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本中指导观察鲫鱼呼吸的方法是:观察鲫鱼口与鳃盖的交替开闭。由于时间很短,学生不能准确观察到这种现象。我的改进做法是:将还未解剖的鲫鱼(或将其鳃盖剪除)放入解剖盘中,注入少量的水,水深以淹及口的一半即可(注意不要淹及鳃盖)。这样,当鱼口张开时,能很清楚地观察到水从鲫鱼口吸入后又从鳃盖的后缘流出(从剪除鳃盖的鲫鱼上则看到水从口吸入后又从鳃丝处漫流出来)。 观察鲫鱼内部各大器官是本实验的目的之一。实验过程中,学生对鱼的大部分器官都能独立寻找观察,但对鱼的心脏却要教师帮其寻找。由于鱼的心脏比鸡。鸭的要…  相似文献   

2.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鱼的运动,了解鱼鳍的作用 实验材料:活鲫鱼3条、玻璃缸、剪刀、水。 方法步骤:把3条鲫鱼分别放入甲、乙、丙3只盛有清水的玻璃缸内,先观察它们的运动状态,为下面实验作对照。 首先把甲缸内的鲫鱼剪去胸鳍和腹鳍,放入水中,看它游泳时会产生什么现象?  相似文献   

3.
教学中常发现学生很容易误解,以为鱼类仅靠鳍来运动。也常有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象黄鳝那样的国在水中是怎样游泳的?”我们在指导学生做观察鲫鱼运动的实验时,剪去鲫鱼一例胸鳍后,鲫鱼仍能运动;当把鲫鱼的鳍全部剪掉以后,除了运动速度和平衡性差一些外,鱼在水中照样游得很好,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呢:/一、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分析排列在鱼体两侧的体轴肌是鱼体运动的主要器官和动力来源。象鳗闸等律状体形的鱼类,主要依靠躯干和尾部肌肉收缩引起运动。运动开始时,它的身体前端一侧的肌肉先行收缩,并渐次加大到尾端,继而另一侧的…  相似文献   

4.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一册中脊椎动物部分共有4个实验。书中的解剖方法不尽详细,有的地方还有不妥之处。现根据自己实验教学的经验将4种动物的解剖方法介绍给大家,以供参考。1鱼的解剖 取一鲫鱼放在解剖盘里。用左手握住鱼体躯干部的背面,使鱼腹面向上,右手用解剖剪从肛门向前沿腹中线剪到下颌。再使鱼侧卧,左侧向上,自肛门前的开口向背方剪去,沿脊柱下方剪到鳃盖的后缘,再沿鳃盖后缘剪至胸鳍之前,除去左侧体室。用解剖剪从左侧鳃盖的上方向前剪,再从鳃盖下方向前剪到口角,去掉左侧鳃盖骨。 注意事项:解剖时剪…  相似文献   

5.
“观察和解剖鲫鱼”是初中生物学中比较重要的实验,也是初中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脊椎动物的解剖实验。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和探讨,觉得课本中设计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存在一些尚待完善和商榷的地方,现说明如下。a.“观察鲫鱼呼吸”的实验改正。课本中通过鲫鱼口和鳃盖交替张开和闭合的动作来观察鲫鱼的呼吸,用解剖针从鲫鱼的口中插入、由鳃盖后缘的鳃孔穿出来证明呼吸通道。这种证明方法说服力不强,也不太科学;为了增强说服力和可观性,我们试用这样的方法进行了改正:把鲫鱼浸入水中,用手握住鲫鱼躯干,防止其乱动;让鲫鱼浮在水的表…  相似文献   

6.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生物》第一册 (下 )及中等师范学校《生物学》第一册动物部分 ,在“鱼纲”这一章都安排有“观察和解剖鲫鱼”的实验。其中第二步为观察鱼的呼吸 ,要求学生观察鱼的口和鳃盖是如何配合动作完成呼吸作用的 ?让学生观察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开和关闭这一现象 ,是比较容易的 ,但是 ,让学生通过现象来理解鱼是呼吸溶解在水中的氧来维持生命的 ,就比较难了。对此 ,我将这个实验作了改进 ,具体操作如下 :方法一 :取两只 1 0 0 0毫升的烧杯 ,分别标出 1和2 ,各注入约 70 0毫升的水。将 2号烧杯中加入距离水面约 0 .5厘…  相似文献   

7.
现编自然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圈、实验、操作等。要求学生从观察中获得知识,找出规律,得出结论。因此,教师应注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一、由表及里,深入观察事物的内部结构,培养学生观察的敏锐性、全面性。学生看东西,容易注意那些明显的、外表的现象,而忽视隐蔽的、内在的特点。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有计划、有层次、由表及里,深入观察。如教学《动物怎样在水里游泳》,教师必须准备几个种类的鱼放在鱼缸里,先让学生观察鱼怎样运动?主要运动器官是什么?再指导他们从下面、后面或从侧面去观察鱼的胸鳍、腹鳍、背鳍和臀鳍的运动形式,分析其作用,然后得出结论。如果还有学生不太清楚,这时,教师可以告诉他们,鱼是侧立在水中的,如果没有背鳍和臀鳍掌握平衡,鱼的身  相似文献   

8.
初中学生解剖鲫鱼往往不知从何开始,拿着解剖剪难以下剪,或者乱剪一气,造成对鱼体的破坏,达不到解剖实验的目的。为了让学生有一个解剖鲫鱼的清晰的思路,完整的实验过程,达到实验的教学目标,我们对学生进行解剖鲫鱼“三剪刀”的教学实践,收到很好的效果。1 第一剪刀:肛门→鳃下缘  第一剪刀剪的是鲫鱼的腹面:左手握住鲫鱼的头部,让鲫鱼的腹面向下,右手持解剖剪从肛门外向剪开,剪到鳃盖的下面边缘为止。注意剪刀在向前剪时,剪尖尽量向上翘,以免伤到鱼的内脏。2 第二剪刀:肛门→鳃后缘  第二剪刀剪的是鲫鱼的左背面:将鲫鱼左侧向上放在…  相似文献   

9.
李瑛  曹玲 《中学教育》2003,(4):38-39
单位办公室门口摆着一个挺大的鱼缸 ,缸里放养着十几条杂交鱼。那种鱼长约三寸 ,大头红背 ,长得特别漂亮 ,惹得许多人驻足凝神。一转眼两年过去了 ,那些鱼在这两年时间里似乎没有什么变化 ,依旧三寸来长 ,大头红背 ,每天自得其乐地在鱼缸里时而游玩 ,时而小憩 ,吸引着人们惊羡的目光。忽一日 ,鱼缸的缸底被一调皮小孩砸了一个大洞 ,待人们发现时 ,缸里的水已经所剩无几 ,十几条鱼可怜巴巴地趴在那儿苟延残喘 ,人们急忙把它们打捞起来。怎么办呢 ?人们四处张望了一下 ,发现只有院子当中的喷水泉可以做它们的容身之所。于是人们把那十几条鱼放…  相似文献   

10.
师(分发给每四人为一组的学生首次探究的材料:玻璃水槽一只,内置鲫鱼一条,鱼饵三小包):你们想探究鱼有哪些特征吗?生甲组(目不转睛地看着鲫鱼吐泡泡):我们想知道鱼是怎样呼吸的?生乙组(津津有味地撒放鱼饵):我们想知道鱼是怎样吃食的?生丙组(试探着用手揪鱼鳍):我们想知道鱼是怎么游动的?……师(分发再次探究的材料:镊子、剪刀、解剖盆和若干条细线):在探究过程中,你们想用这些东西帮助探究什么吗?生甲组(用镊子掀开鱼的腮盖):探究鱼腮的构造。生乙组(用细线分别捆绑鱼的尾鳍、背鳍、臀鳍、腹鳍、胸鳍):探究各种鱼鳍在鱼游动中的作用。生丙…  相似文献   

11.
如何讲究教学方法呢?我们不妨先看一下某中学优秀教师,对初中生物学“鲫鱼”一节中,关于鲫鱼的呼吸、鳍及鳔的作用等知识是如何进行教学的。关于鲫鱼呼吸的知识。先是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学生分组实验:在甲、乙(盛有清水)、丙(盛有烧沸几分钟后冷却的水)三个玻璃缸中,甲中养着三尾大小相近,活泼程度相似的鲫鱼。学生观察鲫鱼口的张闭动作并记录三条鲫鱼每分钟口的张闭次数。之后依次随机捞取一条置入乙、丙中.重复上述实验。  相似文献   

12.
用类似的物体或事物来启发,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的深入理解。如教《动物怎样在水里游泳》,为了让学生弄懂鱼的背鳍、臀鳍,以及胸鳍、腹鳍的作用,可先请同学们思考日常中常见的现象:如果我这里有一块木板,将它竖直地放入水中,一松手,想想,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呢?学生大多都能回答:它会侧过身子,水平地浮上水  相似文献   

13.
好朋友     
当我将鱼缸里的水换成清水时,鱼缸里的水折射出阳光的颜色,使人感觉像在仙境一样。再看看缸中几个红色的小精灵在水中自由"飞翔",时上时下,跳着独特的"波浪舞",我心情超好。猜猜它们是谁?没错,它们是小鱼。它们是我最好的朋友。缸里一共有四条鱼。它们的爱好各不相同。一条喜欢睡觉,老待在缸底一动不动,只有我喂食时它才慢慢地"飘"上来;一条喜欢打架,只要吃饱就开始撞别的鱼;一条十分文静,别的鱼撞它它也不反击;一条是那条喜欢打架的鱼的"跟班",偶尔也攻击别的鱼。我给第一条鱼起名叫"睡美鱼",给第二条起名叫"暴力  相似文献   

14.
跳出习惯     
倒掉的不仅仅是水!出差两周回到家,发现鱼缸里的水浑浊得都快要找不到那几尾小小的热带鱼了。顾不上旅途的辛劳,挽起袖子便换起水来。念幼儿园的女儿放学回到家,直奔鱼缸而去,看着新换的清水,急问我道:“原来的水呢?”我说:“倒掉了……”她听后突然嚎啕大哭起来。我慌了:“你哭什么?六条鱼一条也不少呀。”她边哭边说:“有一条鱼生了五条小鱼……很小很小的……你给倒掉了!”我的心一下子沉到了底。在我出差之前,有一条热带鱼的肚子明显地鼓了起来,我跟女儿说:“这条鱼快要做妈妈了呢!”哪知道,那刚刚诞生的小生命竟被我粗心地戕害了。——…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名小学自然教师,深感自身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我在自然教学中,结合学生年龄、知识水平实际,进行德育的渗透。 教《保护动物的栖息地》这一课时,我结合平时学生的表现进行教学。比如有的学生不爱护花草树木,随意践踏草坪。在实验观察课上,研究鱼的外形,了解胸鳍、腹鳍、尾鳍对鱼类运动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父亲是鱼缸,母亲是水,我和弟弟是在盛满水的鱼缸中畅游的两条小金鱼。鱼缸·水鱼缸中少了水会失去它的生机,水离开了鱼缸终究会干涸,我的父亲母亲是怎样的相遇相知相爱我并不太清楚,只是偶尔去翻翻收在抽屉里那些泛黄的照片,会发现他们年轻时一个英俊潇洒,一个亭亭玉立,也算得上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岁月不饶人,如今的他们都已不再年轻。工作的忙碌,家庭的操劳让皱纹悄悄地爬上了脸颊,白发默默地揉进了乌发。长年分居两地的他们,在两座不同的城市为了子女们努力打拼着,不管有  相似文献   

17.
<正> 初中《动物学》第九章第二节“鲫鱼”中,各种鳍的作用是一个教学难点。怎样突破这个难点呢?我们的办法是:用活鲫鱼做演示实验来教学,效果非常好。现介绍如下: 课前,教师从市场上买回活鲫鱼若干条(约一斤重)并养起来,待上课时用。课堂上,当讲到鲫鱼鳍的作用时,教师首先做演示实验一:把一条鳍全的活鲫鱼放入水槽里,让学生观察其状态及运动情况,并提出一连串问题,如“鲫鱼为什么能侧立水中而不翻倒?”、“在水中鲫鱼是怎样运动的?、“其动力来自何处?”、“鲫鱼靠什么来控制前进的方向?”、“我们能用什么方法来解以上问题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呢?”,所有这些都引起了学  相似文献   

18.
我的家     
家是温馨的港湾,每位同学都有一个自己的家,家伴随我成长,教育我做人,启迪我心灵。我的家虽然不算富裕,但比起山区里的孩子的家,还是宽敞得多了。虽然装修一般,但给我创造了一个安静、整洁、明亮的学习地方。我家位于紫光路,走进我家,迎接你的是略显陈旧,但却有生机的一个小鱼缸,它并不气派、华丽,可是给我带来许多乐趣。鱼缸里放养着两条热带金剑鱼。这两条鱼非常可爱、漂亮,全身是红色的。鱼缸里有一座爸爸自己动手设计的假山,还有几株水草,山、水、草、鱼构成一幅微型山光水色。过滤机每天不停净化水,鱼缸里的水不停地流动,干净清澈,为客…  相似文献   

19.
(每组一个水槽,水槽里有一条活鲫鱼,允许学生提起鱼来观察,四分钟后:) 师:请同学们把观察的情况告诉大家。 (学生首先说到外形) 生:这条鱼是椭圆形,身上长了鱼籽。 生:它的身上长的是鱼鳞,不是籽。 师:看看,鱼鳞是什么样的? 生:鱼鳞像个半圆形的树叶。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食盐在水里溶解了》一课时,我事先将食盐、沙和面粉等材料放在学生的实验桌上。教学中,我让学生先做食盐和沙放入水中的实验,以巩固对溶解的认识。学生开始实验后,我发现很多小组提前把面粉放人了水中,而把食盐和沙与水的混合物放置在一边,没能进行很好的观察,倒是不停地把面粉放入水中进行搅拌,桌面上到处可见面粉。可见这个实验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