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宇 《传媒观察》2003,(10):31-32
随着媒介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发现:一些发行量很大的媒体竟然在亏本,有些甚至倒闭,这样的例子可以随手拈来:1969年,美国的《星期六晚邮报》在发行量高达700万份时因严重亏损而倒闭,英国的《每日论坛报》关门时的发行量也达到  相似文献   

2.
张威 《新闻记者》2005,(10):46-49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1972)是近代报道中国的最著名的西方记者之一。他的代表作《红星照耀中国》出版半个多世纪以来影响巨大、长盛不衰,被认为是西方认识中国的基本读物。红军由此书为世界所知,斯诺由此书而成就功名。斯诺1936年7月的延安之行是此书的基石。当时,在中国的西方记者至少有二三十人,比如《京津泰晤士报》的爱泼斯坦(Israel Epstern,1915 ̄2005),合众国际社的厄尔·利夫(Earl Leaf,1905 ̄1980)、美国《亚洲》杂志的欧文·拉铁摩尔(Owen Lattimore,1900 ̄1989)以及英国记者詹姆斯·贝特兰(James Bertram,1…  相似文献   

3.
王永伦 《新闻窗》2009,(6):35-37
埃德加·斯诺(1905--1972)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1925年秋天,斯诺进入密苏里州大学著名的哥伦比亚新闻学院学习,同时兼职于《堪萨斯城明星报》驻校通讯记者,这为他后来的职业打下了基础。1928年,斯诺帮助J·B·鲍威尔编辑出版《新中国》特刊,并担任《密勒式评论报》助理编辑,后又任该报代主编,同时兼任美国《芝加哥论坛报》驻远东记者。  相似文献   

4.
埃德加.斯诺(Edgar&;#183;Snow)这个名字对于我们中国新闻人来说并不陌生。在中国人心目中,他是西方近代来华记者中最负盛名者,他的《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曾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过重大影响,也使之成为世界著名的新闻记者。可以说,他和他的作品在中国新闻史乃至世界新闻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也影响了几代中国新闻人。2005年7月24日是斯诺先生100年华诞,为此,本刊特刊发朱清河先生《斯诺职业精神成因溯源》一文,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5.
名人与标题     
斯诺《西行漫记》书名趣话关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名著《西行漫记》的书名,有一段饶有趣味的故事。1936年6月,斯诺只身前往陕北访问。他采写的30多篇通讯和拍摄的70多幅照片,先后在上海和美国的有关报刊上发表,轰动全球。翌年3月,斯诺把自己的原稿、照片、资料等,交给北平的中国朋友译成中文出版。为了避免麻烦,斯诺给这本书起了个不显眼的书名《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10月,英国兰戈兹公司出版了斯诺的这部名著。该书出版前,斯诺拟了五  相似文献   

6.
本刊曾在1979年第7期以《斯诺陕北之行自述》为题,刊登过斯诺1937年2月6日写给当时美国驻华大使约翰逊先生的一封信。在那封信中,斯诺提到他从陕北回来后,收到国民党政府外交部情报司司长李迪俊先生给他的一封信。他就此给李回了一信,阐述了自己去陕北采访红军的动机,并将复信抄本作为附件,一并寄给了约翰逊。最近,中国三 S 研究会刘力群同志从美国纪念斯诺基金会资料中心,发现了斯诺1937年2月4日写给李迪俊的回信。这封信与斯诺写给约翰逊大使的信在许多方面互相印证,可以说是姐妹篇,不失为研究斯诺的一份珍贵资料。现在,本刊特请刘力群同志将此信译出,并以《斯诺陕北之行自述(续)》为题发表。在斯诺先生不朽之作《西行漫记》出版50周年纪念之际(《西行漫记》英文版于1937年10月首次在英国出版),希望这份资料对广大读者进一步探究斯诺访问陕北的动机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斯诺:“西行”之外的传奇□卢晴第一个将红色中国的内幕忠实而深入地向西方世界传播的是斯诺,他写出了一本堪称中国革命史诗的《西行漫记》。斯诺创造了一种新闻的典范,成为后来年美国风行一时的长篇新闻纪实文学的滥觞。美国麻省大学平托姆教授说:“斯诺认为西北的红...  相似文献   

8.
本刊曾在1979年第7期以《斯诺陕北之行自述》为题,刊登过斯诺1937午2月6日写给当时美国驻华大使约翰逊先生的一封信。在那封信中,斯诺提到他从陕北回来后,收到国民党政府外交部情报司司长李迪俊先生给他的一封信。他就此给李回了一信,阐述了自己去陕北采访红军的动机,并将复信抄本作为附件,一并寄给了约翰逊。最近,中国三S研究会刘力群同志从美国纪念斯诺基金会资料中心,发现了斯诺1937年2月4日写给李迪俊的回信。这封信与斯诺写给约翰逊大使的信在许多方面互相印证,可以说是姐妹篇,不失为研究斯诺的一份珍贵资料。现在,本刊特请刘力群同志将此信译出,并以《斯诺陕北之行自述(续)》为题发表。在斯诺先生不朽之作《西行漫记》出版50周年纪念之际(《西行漫记》英文版于1937年10月首次在英国出版),希望这份资料对广大读者进一步探究斯诺访问陕北的动机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二、晤见埃德加·斯诺一个偶然的机会,在西京招待所看到中国人民的朋友、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斯诺在当时已经是中外知名的记者,他的《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下的中国》)赢得了世界声誉。我比较详细地晓得中国红军和我党中央许多领导人的革命事迹,就是从读斯诺的著作开始的。那是1937年的早春,我们刚到太原不久。有一天,我们得到一本西北人民出版社翻印的《外国记者西北印象  相似文献   

10.
二、晤见埃您加·斯诺一个偶然的机会,在西京招待所看到中国人民的朋友、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斯诺在当时已经是中外知名的记者,他的《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下的中国》)赢得了世界声誉。我比较详细地晓得中国红军和我党中央许多领导人的革命事迹,就是从读斯诺的著作开始的。那是1937年的早春,我们刚到太原不久。有一天,我们得到一本西北人民出版社翻印的《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其时《西行漫记》的英文版还没有出版(该书1937年10月山伦敦戈蓝茨公司初版发行),这本书是收集斯诺在英美报刊上零星发表的一些报道陕北见闻的文章,和若干篇毛泽东和斯诺的谈话纪录汇集而成的。——1937年初,斯诺自己把这些为报纸写的文章寄给北平的几位中国学生(他在北平燕京大学担  相似文献   

11.
译者附记:今年2月15日,是我国人民敬重的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先生逝世20周年纪念日。斯诺先生于1928年夏第一次来到中国,原先只打算在中国漫游6个星期,结果却逗留了13年,并从此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如果当年23岁的斯诺不敢做一次“环球旅行”,他也不会来到中国,也不会在8年后写出震撼世界的《西行漫记》。前年,我去美国访问了位于坦萨斯市的美国纪念斯诺基金会,获得了保存在那里的斯诺于1928年2月在“奔向大海”前写给父母和家人的一封信的影印件。此信在美国也从未发表过,现予照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人们推崇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时,往往忽略了他的妻子——海伦·福斯特·斯诺。由于埃德加·斯诺这颗新闻之星太耀眼了,使得同是名记者的斯诺夫人相形减色,不大为人注意。海伦·福斯特·斯诺(1907—).美国作家,新闻记者,笔名尼姆·威尔士(Nym Wales),著有《中国共产党人:老兵传略》、《七十年代西行漫记》等,1991年9月获中华文学基金会颁发的首次“理解与友谊国际文  相似文献   

13.
《西行漫汜》原名《红星照耀中国》(英文《Red Star Over China》).作者是被毛泽东赞为“老朋友”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斯诺于1936年6月初潜赴陕北的“红色中国”采访,4个月后返回北平。1937年10月他的采访录《红星照耀中国》在伦敦出版,轰动了欧美各国.西方舆论给予其高度评价,称此书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现与描述,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是震惊世界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第二次,由一个外国人近距离接触、介绍中国所经历的变革,和变革中的中国领导人。上一次是斯诺,也是美国人,在1936年,他到延安,找的是毛泽东。同样是向西方介绍中国,不同的是,斯诺的《西行漫记》引发了西方热血青年对中国的好奇和向往;而70年后的库恩,却引起西方媒体对其客观性的质疑。问题的焦点是中国不可思议的巨变。但有一点库恩和斯诺命运是相同的——他们都成为了中国领导人可信赖的好朋友  相似文献   

15.
重读斯诺     
凌翔 《军事记者》2009,(6):57-59
很小的时候,我心目中有一个记者的形象,他就是斯诺。 1984年,刚刚开始学写新闻作品的时候,《斯诺文集》首次在中国出版。这之前,《斯诺文集》中的作品只有《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曾以《西行漫记》的书名在我国出版过,其他作品均为首次在我国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16.
韬奋与斯诺     
韬奋与斯诺,中外千百万读者熟知的两位著名记者.人们知道,斯诺三十年代初在上海的时候,曾同鲁迅等中国文化界人士有密切的交往,并翻译介绍了中国左翼作家的部分作品.人们也知道,韬奋对斯诺这位以《西行漫记》闻名的新闻界"哥仑布"十分钦佩,并多次在与读者通信中推荐他的作品.但这两位名记者究竟有那些具体交往,想必是人们感兴趣的.韬奋主编的《抵抗》三日刊第二十号(1937年10月23日),发表了他的《访问美国记者谈话记》,称这位  相似文献   

17.
今年中秋过后的陕北高原,是一片阴雨连绵的天气:黄河壶口瀑布的水量涨到了年度最高,游客们打着伞儿朝拜中华始祖轩辕黄帝陵,延安杨家岭毛泽东故居窑洞外的石桌、石凳上也是一片水汪.当年他曾坐在这里接受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采访.站在水汪中的石桌旁,我想起了报道中国抗战的美国记者“三S”中的两外两位——艾格尼丝史沐特莱和埃德加斯诺.斯诺以一本对毛泽东等的独家专访集《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打破蒋介石政权的封锁,首次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工农红军的真实情况,引起巨大关注.其实,在此前此后,作为一名自由的新闻记者,斯诺还有许多故事不太为人所知.  相似文献   

18.
索尔兹伯里何许人?他是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曾任纽约时报副总编、美国文学艺术学会主席,全美作家协会主席,曾获得国际普利策新闻奖.我是拜读了这位“老外”于76岁高龄(1985年)撰写出版的被称为斯诺《西行漫记》续篇的大作《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后,产生出学习他的强烈愿望和浓厚兴趣的.  相似文献   

19.
著名美国记者、《西行漫记》作者埃德加·斯诺毕生热爱中国,热心报道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受到中国人民的衷心喜爱。斯诺夫人露易斯·惠勒·斯诺利用斯诺生前有关中国的记述,连同斯诺拍摄的照片,编成《埃德加·斯诺的中国》一书,于1981年在纽约出版。本文是斯诺夫人为该书所写前言的一部分。今年是斯诺所著《西行漫记》出版50周年,本刊为此发表本文,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20.
距今三十载的1983年,一位美国记者一再努力,终获中国政府同意,在古稀之年踏访红军长征路,并以一部轰动世界的新闻名作,成就了斯诺及其《西行漫记》后的又一里程碑。这位记者就是知名美国新闻界、驰誉天下新闻人的哈里森·索尔兹伯里(1908-19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