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东平  三水 《出版参考》2007,(10):11-11
高考甫毕.各地新科“状元”纷纷出炉,照例成为热点。在我们这样的考试大国.“金榜题名”为人生之大幸,状元为众生所仰慕,想不炒也不容易。[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每年高考录取之时,各地的高考“状元秀”便粉墨登场。其中,高考状元出书是“状元秀”的一项重头戏,今年高考状元出书的速度更是快得惊人,文科状元写的高考“宝典”已出炉。  相似文献   

3.
1977年12月,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加上1978年的夏季考生,两季考生共1160万人.冬夏两季,我国共招生录取了40.1万多名大学生.经历当年了高考的学子,不会忘记他们是最富有特色的一代学生,年龄的差异之大、对知识渴求的程度之深,以及自文革结束之后的录取比例达到29∶1,在中国高考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4.
高考招生录取系统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网上招生录取工作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在高考录取工作中具有重要基础地位,是高考招生录取顺利平稳推进的关键。"08方案"下的江苏高考招生录取系统是由江苏省自主主导研制开发的网上录取软件系统,圆满完成了历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本文结合"08方案"下江苏高考招生录取系统5年来的建设和应用情况,对该系统项目的总体目标和层次模型、系统体系架构、关键技术特色、应用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深入总结和探讨,以期为兄弟省份的教育考试信息化建设以及相关招生录取信息系统的建设应用等提供经验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从“神秘”走向“公开”──四川省新闻界报道高考录取工作补记招生考试报副总编辑何星原关注过我省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的人都记得:在1992、1993年8月间的不少报纸上,经常出现“神秘的五福村”、“探秘望江宾馆”、“揭开神秘的面纱”标题。知情人都清楚,所谓“...  相似文献   

6.
招生考试,一直是教育新闻报道中的重头戏.虽然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数量无法跟高考录取相比,但是由于自主招生涉及成绩最好的金字塔尖的考生,其关注度丝毫不亚于高考.且自主招生力度如此之大的改革目前在上海仅有两所高校开展,因此上海媒体倾注了极大的报道热情.搜索从2006年以来以自主招生为主题的新闻报道,文汇报有121篇,新民晚报有138篇,东方早报有113篇.在密集招生的时段,连续几周各报纸教育版面都以自主招生新闻为主打.在有关自主招生的报道中,媒体的报道立场经历了三个转向,与这场招考改革展开了对话,而从中也透视出招考新闻报道需要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7.
叶琪 《出版参考》2009,(6):13-13
美国:七次“高考”,择“高”录取 成绩好并不能保证你被所申报的大学录取。除了成绩之外,美国大学招生特别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SAT是一个常年不断的标准化考试,每年进行7次,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参加。由于美国高考成绩两年内有效,许多高中生上高三时就开始考试,SAT只选取最高的“高考”考分。  相似文献   

8.
本刊启事     
2007年12月6日《南京晨报》报道,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去年首次试行面试招生,被业内称为中国高考改革的“破冰之举”,并引起很大争议。东南大学在江苏省内率先宣布,将在2008年的自主招生中设“特等”级别,对通过面试入围的帅才直接录取,其高考成绩只作为分专业的依据。无独有偶,12月3日《人民日报》报道,近日发布的《中山大学2008年自主招生实施办法》,对“偏才”、“怪才”的高考分数要求进一步放宽,经过学校综合测试确定的少数特别优秀的“偏才型”学科特长学生,即便高考成绩未达到重点线,也有可能被录取。  相似文献   

9.
最近,江苏省公布的2008年高考改革方案引发热烈争论。在经历了今年上海交大、复旦自主面试招生,中国政法大学招生自主平均各省人数,香港高校招生争夺内地“状元”等事件之后,高考制度改革又一次成为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在第十八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在郑州举行了"2008年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新品发布会",推出该社新品《绝对职场》系列《高考志愿填报宝典》(软件)和《谁也抢不走我的大学》丛书。《高考志愿填报宝典》(含光盘1张图书1本),主要利用各省多年的高考招生录取数据信息,并对录取数据进  相似文献   

11.
2016年6月7日,全国940万高三学子共赴考场,参与高考.每年从考试政策调整到考试命题,从志愿填报到录取招生,高考相关环节均能引起公众的极大兴趣,这使得高考考的不仅是几百万学子,也是全国各地新老媒体.本文通过对成都市网信办主办、成都市网络新闻中心与成都市广播电视台联手打造的看度客户端2016年高考报道特点的分析,探讨地方新媒体在相关策划性报道中如何实现更优的传播效果,真正做到服务于民.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高考招生录取工作在形式上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前些年每到招生录取阶段,各高校的招生队伍会奔向全国各地招生办公室,造成了人力和财力的极大浪费。电子档案的出现可以说是招生工作形式上的一场革命,即使是省内,也无需集中到省招生办;办理招生工作:各高校可以通过专线网络进行电子档案的调阅,决定接受或退档。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节省了人力和物力。在高考招生中,电子档案与传统档案的特点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进入六月、七月,相继高考、中考,教育新闻报道尤受关注。招生指标的公布,考试方法的改进,分数梯段的统计,录取底线的划定……起起伏伏,喜喜悲悲,牵动着多少学子和家长的焦灼之心!在万千家长盼望“独苗”“成龙”“成凤”的今天,搞好教育新闻报道,主流媒体责无旁贷。近年来,教育报道整体上是健康的,对“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与政治、经济等领域的报道相比,教育新闻报道还略欠张力与灵动。一方面是人民群众对教育新闻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另一方面则是教育报道供应的相对短缺与单调;一方面是时代呼唤强化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却时有对高考“状元”“秘方”的炒作……为百年树人计,为国家长远计,加强和改进教育报道势在必行。本期《前沿关注》讨论“让教育报道出新出彩”,选发5篇文章,作者虽都没有显赫的职务,但他们劳作在教育新闻采编和新闻教育工作的第一线,贴近实际,靠近基层,所感所悟,真切生动。不饰雕琢话心声,更彰显出经验体会与研究所得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首先介绍了招生电子档案研究概况,界定了招生电子档案的内容,分析了招生电子档案的重要性,指出招生电子档案管理面临的问题,结合工作实践探讨了高考招生网上录取考生电子档案的整理、保存和利用方法,基于抓图和Excel工作环境,提出行之有效的高考招生网上录取考生电子档案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希望媒体不要炒作高考 教育部近日致函各新闻单位,希望媒体不要对高考进行炒作,要淡化高考宣传,特别是不要作各种考前的跟踪报道、考试的气氛渲染、考后的试卷分析以及出版各种形式的高考专刊、特刊。  教育部在给各新闻单位《关于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宣传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信函中提出,今年对考试现场情况的报道应以不影响考生正常答卷为前提;在全部科目的考试未结束前,不得在报刊、网络等媒体公布各科试题及答案。要确保高考答卷评阅、录取等工作场所的良好秩序,遵守有关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管理规定,未经许可…  相似文献   

16.
魏瑚 《浙江档案》2004,(2):30-31
自1999年始,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高等院校的招生人数呈逐年大规模增长态势.因此,高等院校的招生手段和招生模式同样也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录取形式由原来各校派员到各省录取发展到异地远程网上录取,使录取考生的依据--纸质档案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日,接力社在出版“状元书”上着力创新,其书名为《青春笔录文丛》,与市场上的“状元书”反其道而行之,尽管这套书的执笔者都是高考“状元”,但是书中却只字不提,连书的包装上,也没有出现“状元”的字样,出版社在宣传的过程中也尽量淡化此事,拒绝拿“状元”作为卖点。 这套书由著名作家、学者曹文轩教授主编,选取了陕西,四川,广东等六个省的文理科“状元”中学、大学期间的日记、  相似文献   

18.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状元”这一名词在来稿中日益增多。有“养猪状元”、“养鸡状元”、“养鱼状元”,有“售粮状元”、“售棉状元”、“创汇状元”,有“高考文科状元”、“高考理科状元”,还有“连中三元”等等,其中又有全乡的、全县的、全省的各级各类状元。如今恐怕谁也说不清一个县、一个市究竟有多少状元。我认为“状元”一词使用频率过高的原因,恐怕主要是一些同志把“状元”一词的含义等同于“第一名”或“冠军”的含义之故。所谓“全乡养猪状元”实为“全乡养猪冠军”或“养猪成绩全乡第一名”。  相似文献   

19.
《大观周刊》2006,(25):M0002-M0002,3
今年高考已经过去,分数线已经亮相。一些学生正在描画着新的憧憬,一大批学生黯然离开了校园。在学校准备刷新“喜报”,企业准备炒作“状元”的时候,我们不妨转移一下视线。日前,广东东莞市横沥镇政府提前出台奖教学学方案,方案对横沥户籍并在当地就读参加高考的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的奖50万。  相似文献   

20.
高校招生制度改革二十年来,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无需在此赘言。然而,从近几年的招生情况看,走“后门”的现象似乎成了公开的秘密。“七月份考学生,八月份考家长”,并非空穴来风。诚然,今天的“后门”比以前的“后门”要小得多。它不会把一名大字不识的人送进高校。但是,它可以将本应上热门专业的考生录取到冷门的专业;它可以将本应上重点学校的考生录取到一般院校;它甚至可以将未达录取线的考生送进大学。所以,每年高考前夕,有关部门领导总反复强调严肃纪律的话,目的是让考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