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朝霞 《教师》2011,(31):75-77
所谓“后习作教学”.是指把习作教学重点放在命题之后。它通常表现为:命题一指导一批改一讲评。这种习作教学方式过分强调怎样审题、立意、选材,怎样布局谋篇等指导。总是揣摩出题人要我写些什么,怎样写,让学生钻进老师命题的框框里去。 “前习作教学”,简单地说,就是习作教学重在命题前的指导,把重心转移到命题之前,重视学生作前的观察体验、阅读与思考等,以此降低写作难度。减少学生习作的恐惧感,让学生有话可写,想写。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习作教学中经常看到:每当教师要求学生动笔习作时,学生有的愁眉苦脸,不知道写啥;有的心中有话,不知怎样表达。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原因之一是教师的作前指导不得力,二是学生的作前准备不充分。一般而言,教师对课上的作前指导能精心安排,但对学生的作前准备不够关注,从而导致学生在习作时感到为难。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习作前的准备。最近,我指导学生写了一次小实验,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3.
小学习作教学既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又会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同时难教、怕教;难写、怕写又是教师和学生在习作教学中存在的普遍心态,学生的习作水平难尽如人意。而如何有效地进行学生习作指导课的教学就显得尤为关键。那就要把握好习作指导的根———乐于表达,表达出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4.
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教学的难点,学生感到作单调枯燥,没内容可写,是苦差使,因此缺乏习作的兴趣。在“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的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为什么仍旧不能自由地抒写生活,为什么感觉不到习作的快乐呢?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与思考,我认为.影响学生习作快乐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1)忽视习作兴趣的激发,学生不想写;(2)缺习作方法的指导,学生不会写;(3)脱离学生的心理需要.学生不愿写。[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习作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虽然一直非常重视低年级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但实际课堂中,低年级学生却普遍对习作有抵触情绪。本文通过关注学生为什么写习作,写给谁看,从而提出利用学生的读者意识来指导习作教学,通过抓住日常阅读教学、习作前、习作中、习作后、课余等有效时间,探索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读者意识的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必须加强教学设计,放缓习作坡度,因材施教,读写结合;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引导学习积累习作素材,拓宽习作材源;培养学生互评、互改、自改能力,指导学生自主修改习作;采用"师生合作、半扶半放"的过渡办法,因势利导,培养习作兴趣,鼓励学生乐于表达、勇于表达;巧"扶"善"扶",指导学生多读、多写、多练,循序渐进,培养自主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蒙艳珍 《广西教育》2010,(22):54-55
小学生习作教学存在多方面不足,如作文教学重指导习作方法而忽略了学生情感体验;习作内容写“过去时”的多,写现场生成的少。要改变这一现象我认为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写话的兴趣,迁移现场生成作文的写法,让学生养成乐于书面表达的习惯,从而真正实现“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那就是课文与习作的完全脱节。也就是说,上课归上课,习作归习作",读"与"写"完全脱离。在教学中我发现尽管让学生积累了书中的优美词句,理解了作者的表达方法,但学生的习作总是不尽人意。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习作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犹如一对孪生兄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落实这一目标,我充分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对学生有目的地加以指导;并加强课外阅读,进行读写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能力,能以读悟写,以读带写。经过三年的培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目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习作语境不完整、习作目的不明确、习作指导不合理以及忽略了习作对象等,这些问题违背学生习作的本质,即表达和交流。因此,本文以交际语境写作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习作教学策略:强调语境意识,将“空泛的习作任务”转化为“完整的习作语境”;树立“交际意识”,从原来的“为分而写”转变为“以说促写”;明确“指导意识”,从单纯的“文章指导”到习作“全过程指导”;强化“读者意识”,从“作者中心”到“读者中心”。  相似文献   

10.
陆荣美 《考试周刊》2012,(63):65-66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知道,日常语文教学中最烦最怕的莫过于习作教学了。费尽苦心地设计习作指导教案,费尽口舌地反复引导,学生似乎集体短路,就是写不好作文。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看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现状,除了每单元一次的习作训练,剩下的就是教师随意布置的内容宽泛的日记类练习。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节习作指导课——写一写家乡的景物。我按照预设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审题,明确习作要求;交流、讨论,指导学生选材;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作者的表达;让学生动笔起草。自我感觉整个教学过程流畅、明了,不免暗自高兴:这次习作学生应该都能写好。  相似文献   

12.
何萍 《小学语文》2008,(1):78-79
【教学目标】 《礼物》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习作教学的内容,其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评改自己的习作,强调文从字顺的习作基本要求,领悟写好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在“欣赏、提问、建议”的习作评改过程中,使学生思考和评改别人和自己的习作。  相似文献   

13.
教师精准的习作指导是学生习作质量提升的保证。在三年级语文下册《国宝大熊猫》的习作教学指导课上,教师可以从习作前、习作中以及习作后,为学生提供选材、构思、写作、自评、修改等多方位的支持,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怎么写、怎么改"的问题,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在习作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在习作指导方面有四个环节:指导、习作、批改、讲评。还有的教师在习作指导方面只有三个环节,而这三个环节也没有真正落实到位。那么要指导学生写一篇习作究竟有哪些环节呢?一次完整的习作指导过程应该包括八个环节:作前预习—作前指导—学生初写—初次修改—教师批改—讲评赏析—再次修改—定稿誊写,大概要3~4个课时完成。  相似文献   

15.
胡巍巍 《广西教育》2014,(17):45-4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三年级的习作教学是由写几句话到写一篇文章的过渡,因此,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笔者从片段习作训练入手,致力于三年级习作教学探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让学生学会写事状物,为将来写长篇习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2011年版新课标是小学语文教师今后一段时期教学指导性文件,其中关于习作教学的修改,要求确立正确地习作教学观念,针对现今所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重视激发习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言语之河从心灵流淌";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并且要注意有效指导和及时的修改、点评。  相似文献   

17.
习作教学要就具体的习作话题做文体区划,在此基础上确定与学情相契合的教学目标和核心习作知识,设计不同的“写作支架”,帮助学生克服习作难点。具体策略有:写人类习作,以程序支架“写出‘人’的特点”;记事类习作,以元认知支架“把‘事’写具体”;状物类习作,以例文支架“把事物写生动”;写景类习作,以策略支架“把景象写有序”;想象类习作,以问题支架“让想象有创意”。  相似文献   

18.
一 游戏体验:习作教学从无意走向有意 语文老师可能都有同感,教课文有教参可参考、借鉴,教习作就惨了,简直无从下手。指导学生习作时,总是反复提醒学生如何读懂习作要求,要写具体、写生动,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等。至于如何写具体,如何写生动,如何有详有略,如何使所写内容有趣味、有意思,没人去想。习作教学成了小学语文教师最难啃的硬骨头。  相似文献   

19.
谢建明 《文教资料》2014,(14):49-50
作者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日记在习作教学q-的重要作用,主要包括:写日记有利于确立学生在习作中的主体地位;写日记能够弥补习作教学多写命题作文的不足;写日记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文风。  相似文献   

20.
第二学段的习作教学是学生迈进作文大门的关键,但目前该学段的习作教学存在着较多的缺失现象:习作目标的缺失、习作指导的缺失、习作情感的缺失、习作评价的缺失。必须进行如下统整:教材统整:二度开发教材,人文与工具统一;课程统整:拓展教学资源,生活与习作联姻;过程统整:优化教学指导,课内与课外融合;方法统整:多种形式练笔,展示与交流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