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古钱收藏和研究中,清朝咸丰大钱有着独特的地位,而宝福局所铸又是独具一格的门类。泉界有个说法,"福局多好钱",指的就是宝福局铸造的各类咸丰钱珍稀品种较多,深受钱币收藏爱好者的青睐。福建铸造大钱的时间在咸丰三年(1853年)初,早于户部宝泉局。在没有受到部颁样钱标准限制的情况下,宝福局为了选定最终的流通钱样,曾试铸了多种计值计重样钱,包括相对常见的边计重,还有极为罕见的内计重。宝福局  相似文献   

2.
王欢  王立群 《收藏》2018,(12):73-73
清代康熙皇帝于1662年即位,1722年去世,在位61年。康熙通宝钱铸量很大,制式只有背满文宝泉、宝源及背满汉文纪局钱。福建宝福局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开铸康熙通宝生肖纪年钱。孙仲汇、张志中先生在钱币著述都讲到:康熙通宝宝福局铸有"子""丑""寅"等纪年钱,存世极罕。而书中图录只有"子""丑""寅""已""戍"五...  相似文献   

3.
清朝咸丰年间(1851—1861年)是我国历史上币制混乱时期。时值外国列强入侵,太平天国运动全面爆发,清政府国库空虚,通货膨胀。为了解决燃眉之急,大清咸丰政府在现有"咸丰通宝"小平钱的基础上,增铸"咸丰重宝"当五、当十、  相似文献   

4.
"咸丰元宝"宝苏当千大钱清文宗咸丰年间(1851-1861年),江苏宝苏局铸有小平、当五、当十、当二十、当三十、当五十、当百、当五百(当千未曾发现)等面值钱币。宝苏局铸量甚多,但有些品种稀少,如当五、当二十、当三十等均比较少见,所见不是样钱就是母钱,有些特殊版别至今依然是孤品,如"咸丰元宝"宝苏当百阔缘缶宝大勾咸大钱(直径6.5厘米)。  相似文献   

5.
咸丰大钱中,当十钱品种众多,版式繁杂。而无谱录记载的宝泉局铸"咸丰通宝"当十试样钱,却湮于岁月,鲜为人见。咸丰三年,面对财政空虚,军备废驰,为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急需巨  相似文献   

6.
马勇 《收藏界》2012,(8):70
咸丰钱币始铸于清文宗奕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咸丰钱币种类繁杂,一般平钱称"通宝";当四至当五十者多称"重宝";当八十以上者多称"元宝";钱背有满文纪局;满文、汉文纪局及汉文纪值、纪重等各类版别。咸丰钱币其钱文或娟美俊秀,或雄健挺拔,不乏名家之手,争奇斗妍。  相似文献   

7.
藏泉点评     
《收藏界》2007,(8)
咸丰雕花当五百大钱该泉直径6.4厘米,体积较大的咸丰雕花钱近年少见。钱为红铜质,宝泉局铸,钱文为双勾书体,正背钱肉部分为佛教八宝图案,穿为重好,正背边廓为回文等三道装饰花纹,满文"宝"字出头。此钱虽有磨损痕迹,但品相上佳,为官铸庆典吉祥币中之上品。(重庆:湛徐藏品)  相似文献   

8.
汪洋 《收藏》2015,(10):72-74
由于受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战争等影响,清政府出现大规模财政危机,军饷严重不足。成丰三年(1853年),为筹措浩大的军费开支,清廷开始发行纸币“钞、票”,同时又令各省陆续铸造纪值大钱,由当十至当干不等。作为江南第一大钱局的江苏宝苏局,于咸丰四年初开铸当五十、当百大钱,至咸丰五年停铸,  相似文献   

9.
咸丰宝巩局是清代甘肃省的铸钱局。其钱面值有小平、当二、当五、当十、当五十、当五百、当千数种。铜质分红铜和黄铜两种。钱文有宋体、楷体,书法求异,特别是满文"巩"字多有变化。形成宝巩局咸丰钱文书法独特的风格。笔者珍藏一枚"咸丰元宝"当千宝巩局阔缘样钱。直径66毫米,穿径11.2毫米,厚5.2毫米,外廓宽12.8毫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6,(3)
正清代中期,随着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自铸银元、改革币制已成为一种思潮,不少有识之士提出了改革币制的主张。道光十三年(1833年),陶澍、林则徐会奏:"欲抑洋钱,莫如官局先铸银钱,每一枚以纹银五钱为准。"魏源亦指出:"今洋钱销蚀,洋银仅及六钱六分,而值纹银八钱有奇,民趋若鹜,独不少官铸银钱以利民用而抑番饼乎?"咸丰五年(1855年),周腾虎在《铸银钱说》中提出:"今计宜准洋银分两,铸造银钱,以钢铁制为板式,面文咸丰宝货,环以年月,并银文字;幕文  相似文献   

11.
清代咸丰年间,因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入侵及国内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导致政局危机四伏,财政基本枯竭。清政府为挽救币制行将崩溃之势,而铸造咸丰大钱。当百以下称"重宝","咸丰重宝"又可分为当四、当五、当八、当十、当二十、当三十、当四十、当五十,共八等。然,咸丰钱币由于品种繁杂,多姿多彩,钱文俊美,近几年全线飘红,其中的珍稀品种,更是倍受青睐。现将自藏的一枚"咸丰重宝"背"当五十"母钱,予以介绍,供泉友、同好鉴赏研讨!  相似文献   

12.
袁克林 《收藏》2011,(2):89-89
咸丰年间江苏省所设铸钱局最多,计有筹防、筹济、淮安、敦信诸局。现今存世的宝苏局咸丰大钱,已无法分清归属哪家铸钱局所铸,只能统称为宝苏局铸币。宝苏局咸丰大钱品种版式繁多,其中不乏珍稀品种。在咸丰当十大钱中,如以钱文分类,其"尔宝"多而"缶宝"少。另"咸字"有勾咸、撇咸、断笔咸,"宝"字有阔贝宝、出头贝等,又有大字、小字、阔缘、窄缘之分。宝苏局官炉咸丰当五十大钱"尔宝"多,"缶宝"则极为罕见。  相似文献   

13.
清代咸丰年间,因西方资本主义势力进逼及国内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导致政局危机四伏,财政基本枯竭。清政府为挽救币制行将崩溃之势而铸造咸丰大钱。大钱可统分为两大类:当百以下称"重宝","咸丰重宝"可分为当四、当五、当八、当十、当二十、当三十、当四十、当五十共八等;当百以上称"元宝",可分为当百、当二百、当  相似文献   

14.
陈晓友 《收藏》2010,(12):108-108
清代咸丰大钱种类繁多,版别复杂,创下了清钱之最。华光普编著的《清代咸丰大钱目录》所载版别就有1145种,马定祥主编的《咸丰泉汇》共收录各种成丰钱多达4000余种,洋洋大观。咸丰大钱的铸造是由于内忧外患,财政入不敷出,恶性通货膨胀使行用小平钱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故而开铸高面值大钱,以图弥补亏空。  相似文献   

15.
叶伟奇 《收藏》2009,(4):121-121
笔者藏有一枚“乾隆通宝”宝福局小平钱,其铜质精良,直径24.50毫米、重3.86克(见图)。正面“乾隆通宝”中的“通”字为方头单点通,文字清晰,背面穿左右为满文“宝福”,字体较长。钱体呈青白色,一般人多称其为白铜钱。最近,笔者翻阅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在“钱法志”条目下见到一段记载:“乾隆五年,开福建鼓铸局。”“开局于省城,设炉八座,钱幕满文‘宝福’二字。每年二十四卯,铸青钱四万八千五百三十三串三百有奇。”可见,此枚乾隆宝福局铸钱应称为“青钱”。  相似文献   

16.
橱窗中一排放着三枚大咸丰古钱币,第一枚是"咸丰元宝"宝源当千,第二枚是"咸丰重宝"宝福当五十,第三枚是咸丰宝黔当五十。三枚钱里那枚宝源当千是地地道道的母钱。整个钱可以用秀丽华美四个字形容,轮廓端正,面文字口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16,(13)
正咸丰是清文宗奕詝的年号。咸丰年间正值太平天国运动的高潮时期,民怨沸腾,清政府为了苟延残喘,在钱币铸行上大做文章,将财政危机转嫁到老百姓身上,相继推出咸丰通宝、重宝、元宝等种类繁多的钱币。咸丰元年(1851年)首先准备开铸咸丰通宝制钱。由于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钱局铸造制钱已很难正常进行,有些省钱局实际上处于停顿状态,即使开铸也是偷工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16,(3)
正清咸丰宝苏局当十大钱开铸于咸丰三年(1853年)初。其铸造量庞大,分铸局别众多,有苏州总局(南局)、淮安清江浦分局(北局),还有少量不知名小分局皆有铸造,流通范围极广。宝苏局当十大钱铸行时间长,版式众多.是宝苏局计值大钱中最为繁杂的品种。其形制、重量亦存在较大差异,早期版式直径有大于40毫米者,后期版式中最小者直径仅26毫米左右。按书体又大致可分为宋体类、楷体类、异书体类等,其中小版式变化极多。  相似文献   

19.
自清朝1644年入关,顺治皇帝登基后铸行"顺治通宝"算起到1850年咸丰皇帝上台的200余年间,清王朝用于流通领域的行用钱币一直以小平制钱为主,极少变化。然而自1850年清咸丰帝登基后,一方面西方列强染指中国,挑起战事;另一方面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清朝廷内外交困,军费开销剧增,滇铜原料难以北运,京局铸钱铜料奇缺,市场硬通货不足。为缓解局面自咸丰三年始,朝廷下令允许各省设炉铸大钱,由此引发了"咸丰钱乱"。一时间各式各  相似文献   

20.
张林杰 《收藏》2020,(2):44-45
笔者在收藏研究明代钱币的过程中,受到《明史·食货志》的一些启发,同时也发现两处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记载:1.嘉靖年间曾补铸洪武至正德9个年号钱,而实际上未铸;2.崇祯年间未曾来得及铸当五钱,实际上是铸行了。对此两点,笔者据史载进行了考证,阐述如下。嘉靖年间未补铸洪武至正德9个年号钱《明史·食货志》载:"至世宗嘉靖六年(1527年),大铸嘉靖钱。每文重一钱三分,且补铸累朝未铸者。三十二年铸洪武至正德九号钱,每号百万锭,嘉靖钱千万锭,一锭五千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