值论上,都应重视并拓宽"乡土意识"研究范畴,这对文化艺术研究和乡土中国变迁的阐释将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乡土生活对齐白石绘画艺术的影响有:浓郁的乡土情结、质朴率意的生活、民间色彩的引入以及其乡土纯真的童心等四个方面,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齐白石绘画艺术的本质,也希望能启发更多的人们对乡土生活进行挖掘和提炼。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的乡土教育面临不少阻障:乡土意识的淡化使乡土教育丧失了情感基础,乡土文化的边缘化使乡土教育丧失了资源依托,乡土教育的形式化削弱了乡土教育的成效。要找到乡土教育的突围之路,充分发挥乡土教育的作用,可通过如下路径:注重乡土文化宣传,重塑乡土意识;挖掘乡土教育资源,开发乡土教材;依托地方高校资源,培养专门师资;动员社会力量加入,开展乡土活动。  相似文献   

14.
月人词严格地遵循中国词的格律,中规中矩,是真真正正的词,被诗词界专家誉为“词人之词”。月人词是不折不扣的现代词,情真意切,充满浓厚的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即使是农民、工人,也都能看懂、听懂。有人将其称为“乡土词作家”,其实月人就是人民词人!月人是一个数十年如一日、有强烈的词志和创作追求、不遗余力、舍花气力、词思涌流如喷的勤奋而多产高产的大词人。  相似文献   

15.
民族艺术的乡土情结及当代际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本民族生命体验与心中祈愿的表达的各少数民族艺术,无不自然而然深深切切地从本原意义上相系着自己的“乡土”,以至形成独具内涵的“乡土情结”。对于表现当代生活的民族艺术而言,其“乡土情结”则有新的内涵,新的美学机缘。这意味着,从人们的精神期待看,当代城市化的挑战,不但不会远离民族艺术的乡土情结、乡土内涵,反而会使之更加彰显。  相似文献   

16.
牛斌 《成才之路》2021,(13):96-97
将乡土文化渗透于美术课教学是美术课堂发展的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美术课堂渗透乡土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乡土文化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丰富了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文章通过开放美术课堂、注重艺术鉴赏、浸润乡土文化、借助乡土材料、发挥乡土资源优势等几个方面对乡土文化走进美术课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20年代中国现代文坛,废名和沈从文以抒情笔调,诗化、散文化的语言抒写乡土恋歌,致力于诠释各自灵魂故园深处的乡土精神。本文试从二者的文本风格、美学追求以及作品中呈现的文化景观等方面分析二人乡土精神的异质——固守与拓展。  相似文献   

18.
京派乡土小说与台湾70年代乡土小说虽然产生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的地域中,但是它们也有一些共性:它们既有对理想化、田园牧歌般生活的讴歌,也有对美好人情、人性的歌咏,以及对具有美好道德的乡村消逝的挽歌情调。但是由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与作家人生经历、个性不同,他们也呈现一些差异:京派乡土小说主要以美好的人性重造民族伦理道德为创作主旨,艺术手法是浪漫与诗性的,而台湾70年代乡土小说主要以批判资本主义、树立民族主义旗帜为创作主旨,艺术手法是现实主义的。  相似文献   

19.
乡土文化作为民族精神和文化的根源,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是区别于其他文明的唯一特征。乡土美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传统艺术观念,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身边的乡土文化资源,让乡土美术为美术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引导学生弘扬乡土文化的精华、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的内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音乐教育的过程是通过艺术实践产生的艺术形象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审美能力。现阶段,学生过于追求流行音乐,盲目跟随社会的潮流,再加之在音乐教学中缺乏乡土音乐的渗透,以至于传统、优秀的闽南乡土音乐与童谣正面临着失传的严峻形势。想要将我国传统的民族艺术更好地传承与发扬下去,就必须让闽南乡土音乐进入小学课堂,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艺术的理解,激发学生对闽南乡土音乐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