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自主学习从根本上确立了学生主体地位。   一、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是自主学习的基础、前提和保证。虽然教师们都能认识到它的必要性,然而为什么在课堂上得不到落实呢?关键还在于观念问题,怕讲少了,学生掌握不全面。课堂上只有保证充足的时间训练,学生才能掌握。上海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曾指出,学生还没读通、读熟课文,教师不要忙着开讲。听过他的示范课《镇定…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如下两种倾向:一种是多讲少读,重讲轻读甚至只讲不读的现象十分明显,许多教师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篇章结构的分析上,错误地认为只有把课文内容讲清楚,分析透彻了,学生才能理解,才算完成了语文教学任务。每讲一篇课文,教师除了要把教参上的所有内容全部灌输给学生,还要把相关的知识也统统讲出来,教师宁愿把时间全用在讲授上,也不愿拿出时间让学生自读;还有一种倾向是不少教师注重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轻视学生自读自悟。所谓“带着问题读”,指阅读课上学生阅读课文时,老师先布置几个思考题,学…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往往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但小组讨论的质量不高是较普遍的。本文想谈几点意见。一、要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现代教学论研究认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但是,教师提问,学生立即进行小组讨论,却有不妥之处。众所周知,大凡讨论,学生在发言前要对问题进行思考,说什么、怎么说,而且要边听同学发言,边思考,而后补充、修改,完善意见和想法。可是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一提出问题,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要学生投入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小组或由各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作汇报。其结果,绝…  相似文献   

4.
尹立义 《云南教育》2002,(10):47-47
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就必须改革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课堂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自由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这是培养学生自行探究新知、培养创造精神和能力的保证。一、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维空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思维的时间,才有可能有创新的机会。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避免提出问题后让学生马上回答;避免填空式提问;改变由教师牵着鼻子走的台阶式提问。教师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充足的认识知识和构建知识结构的时间。如,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教学中,在复习了分…  相似文献   

5.
李敏 《语文天地》2011,(10):38-39
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一片沉寂,多次点名,几番追问,答案并不如老师心意。于是,教师怕学生见解不到位,领悟不深刻,怕教学任务不能完成,最终越俎代庖,几乎包办了所有问题的解答,一人独“秀”。而属于学生的阅读、思考时间少得可怜,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学生语文理解能力、鉴赏能力下降甚至缺失。因此,为了追求语文课堂的勃勃生机,为了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明确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意识,留出课堂中真正属于学生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丁萌 《师道》2005,(5):38-39
一幅山水画,总有疏可走马的空间空白。一首动人的乐曲,总有骤然休止的时间空白。课堂教学也莫不如此。空白实际上是一种“合理的连接”“有序的变化”,是教学节奏的一种表现手法。如在课堂上,教师讲述一段时间之后,要有让学生静心回味的时间;教师提出问题之后,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是一种双向交流,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对经过学生独立思考之后所发现的问题,教师更应抱以赞赏的态度。因为这些问题往往是学生对知识理解与运用上的疑点,如果教者因怕学生提问打乱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时间或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冷僻古怪  相似文献   

8.
有这样一堂研讨课:教师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接着出示了几个“话题”,学生围绕这几个“话题”进行合作、探究。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对话,逐步了解文本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教师让学生质疑问难,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但由于时间仓促,教师当堂只应付了一两个问题,其余的留作学生课后思考。  相似文献   

9.
物理教师如何通过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尽量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有结构的实验材料 在物理实验中,材料是基础,选材尤其重要.若教师选出的材料学生不熟悉.那么这一节课中学生要先花时间来研究材料,这样既浪费课堂宝贵的时间也谈不上通过实验探索知识。  相似文献   

10.
一、实施自主学习的前提是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实施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不能讲得太多,而应主动让出自己长期以来一直牢牢控制着的课堂时间和空间,多让学生去思考讨论问题,探索规律,主动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清楚学生的知识水平,更加合理地处理教材,精心设计课堂,做到思路清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本质问题要突出强化,主要问题单刀直人,防止拖泥带水。  相似文献   

11.
马波 《教师》2013,(33):55-55
在以往的物理教学中,通常是教师讲得多、学生动得少,出现了“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后来随着新课程改革,教师上课时注意到了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的时间多了起来,但往往还是教师问、学生答,学生之间很少合作,课堂气氛还是很沉闷,一堂课除了几个回答问题的学生,其他大部分还是在被动地学。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地理教学要突出地理学科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改变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和学生以单纯地、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探究式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它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一系列开放的探究式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由于受课堂时间、空间的限制,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探究式教学主要是围绕“问题”进行的。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景,激发和维护学生主…  相似文献   

13.
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活动时间占课堂总时间的比重,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课堂教学的有效程度。通过课堂教学监测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在高密市中小学课堂中,虽然教师活动的时间大大减少,学生活动的时间大大增加,但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依然比较单一,课堂效益不高仍然是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建议进一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和问题意识的培养,加大学生实验和观察能力培养的力度,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以提高教师的整体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留给学生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有读书、思考、回答问题的时间,有动手操作、实践的时间,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一、要给学生“想”的时间人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需要对感知觉所提供的材料(包括表象、旧经验)进行分析,经过思维加工才能更深刻,更正确地了解事物的本质规律。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只是在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觉探索,使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抓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给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和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学生能带着问题想…  相似文献   

15.
一、让学生敢问。要让学生敢问,教师必须树立这样的观点:质疑问难不仅是教师的事,更是学生的事,是学生的权利。早在古代,提问就是学生求教的主要途径。学生有疑惑时,必须向教师提问,而教师则应从其职责出发随时解答学生的问题。但是时至今日,一些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仍未引起重视,教学方式由原先的一讲到底变成了一问到底,于是出现了“十万个为什么”似的满堂问,学生被问得晕头转向,连独立思考和读书的时间都被挤掉了,当然也不可能向老师提问了。还有一些教师虽然也知道质疑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但就是不敢让学生提问。究其原因主…  相似文献   

16.
张丽 《考试周刊》2012,(73):108-108
当前的英语教学普遍存在英语教师任教班级多、管理学生多的弊病。要解决这一问题唯有依靠教师的经验将学生合理分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引导他们互相帮助,互相监督。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广西贺州市的中小学的学生、家长、教师三个群体对减负实施落实情况的调查,说明减负措施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已基本落实,但心理负担还较沉重。学校在为学生开设的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与减负前比也有所增加,但增幅不大,导致大部分学生在空闲时间还是继续学习文化或看课外书或无所事事。三个群体较一致地认为目前减负实施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教师素质问题。  相似文献   

18.
海石 《教书育人》2007,(5):18-18
短短几年的中学教育,并不能将所有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化解于无形,特别是在升学率高于一切的今天,教师无法将教育好学生作为至高点。因为教育是需要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的,而教师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站在社会效益和学生受益的角度看,我不赞成恢复中学开除学生的权力,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被开除了的学生到哪里去?  相似文献   

19.
黄金分割规律与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金分割规律与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山东省章丘市郭道胜袁致伟一、问题的提出:在实际教学中有相当部分教师,特别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上课时不能合理的分配教学时间,一是表现为老师课上讲得太多,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讨论练习的时间太少,甚至没有,使学生容易...  相似文献   

20.
崔宝利 《学苑教育》2012,(20):46-46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教师往往是先提问题,再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这种提问——思考——回答的方法,是一种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的方法。它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却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是处于被动的,这也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小学生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